术后疼痛护理

2015-10-21 19:51褚少华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评估疼痛病人

褚少华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病人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病人疼痛明显减轻。结论:对术后病人施行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的疼痛,使病人得到较好的休养和康复。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measures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pain. Methods: 63 cases of patients to evaluate the cause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take reasonable care measures. Results: the pati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 pain.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operative pain, make patients get better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54-02

手术创伤导致病人防御能力下降;切口疼痛和应激反应加重了病人的生理、心理负担,不仅影响伤口愈合和康复过程,而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剧烈疼痛可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故需关心病人、观察病人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1、术前指导

对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即开始术前指导,应详细了解和掌握患者对手术治疗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每个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不同,产生心理反应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应针对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同时还需结合患者的病种,讲解手术目的、方式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尤其对手术后留置的引流管的种类、目的、时间、引流部位将会出现怎样的疼痛,体位变动、牵拉切口、咳嗽等均可诱发疼痛等情况向患者说明,并将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患者,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双向信息交流

术前一定要告诉患者关于术后镇痛的知识,让他们理解使用太多的止痛药有害处,还须说明一旦疼痛严重,就需要多用药物,并且难以控制,所以要告诉患者在疼痛变为严重之前,报告医生、护士。还可利用患者间的交流,把术后患者介绍给术前患者,前者可以向后者生动讲解术后疼痛、放置及拔出引流管时疼痛的情况,使后者对术后疼痛有所准备。

3、术后疼痛与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为外科患者最常见和最突出的心理反应,这与患者术前心理准备不充分、术后躯体不适、对预后缺乏信心,容易产生疑虑有关。疼痛可因焦虑加剧,焦虑与疼痛反应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术后疼痛程度有随焦虑情绪增加而增强的趋势。护士对患者术后仍然存在焦虑倾向应有足够认识,要主动关心患者,从稳定情绪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护理。

4、术后疼痛的观察

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了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同时,术后疼痛还会引起内脏的反应,这是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主要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有关。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同时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切口愈合,同时,疼痛还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

4.1疼痛时的体征。术后的患者通常在麻醉药对机体作用逐渐消失时,感觉开始恢复,疼痛逐渐加剧,多出现痛苦面容,脸色苍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种种体征。表现为出汗、呻吟,辗转不安,不敢移动身体,不敢用力咳嗽。全麻患者在术后2~6h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h最明显,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必须考虑到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等并發症,对患者身体变化的观察不容忽视。

4.2患者因术式不同,术后疼痛程度也不同。剖胸术和上腹部手术,因切口深,并受呼吸运动影响,故而疼痛剧烈;阑尾、疝及四肢浅部手术,术后疼痛较轻。

4.3疼痛的阈值,年轻人比老年人疼痛更敏感。

5、术后疼痛的评估

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有个体差异,由于各种状态和条件既复杂又相关,客观地判断疼痛的程度较难,重要的是具有早期发现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只有对其作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护士经常利用自己的判断力,依靠一些生理指征和行为作为评估标准,这样有时会造成误导或不准确,正确的评估工具可通过减少错误偏差的机会,使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评估。

6、术后疼痛的缓解

术后疼痛的患者不愿咳嗽、深呼吸和翻身,易导致肺不张、血栓、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因而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以克服上述并发症,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及缩短住院日期有显著意义。

6.1体位变换术中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引起疼痛并不少见,术后保持舒适卧位,不仅可缓解疼痛,而且可促进呼吸循环。术后为预防呼吸器官并发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肠蠕动,每2h更换体位一次,但勿引起患者疼痛,事先应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6.2平衡镇痛

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能由单一的药物达到,用两种不同机制的药物相配合,以改善镇痛效果,减少药量和不良反应,起到良好的平衡镇痛作用。例如:用阿片类药复合非甾炎抗炎剂(NSAIDS),能降低阿片类药量的30%~50%,减少阿片类药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

6.3非药物辅助治疗

非药物的镇痛方法对机体无损伤性,更倾向于机体、思维、精神三者的统一,适应患者的整体需要。

6.3.1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效果,可试用非传统的护理方法,将意象、音乐、松弛、体位保护等与常规的镇痛方法联合使用,增强常规方法的镇痛效果。要取得缓解术后疼痛的良好效果,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护理技术,运用整体护理,掌握患者疼痛的信息,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小 结

术后疼痛临床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及预后,医护人员要把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方案,分别应对各种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疼痛,正确的评估疼痛,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前提,综合护理确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反复率低。这对于做好术后的病人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存凤,姚梅芳,赵继军,庹焱. 护士在控制术后疼痛中的作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03)

[2]杜国强,王敏. 外科术后疼痛与护理质量[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3]石惠玲,赵丽. 术后疼痛控制及护理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04)

猜你喜欢
评估疼痛病人
谁是病人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病人膏育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