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死亡教育在急性肝衰竭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

2015-10-21 19:51王婷婷楼青青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家属护士

王婷婷 楼青青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54-02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较少见但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常发生于原先没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中。急性肝衰竭病死率极高,对于无法肝移植的患者,生存率不足15%。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及家属很难接受病情的快速发展,无法直面死亡,心理承受着极其沉重的精神压力。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可引导患者理性地面对死亡,减轻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的恐惧,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树立健康的生死观[1],帮助患者坦然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1 死亡教育的起源 死亡教育起源于死亡学,1903年,俄国科学家艾列梅奇尼尔科夫提出“死亡学”一词,并指出“以科学的精神及方法研究死亡学及老人学,可以减轻人类承受的痛苦”。1912年,美国医学家罗威帕克提出死亡学主要研究死亡的本质及原因。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出版的《死亡的意义》,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死亡的问题,是世界上第一本论述和研究死亡的权威著作。1963年,美国的Robert Fultonzai在明尼苏达大学开设了第一门正式的死亡教育课程[2]。

2 国内外死亡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不足

2.1 发展现状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正式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1976年,已有15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死亡教育课程。在英国,皇家学院于1976年建立了死亡教育机构,并开设了远程教育课程。近几年,与死亡相关的课程已经在中小学开展,其中包括“死亡和悲哀”等学习项目,健康教育的标准也包括了“死亡和丧失”课程。日本、德国、法国、荷兰的死亡教育近几年也有明显进展[3]。20世纪末,台湾地区广泛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把2001年定为 “生命教育年”。目前,台湾小学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台湾中学普遍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

2.2当前国内死亡教育的不足

2.2.1 医护人员方面 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教育一般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但是系统全面的死亡教育知识的缺乏是死亡教育难以全面开展的最大问题。唐鲁[4]等人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调查显示,目前医护人员缺乏死亡教育知识,对死亡事件的应对能力欠缺。陈鹏[5]等对北京市157名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士对死亡能够自然接受,对死亡态度主要受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影响。

2.2.2 患者及其家属方面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像,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死亡”的避讳莫深,在面对死亡时都避而不谈,尤其受迷信思想的影响,对死亡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无法正确面对死亡,更不能怀着轻松的心情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北京松堂临终关怀医院对3000多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93%的人对死亡没有准备,没有和家人谈论过死亡,50%以上的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6]。

2.2.3 大中专院校的课程设计 目前,在国内大中专医学院校的课程中缺少系统、科学的死亡教育,在众多的调查中发现,护生普遍反映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只是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中,略微提到过几句。钱玉婷等[7]的调查研究发现,54. 5%的护生对死亡认知的情况不及格。

3 死亡教育的实施措施

3.1临床实施方法

3.1.1加强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教育 在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的时候与他们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做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使患者及家属能正视死亡,能最平静的心态度过人生的最后历程,减轻患者及家属在面对死亡时焦虑及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家属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满足患者对亲情的渴求。

3.1.2创造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 由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影响,促进晚期肝硬化患者自身的舒适显得尤其重要。此外,卧床休息对肝硬化患者非常重要。护士应加强对病房环境秩序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而舒适的环境,避免病人的睡眠受到影响。

3.1.3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减轻并发症带来的不适 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水伴双下肢水腫,护士应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利尿剂并观察药物的疗效;有的利尿剂如托拉塞米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患者会有强烈的刺痛感,护士在为患者静推时应缓慢推注,减轻患者的疼痛。协助医生进行腹腔穿刺术放腹水,及时更换穿刺处敷料,保持整洁干燥。

3.2 加强医护人员及护生的死亡教育

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是现代护理学需要研究的新学科、新课题,应对护理人员强化有关死亡教育知识、技能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晚期肝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掌握病情告知的原则和技巧,掌握症状控制、生死问题谈话与教育等相关知识,使死亡教育成为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在沈峰平[8]等人研究发现运用Delphi法可以构建对护士进行死亡教育的继续教育核心结构体系。

3.3提高全社会对死亡教育的关注

目前,我国的死亡教育才刚刚起步,要想在全社会得到重视和认同,就必须全民关注。应努力发挥传播媒体的作用,在全社会普及死亡教育知识,减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为死亡教育提供适宜的伦理环境。

4 体会 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一旦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一旦发生,则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来自亚洲的回顾研究显示,10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22例在平均13个月的随访中死亡[10]。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死亡态度的内涵已深化到对死亡的正面接受、自然接受等正向态度[1],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开展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终末期肝病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教育,对于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勇敢面对死亡,有质量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海玲,史宝欣.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69—570.

[2]杨清,刘红,杜颜彬.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发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4):47—48.

[3]郭巧红,任小红,周丽娟,等.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2B):453-455.

[4]唐鲁,李玉香,周玲君,等.医护人员对死亡教育认知及其培训需求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7):66-68.

[5]陈鹏,王敏,刘宇,等.北京市157 名护士的死亡态度及临终关怀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6):29-32.

[6]张田勘.临终关怀关怀什么[J].时代潮,1997(9):21- 23.

[7]钱玉婷.护生对死亡教育认知的调查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3:20

[8]沈峰平,赵继军,崔静.运用Delphi法构建我国护士死亡教育核心知识体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8):60-62.

[9]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3—646.

[10]Das K Das l Datta S,et a1.Course ofdisease and survival after onset of decompensation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Liver Int,2010,30:1033—1042.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家属护士
医护人员压力源与应对策略现状分析
意大利 帕帕乔瓦尼第二十二医院 向勇敢的医护人员们致敬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