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解剖研究进展分析

2015-10-21 19:51李玉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研究

李玉秀

【摘要】在临床上,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态势,而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太理想。本文通过剖析颈椎解剖特点和毗邻关系,以期为多元化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段打下科学的基础,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

【关键词】颈椎解剖;研究;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55-02

1 颈椎的生理组成概况

1.1颈椎骨性基础

颈椎均有横突孔,椎体较小。第一、二颈椎骨之外,其余颈椎形状均与一般椎骨形态类似。第一颈椎也称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快组成,前弓后方有齿突凹。第二颈椎也称枢椎,椎体上方有齿突。

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所有椎孔相连为椎管,容纳脊髓和神经根。椎弓根的上下缘各椎骨上切迹和椎骨下切迹,相邻椎骨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根。椎弓板是椎弓后部呈板状的部分,相邻椎骨的椎板之间有黄韧带。椎弓上发出七个突起,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横突,一个棘突。

1.2颈椎间的连结

第一颈椎和枕骨形成寰枕关节,寰椎和枢椎之间形成寰枢正中关节,寰枢外侧关节。椎体借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结。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前、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的前、后方。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寰椎横韧带、覆膜加固上颈椎。

第三到第七颈椎有钩椎关节,其后方有颈脊神经根、根动静脉和窦椎神经;其侧后方有椎动脉、椎静脉和椎神经。

椎间盘,协助韧带保持椎体互相连结。第一二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其余相邻的颈椎之间都有椎间盘。椎间盘富有弹性,因此相邻椎间有一定限度的活动,能使其下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均等,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并减轻由足部传来的外力,使头颅免受震荡。

1.3颈椎骨的血液循环

颈椎骨的血液循环主要来自椎间动脉。颈椎的椎间动脉多发自椎间动脉。颈椎的椎间动脉多发自椎动脉。椎间动脉一般一条,有时成对,沿脊神经根的腹侧,经椎间孔,分支进入椎管内。在椎间孔内分为三个主要分支:脊侧支、中间支、 腹侧支。颈椎静脉血汇集于颈椎静脉丛。分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1.颈神经

第一颈神经是在寰椎后弓上方穿出,以下各颈脊神经都是在相应颈椎椎弓上方穿出,颈丛由颈神经1-4的前支组成,位于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颈丛发出皮支和肌支,皮支主要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等。这些神经分布于枕部、耳廓周围、颈前部、锁骨区等皮肤。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颈部手术时以此点作神经阻滞麻醉。颈丛肌支发出颈神经降支及膈神经等,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肌。

1.5椎动脉

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给大脑供血,一般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部分的后上方,是锁骨下动脉的第一个分支,有时发自主动脉弓成无名动脉。椎动脉一般都自第六颈椎横突孔穿入,跨经上位六个颈椎的横突孔。椎动脉自寰椎横突孔穿出后,绕过寰椎侧块后方,跨过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转向上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

2 颈椎解剖研究意义

掌握了颈椎解剖学特点,有助于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在颈椎退变初期,主要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椎节局部张力降低,进而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患者的症状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防御性痉挛,且同时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以致引起颈部症状。颈椎病主要症状为疼痛、眩晕、功能障碍三大征,临床上其分型很多,有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与椎动脉狭窄性眩晕加以鉴别。

颈椎支持头颅的重力,有坚强的支持力;同时,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颈在头和躯干之间,较为窄细,有重要组织器官密集其中,而在结构上是人体各部中较为脆弱的部位。颈椎的下部是脊柱活动度较大的部位,也是脊柱中最早出现退行性改变征象的部位。

颈椎解剖是掌握颈椎生物力学的基础,颈椎病的牵引表面看非常简单,但是牵引方向有中立位、屈曲位、后伸拉之分,为此有人专门研究生物力学,观察发现不同角度下椎体受力情况亦不同;又有人通过X线片进行颈椎力学观察,发现只有在15—20度前屈位牵引时,牵引力与颈椎运动轴心一致,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在临床上医生治疗颈椎病的时候往往忽略了颈椎生物力学,而颈椎生物力学恰恰使医生掌握颈椎运动学,颈椎活动度,颈椎关节表面的运动,颈椎稳定性等,为临床手术打下基础,比如:椎管减压术、颈椎融合术、颈椎固定术等。掌握了颈椎解剖特点,牵引治疗可以加大椎间隙,特别是加大椎体后缘和小关节,椎间孔的间隙,使椎间孔扩大,椎管长度增加,松驰了颈椎周围的动力肌及其它软组织,以减少椎间盘的内压,解除对神经根与椎动脉的刺激及脊髓的压迫,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3 结论及建议

越来越多颈椎病患者的出现,与工作生活压力有很大的关系。掌握颈椎解剖,尤其是要掌握颈椎骨性基础,颈部的血液供应,颈部的韧带、肌肉、关节与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特别重要。笔者认为,作为医生,在治疗颈椎病的时候,应当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才能为患者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高长明.颈椎牵引下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8):75

[2] 李娴萍、旦祥.椎动脉狭窄性眩晕的诊断方案探究[J].医药前沿,2013.3(22):295

[3] 邝适存、郭霞.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