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头癌的CT诊断(附16例分析)

2015-10-21 19:51冉崇建赵勇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冉崇建 赵勇

【摘要】目的 分析胰头癌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在胰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例CT平扫,16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实质期,对横断面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及后处理。结果 16例胰头区低密度或部分轻微不均匀强化结节或肿块伴有胰胆管扩张。 结论 CT增强双期扫描是诊断胰头癌可靠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胰头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圖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04-03

胰头癌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起源于胰腺导管的高度恶性肿瘤,常伴有胰头增大、胰胆管扩张及临床消瘦、黄疸。收集我院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胰头癌,进行回顾影像资料分析,旨在提高诊断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的胰头癌16例,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3月-2年。主要症状:14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11例有不同程度黄疸,5例体重减轻。辅助检查(超声)发现胰头增大13例。16例病人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导管腺癌,区域淋巴结增大3例,肝转移结节2例;肺转移1例(穿刺活检)。

1.2 检查方法

16例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hispeedCT/I和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Emotion16层全身CT机,扫描前5~10min口服温开水约1000ml充盈胃。7例先常规平扫,层厚2 mm 、10mm,层距2 mm 、10 mm。16例行CT增强薄层扫描,层厚2 mm 、5mm,间距2 mm 、5mm。增强造影剂采用碘海醇(64.7g) 100mL或碘佛醇(66.0g)100 mL,高压注射器肘前静脉团注。注射后25—30s后开始动脉期扫描;注药后60~65s胰腺实质期扫描,对原始横断面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及其它后处理。

2 结果

2.1 胰头影像改变:14例胰头形态欠规则,2例勾突圆钝。16例结节、肿块最大直径25mm-50 mm。平扫为稍低密度或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或部分轻微不均匀强化结节、肿块,CT值在40—60Hu之间。3例中心部分囊变。

2.2 16例胰胆管不同程度扩张,“双管征”(图1)。2例胆总管内结石(图2)。

2.3 2例胰腺体尾部缩小。

2.4 腹膜后淋巴结增大3例,肝转移结节、肿块2例;肺转移结节1例(图3)。

3 讨论

胰头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往诊断较为困难,随着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的应用,可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对胰头癌的诊断率有明显提高。胰头癌的早期检出及判断肿瘤能否手术切除,对其治疗结果有着重大意义。

3.1 胰头癌CT扫描观察要点:(1)、病灶部位、大小及密度;(2)、肝外胆管和/或主胰管是否扩张及扩张程度;(3)、有无胆总管与胰管同时扩张的“双管”征;(4)、有无胰周脂肪及血管浸润;(5)有无淋巴结增大;(6)、有无肝脏、腹膜及他处转移。

3.2 由于胰头结构小、解剖关系复杂,特别是直径≤20 mm的小胰头癌,CT扫描时常呈等密度或细小占位,一般不引起胰头轮廓的改变,很难检出、极易漏诊,本组(图2)病例胆总管内结石伴胆总管及肝外、内胆管重度扩张,只考虑了结石,忽视了胰头增大,将肝内转移结节误认扩张的肝内胆管。如果早期小的胰头癌胰周包膜无浸润,无远处及淋巴结转移,均可作手术切除。所以,早期影像学诊断是决定手术能否切除及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3.3 90%以上胰腺癌来自胰管上皮细胞,肿瘤组织具有围管性浸润的特性,早期引起胰管狭窄、阻塞,继而出现远端胰管扩张[1],胰管扩张早于胰腺外形轮廓的改变。因此胰胆管扩张在早期胰头癌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3.4 由于胰腺血供十分丰富,增强时强化明显,胰腺癌多数为管腺癌,相对其胰腺组织来说为乏血管肿瘤,在动脉期增强扫描呈相对低密度灶,肿块的大小、形态及边缘可清楚显示,肿瘤病灶易被发现[2];胰腺实质期扫描胰腺实质增强明显而均匀,亦有利于病灶显示。下列情况应CT增强扫描以便检出早期胰头癌:(1)、胰头癌胰管扩张早于胰腺外形轮廓的改变,CT平扫发现胰管扩张而无胰腺外形轮廓及密度改变时,应行CT增强扫描;(2)、胰管阻塞胰腺组织呈纤维化、萎缩,CT平扫描胰头出现密度、轮廓改变及胰胆管扩张时,应行CT增强扫描;(3)、正常胰腺组织约75%可见胰腺小叶,胰腺癌可使胰腺小叶结构消失[3],CT平扫发现胰腺小叶结构消失时,应行CT增强扫描。(4)、胰头癌缺乏明确的包膜,早期即有胰周浸润;来源于腺泡细胞的胰头癌可能无胰管扩张时, CT平扫发现胰头稍大或外形欠规则、胰周脂肪浸润且无胰管扩张,应行CT增强扫描,本组(图3)病例3月前诊断胰头癌手术未能切除,现胰头肿块中心小囊变伴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左肾前方肿块形成,左肺下叶多发结节,提示胰头癌恶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胰周浸润、转移可能。CT增强扫描出现低密度病灶,则应考虑胰头癌的可能。胰头癌CT平扫时CT值约30~50Hu;双期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和胰腺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密度肿块,CT值约40~60Hu,动脉期、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差约35-60Hu,明显低于正常胰实质密度,肿块与正常组织之间CT值差愈大,愈易被检出。

3.5 胰头癌需要与总胆管细胞癌及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鉴别:总胆管细胞癌早期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而胰管不扩张,胰头区常不易发现肿块,增强扫描胆总管管壁不规则增厚;肿块型胰腺炎胰头肿大外形光整、无分叶,增强密度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沿主胰管走行的钙化是诊断胰头肿块型胰腺炎的可靠征象[4],肾周筋膜增厚,一般容易鉴别。

总之,CT平扫可以发现胰头癌胰头大小、形态、密度的影像改变及胰胆管扩张等间接征象,CT增强扫描能发现胰头区明显低于正常胰实质密度的低密度结节或肿块,因此,胰头癌增强双期扫描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

[1] 田笑,梁广路.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1(8):551.

[2]王连红,白卫云. CT检查对胰头癌和胰头部炎性肿块的应用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114.

[3] 卢延,张学哲。胰胆CT与MRI[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

[4] 韩兴冰,姜冠华. 螺旋CT在胰头周围肿块与胰头癌中的鉴别诊断与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1):64.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
中央型肺癌螺旋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