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进展

2015-10-21 19:51张亚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诊治进展

张亚辉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1-02

颈椎间盘突出症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其中包括髓核的膨隆、突出及脱出,均表示颈椎病的不同阶段。但是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突发性颈椎间盘突(脱)出症,大多数是以瘫痪为首发症状[1]。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与颈部损伤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有关。

1. 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

本病多为急性发病,少数病例亦可慢性发病。初起,大多起于轻微劳损,甚至睡醒时伸懒腰而发病;或是见于外伤情况下。其临床表现主要视受压迫的组织而定。根据影像学上突出位置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中央型、侧方型及旁中央型。

1.1 中央型 以颈髓受压为主要表现。以前认为此型突出较少见,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技术问世之后,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已不再少见。因脊髓受压,可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以及大小便异常;与此同时,四肢腱反射呈现亢进。病理反射征可显示阳性,并按突出平面不同而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

1.2 侧方型 以根性痛为主。主要症状为颈痛、活动受限,犹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枕部;一侧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可以毫无症状。查体时发现头颈部常处于僵直位,活动受限。下颈椎棘突及肩胛部可有压痛。如头向后并侧向患侧,头顶加压即可引起颈肩痛,并向手部放射。牵拉患侧上肢可引起疼痛。感觉障碍因椎间盘突出平面不同而表现各异。

1.3 旁中央型 除有侧方型症状和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单侧脊髓受压症状,即Brown-Sequard综合征。常因发生剧烈的根性疼痛而掩盖了脊髓压迫症。

2. 颈椎间盘突出症检查与诊断

根据本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多无困难。

2.1 X线检查 常规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及动力位X线平片。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受累椎间隙变窄,可有退行性改变。在年轻病例或急性外伤性突出者,其椎间隙可无异常发现,但在颈椎动力性侧位片上可见受累节段不稳,并出现较为明显的梯形变(假性半脱位)。

2.2 CT检查 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采用脊髓造影+CT检查(CTM)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认为CTM对诊断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明显大于MRI检查;但也有人认为,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磁共振影像技术,将更有利于患者。

2.3 MRI检查 MRI检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和脊髓造影。在MRI片上可直接观察到椎间盘向后突入椎管内,椎间盘突出成分与残余髓核的信号强度基本一致。在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者,可见突出椎间盘明显压迫颈髓,使之局部变扁或出现凹陷,受压部位的颈髓信号异常。在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者,可见突出的椎间盘使颈髓侧方受压变形,信号强度改变,神经根部消失或向后移位。

3. 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本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若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则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3.1 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为本病的基本疗法,不仅适用于轻型病例,而且也是手术疗法的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颈椎牵引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亦可选用,但在牵引过程中,如果锥体束症状加重,应及早手术。此外,在牵引过程中,切忌使头颈过度前屈,此种体位有可能会加重后突的髓核对脊髓前中央动脉的压迫,使病情恶化。在牵引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②围颈保护 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引的颈围支具。对颈部牵引后症状缓解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例,亦需用颈围保护,以有利于病情恢复。③药物治疗 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复方丹参制剂具有活血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对症状明显者,可选择静脉滴注方式,较之口服更为有效。

3.2 手术疗法 对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或前路突出髓核摘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最近又出现了微创经皮内镜技术下的突出髓核摘除术等新技术。目前仍以颈前路减压、摘除突出椎间盘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为主。对合并有椎管狭窄的病例,再行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3.3 CT引导下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2] 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优势如下:① CT引导下操作能够准确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椎管狭窄情况,能够有效确定靶点,行针对性治疗;②射频点极在靶点内形成电场,可固缩胶原蛋自,降低盘内压力,同时可毁损窦椎神经末梢,降低神经所受刺激Csl,缓解疼痛程度;③连续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神经根炎性反应,使神经根受压迫程度减轻或消失,避免椎间盘及髓核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的慢性疼痛。在并发症的观察中,笔者发现,2组患者术后1 a内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人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说明行连续硬膜外腔阻滞不会增加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而在患者治疗后3-5 d内,可口服常规性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避免细菌感染导致的炎性反应。

4.展望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脊柱疾病,主要由颈椎间盘髓核退行性病变导致,可使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引起头痛、心悸、肩背部疼痛、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2]。传统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等,疗效一般,易复发,给患者帶来较大痛苦。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逐渐受到关注,但该疗法治疗时患者痛苦较大[3]。CT引导下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须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时疼痛程度及神经根炎性反应,对疼痛的缓解及近期预后均有良好的保障,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

参考文献

[1]Gangi A,fsoumakidou G, BuyX,et al. Percutaneoustechniquesforcervical pain of ducal origin[J].Semin Musculoskelet Radiol,2011,15 (2):172-180.

[2]张杰,张彦龙,李刚,等.CT引导下连续硬膜外腔阻滞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507-3508.

[3]陈建卫,李晓冰,郭卫平,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5):747-749.

猜你喜欢
诊治进展
金融稳定立法的关键进展与完善建议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2020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April Fool’Day愚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