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诊治进展

2015-10-21 19:51蔡艳董莉叶玉妹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药

蔡艳 董莉 叶玉妹

【摘要】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本研究对慢性盆腔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达到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盆腔炎;诊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3-01

基金名称:浦东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院内制剂和经验方规范化临床验证”,项目编号:PDYNZJ2014-22。

慢性盆腔炎(CPID)[1]系指女性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炎症,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包括:1、慢性子宫内膜炎;2、慢性输卵管与输卵管积水;3、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盆腔内炎性渗出,局部组织增生、粘连。临床以下腹疼痛、腰骶坠胀、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等临床表现为特征。未能及时治疗、彻底治疗可导致盆腔静脉淤血症、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不孕、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就诊的患者有增多趋势。尤以20-35岁妇女为高发年龄组,多发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

西医治疗盆腔炎现状:研究认为[3]慢性盆腔炎由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输卵管卵巢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瘢痕挛缩,血运不畅,或形成包块,积水,导致病灶区域吸收不良,故缠绵难愈,疗程长,用药时间久,运用抗生素疗效不佳,副作用大。

1.祖国医学对该病认识的由来

在我国祖国医学古籍中并无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病名记载。慢性盆腔炎在我查阅的古代医学典籍中没有相应的病名,有关论述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 “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病证的记载中。对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论述,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已有记载,“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其描述的病症即与本病极为相似。《诸病源候论·八瘕候》中亦认识到癥瘕可以出现小腹及腰背痛、身热、小便不利、带下多、月经不调、不孕等类似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2.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湿热、湿毒、气滞、痰湿、气虚所致,病性为邪盛正衰,病机特点为胞宫、胞脉、气血瘀阻、湿热火毒、郁滞下焦、气血耗伤,虚实错杂,迁延不愈。

对本病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总结,提出更多的见解,完善了慢性盆腔炎的病因病机。

1.由实致病:江素茵[4]教授认为其发病主要是湿浊与瘀血互结,气滞血瘀,伤及冲任二脉而致,邪毒瘀滞于下焦,阻滞经脉和胞络,不通则痛,故以下腹痛为其主症。若寒湿之邪凝滞经脉,湿为阴邪,其性趋下,湿邪郁久化热,湿邪流注于阴窍,则见带下量多。王俊兰[5]认为:瘀血内阻为主要病机。病邪入侵胞宫、胞脉导致胞脉气血瘀阻不畅,故之为血瘀证,且多以阳虚血滞、湿热瘀结为主。

2.由虚致病:韩百灵[6]教授则认为,慢性盆腔炎多因肾虚肝郁所致。肾虚多由平素摄生不慎、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先天肾气不足,妇女又因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数伤于血而致气分偏盛,若素性抑郁或愤怒过度而致肝失条达。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机郁滞,则气滞必血瘀,故湿毒与瘀血、滞气相搏结,胞脉阻滞冲任二脉受阻,不通则痛。另一方面虽有邪实之阻滞,但病久必使气血衰少,且后天之本受累,气血生化失常,必有虚证不荣则痛。柴松岩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无论属于何种证型,只要病情迁延形成慢性病程,即存在正气虚损的内因,正气虚损无力行使气化之职能,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浊难以根除,经治疗症状虽可以一时得以改善,但必然是遇损而致复发,如性生活、月经来潮常为诱因,这是慢性盆腔炎难于根本治愈的根本原因。

3.虚实夹杂致病:夏亲华认为,认为本病的病机总属于本虚标实,标实:湿热、寒湿、血瘀,本虚以:脾虚、肾虚为主。夏老师认为:慢性盆腔炎患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久病正虚,经期产后及手术后血室正开,体质虚弱,摄生不慎,感染湿热邪毒,治疗不彻底或体质虚弱病情迁延,导致寒、湿、热邪留恋胞宫胞脉,日久成瘀,反复进退。朱南孙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寒”,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治疗方法以健脾益肾疏肝治其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温阳理气等法治其标。

3.辨证论治

刘云鹏强调,湿瘀互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湿热瘀结又常使本病由实而虚。刘云鹏认为湿和瘀则为此病病因,故以《金匮要略》中当归芍药散化裁而成的除湿化瘀方治疗此病。

罗元凯将CPID分为六型(1)湿热瘀阻型:运用银甲方以清热利湿,祛瘀散结之法进行治疗。(2)寒凝血癖型: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之法进行治疗。(3)气滞血瘀型: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调气活血、消瘀散结之法进行治疗。(4)肝郁脾虚型:运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理脾,化湿活血之法进行治疗。(5)肾虚瘀滞型:運用左归加减以补益肝肾,和营祛瘀之法进行治疗。(6)阴虚血热型:运用自拟方药慢盆方以养阴清热之法进行治疗。

李伟莉等对3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聚类分析获得 CPID的分型从高频到低频的分布分别是: 湿热瘀结证(159例),脾虚湿瘀证(63例),气滞血瘀证(45例),肾虚血瘀证(33例)。

葛海波等辨证分型治疗CPID426例,湿热证328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用当归散加减,治愈300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为99.1%;气滞血瘀证34例,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愈13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88.2%;寒凝气滞证64例,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愈35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为96.9%。

参考文献

[1]张催兰.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2011,03:115-116.

[2]陈芸芸.安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2):40-41.

[3]张双、高月平.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河南中医,2012,3(7):497-499.

[4]邓月娥,蒋倩茹.江素茵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7,17(l):16-17.

[5]王俊兰.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4:1757

[6]刘格,冯晓玲,田明建,等.韩百灵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 2007,17(l):16-17.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中医药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提速
药都安国转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