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21 19:51梁晓菊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护理微课

梁晓菊

【摘要】 目的 评价微课在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从2012级3+2护理大专班抽取两个班共104名学生,其中一个班50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另一个班54人,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教学方法(试验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期末考试总成绩及相关内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以视频为核心的微课教学平台加以辅助,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育 基础护理 计算机辅助教学 微课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94-02

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护理专业学生继续学习临床课程及从事临床学习的基础,也是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医学护理措施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1]。护理学基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2]。自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一概念[3],胡铁生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微课概念,微课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按照知识点对视频进行切割,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颗粒化”视频,并配以辅助性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别化学习[4]。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笔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级3+2护理大专班共9个班,从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04名学生,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组50人,另一个班为试验组54人,均为女生,平均年龄18.6岁,学制五年。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和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具体程序如下:每次課教师首先回顾上节课教学内容,随后讲授相关新课知识,教师演示、学生回示、教师总结、学生模仿练习、课后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对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能按程序熟练操作。试验组:采用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师将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模仿和掌握的操作如“血压的测量”、“皮试液的配制”、“静脉输液及输液故障的排除”、“心肺复苏”等问题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资料,手机拍摄等手段制作出微课小视频,时间一般限制在10min以内。将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并告知学生浏览观看,也可允许学生将微课视频复制到各自的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浏览。同时每周在固定时间利用QQ群和学生进行交流、答疑。

1.3 评价方法

1.3.1 考核评价 两组学生期末实行统一考试,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课”授课的相关内容共占45分。为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由同一组从事基础护理教学的老师监考,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

1.3.2 问卷法 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强化相关知识、把握重点内容、增进师生感情、延伸课堂教学几个条目,每项以能、不能作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2 结果(表 1,2)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总成绩及相关内容成绩比较(分)

组别 期末总成绩 采用微课教学法的相关内容成绩试验组(n=54) 82.8±4.5 38.5±5.2对照组(n=50) 79.6±2.8 35.6±3.5 注:P<0.05

表2 两组学生对考核效果的评价 n(%)

3 讨论

3.1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教育功底较薄弱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微课紧密联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短小精悍,陈述清晰,操作明了,能使学生产生“聚焦式的学习体验”。且学生课下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播放微课视频“亲临”课堂[5],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微课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虽然短暂但高效。而且微课学习能有效吸引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2 有利于提高对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使传统课堂得到延伸和扩展。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可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联系测试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视频突出重点难点,能使学生把握学习目标。当学生遇到疑惑时,随时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或是同任课教师在线交流,解决疑问。这样也较好的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使之得到扩展和延伸。

3.3 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加上师资缺乏,为完成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以致教师和学生缺乏交流。通过微课平台学生课下观看视频,还可以选择“听课、测试、提问题、互助”等项目和任课教师在线交流。如此良好的双向沟通克服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微课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求教师对教材充分熟悉,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不断思考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求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临床的动态不断地更新、拓宽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运用好微课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淑梅,安秋月,宁美. 调控应付方式教学对临床实习护生适应能力的影响[J].护理 学杂志,2007,13(22):7-10.

[2] 王萍,严文贞,王芳,等.《护理学基础》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4-25.

[3]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 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究,2011(10):61-65.

[5] 刘慧霞. 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89-490.

猜你喜欢
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护理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站设计与实现
临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