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及对策分析

2015-10-21 19:51柯朝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儿科不良反应

柯朝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近期儿科病例资料136份,对使用具体临床用药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查验不合理处方10份,不合理处方率7.35%。给药剂量过大2例(20%);给药方式不合理2例(20%);给予儿童慎用、禁用药物1例(10%);药物配伍不当2例(20%);占总药物不对症3例(30%)。共发生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病例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2%。涉及到抗菌药物6例(50%);中药制剂3例(25%);解热镇痛类药物2例(16.67%);营养、电解质平衡类药1例(8.33%)。结论:需要进一步完善本院儿科药物合理应用相应的制度,并对临床儿科医师加强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保证儿童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科;药物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3.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00-00

目前,临床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繁,而且临床表现形式也趋向复杂化、多样化,特别对于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如何能合理应用以及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已经成为儿科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小儿的器官和生理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并且药动学以及药效学特点也和成年人具有很大的区别[1],所以在儿科药物治疗上需要更加的谨慎,本文选取本院近期儿科病例资料136份,对使用具体临床用药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病例资料136份。其中男孩89例,女孩47例;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0岁;上呼吸道感染51例,下呼吸道感染59例;脑膜炎14例;腹泻12例。

1.2 方法 对使用具体临床用药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合理处方 共查验不合理处方10份,不合理处方率7.35%。给药剂量过大2例,占总发生率20%;给药方式不合理2例,占总发生率20%;给予儿童慎用、禁用药物1例,占总发生率10%;药物配伍不当2例,发生率20%;占总药物不对症3例,发生率30%。

2.2 不良反应发生 共发生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病例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2%。涉及到抗菌药物6例,占总发生率的50%;中药制剂3例,占总发生率的25%;解热镇痛类药物2例,占16.67%;营养、电解质平衡类药1例,占总发生率8.33%。

3 讨论

3.1 儿科合理用药,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治疗药物。儿科医生要熟悉常用药物的使用说明,并积极学习新上市的儿科治疗药品[2],在确定给予何种药物治疗前,首先要充分的对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方法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着重了解过敏史,选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例如:本组病例中,一患儿,男,6岁,患肺炎到本院治疗,其存在头孢过敏史,但是由于临床医生未对患儿的相关过敏史进行详细的了解,仅进行皮试(皮试反应为阴性),就给予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治疗后出现红色皮疹。存在严格遵循—可使用一种药物对儿童的病症进行治疗,就不使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原则,尽量避免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例如:对于经常发生的儿童感染性的疾病,在治疗上首先对何种感染进行判断,确定究竟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或两种均有,然后再给予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药物,并且制定出适当的治疗疗程,本组有1例病例实际为病毒感染,但而给与的是抗菌类药物治疗。

3.2 同时合理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给药途径的确定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的轻重缓急和用药目的以及药物其本身的性质,例如:静脉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要较口服给药等给药途径要明显起效比较快,但是同时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安全性不好。所以还是要根据患者而实际情况进行给药途径的选择,既不要延误患儿的病情,也要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选择合适给药途径也可以显著提高儿童服药的依从性,进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上儿科给药途径的选择上有一统一认同的基本原则—对于儿童患者能口服给药要尽量口服给药,不主张给予静脉或者肌肉注射治疗[3]。本文发生儿科用药的不良反应12例病例中有8例选择的给药途径均是注射治疗,可见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

3.3 给予儿童合适的药物治疗剂量,是保证疗效以及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儿科治疗剂量的选择不正确也是引起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药物的儿童用药剂量都是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进行推算的,很多药物并没有儿童专用的使用量,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临床医生都是根据儿童的病情严重情况,具体的身体状况以及其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粗略估计而定的[4],而理论上对于儿童药物剂量的制定是要根据其具体的血药浓度监测来制定给药剂量的,但在在儿科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用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组给药剂量过大2例,占总发生率20%。

4 小结

本文选取本院儿科病例资料136份,对使用具体临床用藥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共查验不合理处方10份,不合理处方率7.35%;共发生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病例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为更好的避免儿科不合理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科临床医生要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临床上根据患儿的具体的生理、病情特点,选择更为合适的相关药物、药物剂型、给药量、给药途径给予患儿进行治疗[5],同时严格的掌握相关药物适应证以及禁忌证的知识,合理用药,最大限度的发挥儿科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儿童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振录,基层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J],吉林医学,2010,31(33):6023—6023.

[2]欧阳露,肖雨清,雷龙,等,儿科用药不良反应36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9,28(2):264—265.

[3]郑慧宁,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配发[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4):267—269.

[4]李利香,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9):179—180.

[5]杨建国,陈文刚,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黑龙江医药,2008,21(6):74—75.

猜你喜欢
儿科不良反应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