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治疗体会

2015-10-21 19:51纪攀芝王占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早期诊断手术治疗

纪攀芝 王占芳

【摘要】 目的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我院自1999~2013年3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52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9例治疗。结果 早期手术,9例患者全部治愈。

【关键词】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95-01

脾是腹部内脏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脾破裂约占10%左右。有慢性病理改变(如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的脾更易破裂。按病理解剖脾破裂可分为中央性破裂(破在脾实质深部)、被膜下破裂(破在脾实质周边部分)和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摸)三种。前两种因被摸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并无明显内出血正向而不易被发现,可形成血肿而最终被吸收。但血肿(特别是被膜下血肿)在某些微弱外力的影响下,可以突然转为真性破裂。导致诊治中措手不及的局面。破裂部位较多见于脾上极及膈面,有时在裂口对应部位有下位肋骨骨折存在。破裂如发生在脏面,尤其是邻近脾门者,有撕裂脾蒂的可能。若出现此种情况,出血量往往很大,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未及抢救已致死亡。早期诊断,行脾切除手术是关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8~37岁。受伤原因:摔伤3例,棒击伤2例,撞伤2例,拳击伤1伤,挤压伤1例。伤后诊断为脾破裂的时间:伤后3~7天4例,8~14天3例,15~19天2例。受伤部位:左上腹部4例,左季肋部2例,上腹部2例,部位不清1例,无1例肋骨骨折。

1.2 症状及体征:本组有6例出现左上腹疼痛到缓解,再度出现突然的腹痛。上腹疼痛者1例,左中、下腹部疼痛者各1例。本组病例术前腹穿均抽出不凝血液。入院时,体温正常者7例,>37.5℃2例。脉搏>110次/分7例,收缩压<11.5kPa5例。术前B超检查:脾脏增大者2例,脾脏增大并脾内液性暗区者3例。4例未行B超检查而急诊手术。入院时误认为宫外孕、急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各1例。

1.2早期诊断

病人往往就诊时对病史不十分清楚,其症状主要表现左上腹胀痛,如不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查体,极易漏诊和误诊。

对左上腹持续或剧烈疼痛并有休克体征者,应询问左上腹部、背部有无外伤史,特别应提示病人回顾有无不易令人引起注意的轻微受伤史。并抓住外伤后左上腹部疼痛—缓解—突然剧疼的典型病史,常可提示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

1.3 治疗结果

本组9例均行紧急脾切除术。术中见中央性脾破裂2例,边缘性脾破裂7例,脾包膜与脾实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离和剥脱。腹腔内积血最少1000ml,最多3000ml。本组9例全部治愈。

2 讨论

2.1早期诊断:脾损伤分型和分级迄今尚未达成统一标准。我国(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天津,2000年)制订的Ⅳ级分级法为: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 ,深度≤1.0cm;Ⅱ级:脾裂伤总长度文献称脾外伤后超过48小时出现临床表现者为>5.0cm,深度>1.0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Ⅲ级:脾破裂作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注意到脾切除术后的病人,主要是婴幼儿,对感染的抵抗力减弱,甚至可以发生以肺炎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的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而致死。随着对脾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坚持 “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第二”的原则下,尽量保留脾的原则(特别是儿童)已被多数外科医生接受。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延迟性脾破裂距受伤时间较长,临床表现不典型,这种情况多为脾实质中央破裂或脾包膜下出血形成血肿,仅表现为脾进行性增大,常于伤后2~8天,血肿逐渐增大,压力上升,直至胀破被膜而突然出现腹痛和腹腔内大出血。如不及时抢救,有致命危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由于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文献报道,延迟性遥破裂具有大量出血且合并休克,其死亡率较一般性脾破裂高,并发症也多。所以,提高本病的抢救成功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详询病史,重点检查。延迟性脾破裂患者多于伤后数日或数十日才来院就诊,对其病史多不十分清楚。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左上腹胀痛,如不详询病史和认真查体,极易漏诊、误诊。本组有典型病史的6例,结合进一步的其他检查顺利得出诊断。其余3例,由于病史不典型,加之医师工作粗心而造成漏诊和误诊。1例具有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且有背部外伤史,但未引起医师的注意。伤后曾3次在院外就诊,未能明确诊断,仅给予一般的对症治疗。伤后第5天来我院就诊,门诊医师以急性胃炎的诊断将病人放走,当日患者再次来院门诊,由同一名医师接诊,仍以急性胃炎收入内科。入科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查体、会诊,才作出了延迟性脾破裂的正确诊断,及时给予了正确处理。1例是腹痛伴发热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收入内科。另1例是左下腹疼痛,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误诊为宫外孕而行手术,术中证实为脾破裂。这3例误诊的教训都是询问病史不详细,查体不认真所致。万幸的是入院后经进一步的观察会诊及时作出了诊断才免遭大祸。延迟性脾破裂的出血时间可长达2~3周,然后才进入明显的出血阶段,在此期间,患者轻微的休克现象已经过去,严重的出血症状尚未出现,情况多性良好,故宜谨慎从事。对左上腹或背部外伤后引起腹部疼痛的病人,应怀疑有延迟性脾破裂的可能,必须进一步住院观察。B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根据脾脏大小、脾包膜完整性和脾內有液性暗区而得出诊断。本组1例患者因跌倒后左上腹疼痛4天怀疑延迟性脾破裂而住院观察,13天内行B超检查6次,终以脾脏逐渐增大并显示脾内液性暗区而明确了诊断。值得强调的是:对症状较重,腹部体征比较明显,已出现了移动性浊音,腹穿抽出不凝血者,再行B超检查有害无益,应尽快手术。另外,X线检查可提示左侧膈肌抬高且活动受限,有助于诊断。

严密观察。对延迟性脾破裂病人一般要住院观察。观察中应作到:①定期观测血压、脉搏。②定期检查腹部情况。③动态行B超检查对照。④及时询问腹痛性质变化,特别注意腹痛突然加剧情况。⑤反复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⑥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⑦对因故不住院观察的病人,要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卡,并向其本人和家属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一旦病情变化及时一医院就诊。

2.2治疗 :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外伤延迟性脾破裂是国内外一致的观点。因延迟性脾破裂出血距受伤时间较长,局部血肿、粘连,组织较脆弱,加之脾包膜与实质分离和剥脱,脾修补或部分切除常有困难。因此本组9例全部行脾脏切除术。对于合并休克的病人,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为提高抢救成功率争取宝贵时间。

2.3术后处理:(1)术后每30-60分钟测定一次血压、脉搏,必要时送入监护室。(2)术后根据手术、麻醉种类及患者情况合理选着体位,一般患者清醒后应取半卧位。(3)记录膈下引流管引流量,观察引流物色泽、有无管堵塞,有无大量液体流出,特别注意有无消化液混杂。如无特殊情况,可在24-48小时移去引流管。(4)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5)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胃肠功能恢复,然后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注意患者尿量。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早期活动。

2.4术后常见并发症:(1)腹腔内大出血 多发生于术后24-48小时内。脾切除术中反复顺序检查膈面、脾胃韧带结扎端、侧腹壁、后腹膜以及脾蒂和胰尾等处有无出血点,严格止血;对薄弱的脾动脉或脾静脉要带小许附近的结蹄组织一起结扎,以防脆裂;不采用脾蒂集束结扎等。(2)感染 包括腹腔化脓性感染、肺部感染、创口感染裂开等,其中腹腔化脓性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以膈下脓肿最常见。(3)血管栓塞性并发症 十分少见。(4)其他并发症 还有机械性肠梗阻、肝性脑病、胰瘘、消化道穿孔等。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教材,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P420-P440

[2] 吴孟超,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P1318-P1344

猜你喜欢
早期诊断手术治疗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检测
淡漠症状对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早期诊断的重要价值: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