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小儿高热惊厥脑电图分析

2015-10-21 19:51杨杰王雪华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分析

杨杰 王雪华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 对 200例 FC患儿随访病例的临床及EE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FC患儿首发中, EEG异常 62例,占31% ,转为癫痫5例,占2.5%。结论 EEG对 FC 患者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临床医生通过对 FC 患者的脑电图严格进行动态观察,实施早期有效干预治疗,防止复发,从而减少癫痫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脑电图 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14-01

热性惊厥(FC)是儿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引起脑电异常变化,可以利用脑电图进行协助诊断。目前,作为小儿高热惊厥的常规检查,脑电图(EEG)在小儿高热惊厥病症中的应用日益被重视。EEG和FC的临床特征,异常EEG和热性惊厥的癫痫(EP)发作,FC多次发作及其预防性治疗等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关系。由于FC的反复发作会对小儿脑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甚至可移行为癫痫,引发智力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

响患儿的大脑发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200例热性惊厥患儿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 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随访的200例,首次FC患儿中,男133例,女67例,年龄6月至1岁16例, < 3岁145例 ,3~6岁34例,> 6岁5例。 FC分单纯型 (SFC)和复杂型 ( CFC)。 SFC诊断标准[1]: ①首发年龄为6个月至6岁;②发作呈左右对称性,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最长不超过20min;③发作后无持续性意识障碍、偏瘫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和体征;④无短期内频繁发作;⑤无围产期异常和其他造成脑功能障碍原因的疾病。 CFC诊断标准指至少具有下述表现者: ①首发年龄< 6月或> 6岁;②惊厥发作持续 15min以上; ③限局性发作; ④ T>38. 5℃时出现惊厥;⑤一次热程中惊厥发作1次以上,及发热24h后出现惊厥者。排除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②严重的代谢异常如低钙血症等;③既往有过癫痫发作史。 惊厥发作持续30min以上者为高热惊厥持续状态。 FC患儿连续2次无热惊厥发作或1次无热惊厥发作伴脑电图痫样放电,判断已转变为癫痫[2],本组SFC135例,CFC65例。

1.2方法

于热性惊厥后1周内及2周后进行脑电图检查,应用太阳SOLAR1848定量数字视频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16导记录电极,常规作单极、双极导联描述,双侧耳电极为参考电极(A1、A2)。电极采用镀银盘状电极,涂以电极膏,3M 胶纸固定,外用弹力帽进一步固定。以单摄像镜头监测发作情况,以参考导联方式记录。记录中先后

完成睁闭眼、过度换气等特殊诱发试验及自然睡眠状态下的EEG,对患儿进行24h临床监测和脑电图记录,睡眠时间至少包括4~6个完整的睡眠周期,详细记录FC发作时体温,

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类型、既往发作情况及家族史等。对于某些发作症状(包括头痛、腹痛、不自主动作、睡眠中肢体抽动、神经行为异常)应尽量监测到其症状出现,监测中对各种实践进行标记,回放时并同步进行分析,并可根据需要改变已记录数字化脑电图的导联方式、波幅电压比及滤波等。评阅脑电图报告参照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及《小儿脑电图图谱》标准进行。

2结果

本组所有患儿高热惊厥发作时均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次数1~5次,发作持续时间15s~10min,第1次脑电图检查均在惊厥发作1周内进行,其中正常138例,异常62例,异常率31%,异常脑电图中45例(73%)为非特异性改变,表现为慢波明显增多,分布于各导联,其中枕部最为明显。7例(11%)表现为背景活动慢化,伴突出背景,中-高波幅慢波夹杂少量尖波、尖慢波发放。10例(16%)表现为背景活动慢化伴局限性尖波、棘波。2周后对45例非特异性改变和17例有癫痫波的异常患儿进行跟踪复查,其中57例恢复正常,17例有尖波、棘波的患儿12例转为正常,5例(30%)尖波、棘波仍然存在。

3讨论

FC为小儿常见的急诊症状之一。 发病年龄以 1~ 5岁多见 ,占 61.5% ,多于 6个月至3岁起病,这与小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结构简单,皮层分化不全,髓鞘生成缺乏,神经元的树突发育不完善,兴奋性神经介质和抑制性神经介质系统的动态平衡,小儿脑组织的耗氧量较高等有关,使小儿惊厥阈降低而发生FC。本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接近2:1,與福山幸夫[3]提出的论点一致,可能与男孩脑发育成熟及由此制约的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度低于同龄女孩有关。本文200例高热惊厥中,1周内EEG异常占31%,追踪复查的62例异常脑电图患儿,2周后复查,45例非特异性改变的患儿全部恢复正常,17例有尖波、棘波的患儿,最终只有5例尖波、棘波未消失,临床确诊为癫痫。这部分患儿可能为高热惊厥后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癫痫,也不排除有的本身就是热源性癫痫,而感染、发热仅是其发作的诱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脑电图研究推测热性惊厥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热性惊厥初次发病后36个月内脑电图出现棘波或棘慢综合波与以后的癫痫有密切关系,多次脑电图监测更有意义,更有利于适当的医疗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特别是有家族史,以及具备复发和转为癫痫的危险因素患儿,应定期进行脑电图检查,对减少高热惊厥的再发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时对评估预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炎 ,蒋莉 ,景学医 ,等 .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2000; 15( 9)∶ 530。

[2]常杏芝 ,游石琼 .伴高热惊厥史的儿童癫痫病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 2001; 16( 4)∶219。

[3]福山幸夫著 ,张书香译 .小儿实用脑电图学.「M].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1∶ 116~ 120。

猜你喜欢
小儿高热惊厥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急诊处理的临床效果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
针对性急救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肩部垫高在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