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

2015-10-21 19:51邱海燕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

邱海燕

【摘要】目的 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性分析。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高热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吸氧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采用综合性护理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66-01

前言

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在小儿肺炎的基础上并发心力衰竭[1-2]。发生心力衰竭则有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治疗后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健康。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最佳护理方案,我院选取了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8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4例,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13±1.08)岁;病程8~15天,平均病程(11.32±3.63)天。对照组44例,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89±1.48)岁;病程7~14天,平均病程(10.93±3.71)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如下:(1)高热护理。对患儿的头部进行物理降温,避免发生脑部并发症。护理人员以随时为患儿测量体温,患儿体温高于38.5o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采用冰袋冷敷额头或用温水擦拭颈部、手心等方法,体温高于39o时立即汇报医生给予抢救。随时测量观察体温变化。(2)呼吸道护理。由于患儿发生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肺部有效通气量降低,需增加心脏氧量,所以患儿对呼吸道通畅的要求也就更高。应保证患儿居住室内气体的流通,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利于呼吸的状态,可降低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感冒風险。护理人员应定时为患儿更换体位,患儿取卧位时,护理人员将其头肩部抬高30~60o,便于肺部气体交换和排出呼吸道分泌物。(3)饮食护理。嘱咐患儿家长避免让患儿食用刺激性以及易产生气体的食物,给予患儿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量多餐。良好的饮食干预能够增强患儿的免疫力,有助于患儿恢复体力。(4)吸氧护理。患儿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约45o,持续进行0.5~1L/min鼻导管湿化吸氧,将鼻腔分泌物清理干净,为防止异物吸入,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如有必要则负压吸痰。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如监测病情、观察一般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道通畅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等指标,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 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经过护理,两组患儿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肝肋下增大程度比较( X±s)

组别 例数呼吸频率(次/min) 心率(次/min) 肝肋下增大程度(cm)观察组 44 护理前 72.46±3.47203.49±8.61 3.31±0.37 护理后 34.53±16.43* 130.75±24.99* 0.82±0.35*对照组 44 护理前72.50±3.49 203.54±8.59 3.35±0.36护理后 44.67±24.98 146.63±33.16 2.12±1.34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肺炎是一种儿科多发病症,治疗不当易引起心力衰竭,当出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症状,便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护理,才能使病情更好地得到缓解[4-5]。本文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探究两组护理临床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患儿的呼吸频率为(34.53±16.43)/mim,心率为(130.75±24.99)/min,肝肋下增大程度为(0.82±0.35)cm;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儿的呼吸频率为(44.67±24.98)/mim,心率为(146.63±33.16)/min,肝肋下增大程度为(2.12±1.34)cm,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护理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方面,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更佳,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颜振兰.小儿肺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32-1234.

[2]陈兰,张丽英,钱海燕,许婷亚.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杂志,2013,30(03):622-623.

[3]张红梅.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4):860-862.

[4]胡京梅.3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9):2713-2714.

[5]万丽玲.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08(01):285.

猜你喜欢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复方丁香开胃贴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观察
婴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