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患沟通技巧

2015-10-21 19:51周春萍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护理工作精神科

周春萍

【摘要】精神病专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服务行业,其护理服务对象基本都是缺乏自知力、攻击性较强的特殊群体。精神病医院的病房管理大多为封闭式管理模式,精神患者住院期间脱离社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精神衰退,严重缺乏生活功能。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主要围绕护患沟通技巧在精神科工作中的应用,展开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工作;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39-02

精神病患者保持逐年增长趋势,精神卫生领域越发引起了现代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代医学模式逐渐转化为生物-医学-心理的新型模式。新型的护理模式要求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护患沟通过程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1],护患沟通作为构建和护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承担给予帮助、关怀的角色,患者作为被帮助者。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合理评估患者存在的身心问题,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并为患者建立家庭与社会支持,才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护患沟通技巧主要类型包括言语性沟通、非言语性沟通[2]。通过长期的护理工作实践,结合文献复习的基础,现将护患沟通技巧报告如下。

1 恰当得体的语言交流

精神病患者大多都是由家属强行送至医院,对医护人员大多存在抵触、反感等负面情绪。作为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以和蔼真诚的态度,恰当的接触技巧,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比如有礼貌、有条不紊地介绍病房环境、床位医护人员、治疗安排、护理项目等。对于配合程度较差的患者,应该做好耐心的心理疏导工作,给予患者亲切、温馨的感觉,增强患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程度。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转化,可采取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方法[3]。直接观察主要是护士直接观察与患者接触时的语言、行为,间接观察主要是通过监护人的描述与患者书信的观察,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明确最可行的护理诊断方式,从而形成有效的护理交流方式。在语言交流中必须找到合适的沟通交流切入口,尽量缓解患者的抵触情绪,以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加强非语言性沟通

护士的非语言沟通作为加强患者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赢得患者信任的根本前提。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着装得体、举止文明,给予患者良好的印象,消除患者对护士的恐惧感,才能获取患者尊重与信任,使护理的接触与观察更加方便,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精神病患者也存在不同层次的需求,心理情绪相当脆弱,因此,在与患者接触交流中必须做到人性化、公平化,杜绝辱骂、歧视患者,尽量做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积极完成测体温、测脉搏、测血压、剪指甲、喂饭喂药、洗头洗脚等基础护理工作[4]。同时,在护患沟通中认真倾听患者的情感需求,以适当的距离与患者进行接触,表达对患者的理解与尊重。另外,护理人员可适当应用表情、眼神、手势、身体姿势等肢体语言,进行传达各项信息,以确保良好的沟通效果。或者是通过手接触,如握手的方式,使患者感到人文关怀。

3 针对不同类型精神病患者的沟通技巧

1与抑郁患者的沟通技巧。大多患者处于情绪低落,焦虑的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及自伤自杀。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给予患者悉心关怀,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在护理沟通中实施心理支持方式,采取言语疏导、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心理疏导方式,使患者建立信心,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强化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为患者争取得到家属理解与支持,鼓励患者亲友探视,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2与兴奋患者的沟通技巧。此类型患者容易烦躁不安,思维活跃,性格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语言与行为。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用合适的方式诱导患者表达情感,使患者尽快安静下来。3与冲动、偏执、妄想患者的沟通技巧。此类型患者敏感、多疑、偏激等,攻击能力与破坏能力较强。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患者特征,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在患者突发冲动时,及时疏散围观患者,避免患者受到伤害。对于偏执的患者应该选择患者最相信的人进行说服和诱导,尽量隔离争论、纠纷、斗殴等行为患者,或者采取必要的保护性约束措施[5],待患者冷静后再给予解除。对于妄想型患者,不宜反复追问妄想情节,在沟通中注意引导患者,以减少患者心中的疑虑。

4结束语

精神科患者大多伴随恐惧紧张、孤独无助、焦虑忧虑、易怒急躁、冲动、偏执、妄想等身心问题,不利于临床护理的顺利展开,难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在护患沟通中,護理人员必须需要掌握心理因素对疾病过程的影响,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沟通技巧强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温馨护理。由于精神科疾病患者情况、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护士应该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特点,加强与其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在护理中为患者争取家属和社会关系的支持,并协助患者解决家庭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院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需要正确的护患沟通技巧,才能防止出现护理纠纷,从根本上确保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精神科部分患者在病态支配下可能会出现意外事件,因此,在精神科护理中为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必须灵活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才能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树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宗艳. 浅谈精神科的护患沟通技巧[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4(15):2048-2049.

[2] 王敏.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患沟通技巧[J]. 中国民康医学,2011,22(23):2827-2828.

[3] 刘忠民. 精神科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的探讨[J]. 吉林医学,2012,14(15):3089-3090.

[4] 孔燕,周筱红,李静贤. 护患沟通技巧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13,18(25):96-97.

[5] 桑志荣. 精神科病房中的护患沟通技巧[J]. 吉林医学,2010,31(32):5886-5887.

猜你喜欢
护理工作精神科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精神科临床护理实习教学培训的实践及效果
精神科夜间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美学对护理工作者的作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