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5-10-24 03: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7期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实验组

刘 鹏

(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昌乐 262400)

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刘 鹏

(山东省昌乐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昌乐 262400)

目的 研究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病例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拜糖平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 h血糖水平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值较对照组在用药后降低更为明显,两组结果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单用二甲双胍,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拜糖平;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作用受损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受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该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居民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糖尿病患者以每年250万以上的人数不断递增,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2型糖尿病患者[1]。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种类繁多,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2]。拜糖平与二甲双胍均为临床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9~65岁,平均(38.7±3.2)岁,病程1~16年,平均(6.4±2.3)年;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7~66岁,平均(37.7±4.3)岁,病程1~16年,平均(6.2±2.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住院后,分别于治疗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将治疗期间产生的任何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此外进行了包括健康知识、合理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单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次服0.25 g,3次/天,餐后服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拜糖平进行治疗。用法为:每次口服50 mg,3次/天,在吃饭时与前几口饭嚼服。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每隔2周测一次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每个月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根据测量的结果来调整药物的用量,二甲双胍每天用药剂量不超过2 g[3-4]。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水平、餐后2 h血糖(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记录。其中,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不超过6.1 mmol/L,餐后2 h血糖的正常值不超过8.0 mmol/L[5]。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FB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A1c水平经治疗后有不同程序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较对照组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不良反应表现为低血糖4例,1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等消化道反应;对照组低血糖3例,15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等消化道反应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占很高比例,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胰岛素抵抗,患者长期血糖水平高、物质代谢紊乱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此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但长期单独应用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高胰岛素血症,因此研究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意义[6]。现在临床上常采用的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四类,其中拜糖平与二甲双胍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中,拜糖平属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此药能与葡萄糖苷水解酶产生竞争性的抑制作用,从而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对空腹血糖水平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而且可降低人体的餐后血糖水平(特别是餐后2 h的血糖水平)[6-7]。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其主要作用是减少肝糖输出和降低空腹血糖,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二甲双胍可促进周围组织细胞(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肝糖输出,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其次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该药与胰岛素作用不同,无促使脂肪合成的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因此,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测定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当。但实验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水平更低,降糖效果更好,表明了用拜糖平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加理想。因此,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值得推荐应用。

[1]唐焱,陈富民.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6):18.

[2]张凤革.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2990-2992.

[3]伍蔚凌.胰岛素治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1379-1380.

[4]吴爱芹.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34):106.

[5]何咏梅.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12):125-126.

[6]黄琼.拜糖平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5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3):60-61.

[7]杨睿,张先明.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2):105-107.

R587.1

B

1671-8194(2015)17-0071-02

猜你喜欢
胰岛素血糖实验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