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的安全管理

2015-10-21 19:51陈华琴张金美谢荣仙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精神

陈华琴 张金美 谢荣仙

【摘要】 目的 探讨探视时如何防止危险品流入病房和确保病房及病人安全。方法 分析探视的作用和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的意义,研究对患者及探视家属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措施。结果 针对性的提出了积极宣教;选择适宜探视时机;选择合适探视人;不携带危险物品;注意沟通技巧等有效措施。结论 加强对探视全程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能够防止意外发生。

【关键词】 精神 探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79-01

要做好精神护理管理,住院精神病人的家属探视管理是其中一部分。住院患者既需要得到家属的关爱,更需要在探视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一切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精神科患者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患者家属到医院探视,不同程度地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对精神病患者特殊病种来说,探视时,如果家属缺乏安全意识,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发生意外事件。本文就如何加强对探视家属的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家属掌握探视时机、注意事项、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等,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做了详细阐述,报告如下。

1.1探视前,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探视对象一般在住院两周之后,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来院探视的必须是患者本人的直系亲属,这样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住院患者必须在经管医生同意的情况下方可让其探视,接待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细心,对探视过程中出现的应激事件能较好应对,最好能相对固定值班人员。探视前应检查带入物品(加强对安全物品的检查)。

1.2探视中,家属进入探视间后让其在探视记录本上签字,并注明关系。在家属与病人交谈的過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回避,给患者和家属一些私人空间,以尊重家属和病人的隐私权,但不能离开值班人员的视线,以便适时观察病人的情绪、行为的变化,一旦病人出现情绪不稳或冲动行为,应立即终止探视,劝离家属离院,宣教相关探视规定(尤其首次探视家属),避免家属受到伤害,稳定病人的情绪。注意观察病人情绪变化,同时做好交接班。

1.3探视结束时,先请患者家属离开,再次查看患者物品,避免烟、打火机、现金及手机等带入病区。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这次探视给患者病情带来的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患者情绪变化等。对有思想波动的患者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另外对于无家属来探视的患者也应做好安抚工作,维持病区秩序。

讨论

精神科家属探视安全管理是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做好探视的人性化安全管理是今后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对于精神病患者探视可以让他们消除顾虑、缓解思亲之情,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促进疾病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患者情绪波动,影响病情的稳定,导致疾病复发。因此探视是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把握好探视时机、注意探视防护及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在非探视时间要求探视的应得到经管医生或科主任同意方可探视。加强对来访家属的安全教育及相关疾病知识宣教,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将对探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Walsh J,Stevenson C,Cutcliffe J, et al. Creating a space for recovery-focused psychiatric nursing care. Nursing inquiry ,2008,15 (3):251.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都精神
拿出精神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