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2015-10-21 19:51解梦果王艳艳路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护士危害对策

解梦果 王艳艳 路伟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生物医学模式之后,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笔者在医院工作多年,充分体会到一个护士在护理服务中努力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处于诊查和治疗的最佳境界,对病人的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士;危害;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medical model,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medicine mode replaced the biomedical model, psychological nursing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new medical mode, an important role more and more in the nursing work caused by nursing personnel attention. I work in the hospital for many years,fully appreciate a nurse to try to do well i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ursing service, make the patient can be in the best stat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ealth recovery outcome and patient's diseas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 nurse; hazard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5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31-02

职业安全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消化科护士, 特殊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在每天的工作中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应激源中, 身心极易受到危害。因此, 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和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显得极为重要。

1 消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感染性因素:消化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 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 体液、 排泄物等, 并可能被针头、 安瓿等锐利器械刺伤。根据资料统计,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 而污染性的针刺伤及其它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發生血液性传播疾 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因此, 消化科护士受感染的机率很高, 若不注意个人防护, 不仅造成自身的身心损害,还会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

1.2 化学和物理因素:消化科护士常接触含氯消毒剂、 碘酊和碘伏、戊二醛、 乙醇、 紫外线等,它们被广泛地应用于病房地面、空气、操作台面的消毒及物品的消毒。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 过敏、 结膜炎及鼻窦炎。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则是引起职业性哮喘和职业性皮炎的常见原因。紫外线可使皮肤产生红斑, 剂量较大可引起紫外线眼病, 同时产生的臭氧可使人出现呼吸加快、 胸闷、 恶心、 呕吐症状, 还可出现肺水肿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护士每天在这些化学和物理因素所包围的恶劣环境中工作, 很容易造成其身体健康的危害。

1.3 X线照射:由于患者病情的发需要,很多X线摄片常常在床边进行,护士往往在工作中小剂量被动的接触射线。X线可引起疲乏无力、 头昏、 头痛、 食欲减退、 恶心、 呕吐、 腹泻等不适症状,女性还可引起月经失调,孕妇甚至会导致流产、 死胎、死产、 胎儿的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

1.4 药物污染:药物污染主要来自抗肿瘤化疗药物,这些药物大多数具有毒性、 致畸性和致癌性, 在使用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 极易污染环境, 危害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

1.5 心理因素:消化科的护士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长期的紧张的工作状态, 易导致焦虑、 抑郁、 易激怒、 情绪不稳定、 失眠等, 影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时, 也使护理人员机体的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 轮班导致的生物钟紊乱, 无形中增加了护士身心疾病的发病率。

2 防护措施

2.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基础。①对护理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 特别是经体液、 血液途径传播的传染病知识的培训; ②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自身安全;③加强护士关于预防针刺伤的特殊教育, 掌握防护知识并极力改变其危险的工作环境及行为。如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用手去弄直或弄弯针头等。针头使用后立即丢弃到锐器盒内, 避免锐器与其他器械混放, 防止清理器械时损伤自己。为不能配合的患者做治疗时, 必须有他人协助等, 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一旦针头刺破皮肤,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 再用碘酊、 乙醇消毒后包扎, 以减少和避免护士的职业损伤。

2.2 化学和物理性因素危害的防护: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 应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 眼睛不要直视灯源, 消毒完毕后及时开窗通风。护士应熟悉掌握每种消毒剂的性质、 配制方法及正确操作规程, 且在配制各种制剂时, 戴多层口罩、 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 以防高浓度溶液损伤皮肤、溅入眼内、 刺激呼吸道,而造成化学性损伤。

2.3 对X 线的防护:如果必须进入照射范围, 条件允许下须穿铅衣、 佩戴铅眼镜,做好防护。

2.4 对化疗药物的防护: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时应戴手套, 如不慎触及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化疗药物应现用现配, 尽量减少其的暴露时间。用后的安瓿用塑料袋紧密包裹并及时处理,以免余药挥发污染空气。发生化疗药物外溅时, 立即标明污染范围, 避免其他人员接触。若药液溢到桌面或地上, 应用纱布吸附药液, 再用肥皂水擦洗。若为药粉则用湿纱布轻轻擦抹, 以防药物粉尘飞扬, 污染空气。如不慎溅到工作服上, 要立即更换、清洗。

2.5 心理性因素危害的防护:护士要正确认识本岗位的工作性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此外, 应多参加娱乐休闲活动, 如听轻音乐、多与人交往和沟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快,消除心理疲劳。另外, 合理的饮食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贾淑华.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及防护[J].现代护理, 2012, 11(7) : 526-527

[2] 贾莉.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25(4) : 48

猜你喜欢
护士危害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寻找护士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