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足球传球技巧的掌握分析

2015-10-27 09:30韩梅
参花(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触球脚背作用力

◎韩梅

高职院校足球传球技巧的掌握分析

◎韩梅

足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还可以锻炼观察和应变能力,培养队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本文通过探讨高水平传球技巧原则,并结合目前足球比赛中的优秀传球技巧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对足球传递技巧的掌握。

一、传球技巧的基本原则

(一)意图隐蔽

为了获得有利的传球机会,传球的意图应该注意隐蔽,这样可以使同伴队员较好的位置接到球甚至是直接射门。比赛的过程中,对方的防守球员对有球的区域观察的比较敏感,因此,如果持球的队员在传球的过程中暴露了自己传球的意图,往往很容易被防守队员抢断或者破坏。所以,在球场上,无论何时,持球的队员都不要暴露自己的传球意图,这包括传球的移动、方向的隐蔽,传递动作的迅速、善变等等。为了获得传球的最佳效果,他们往往采用各种各样的传球方法来隐藏自己传球的目的。

(二)目标准确

传球目标一般分为对人传和空档传两种。比赛中如果传球失败次数过多就意味着失去了主动优势,可以说准确的传球是靠全队队员协同协作配合,也是进攻成败的关键。传球的目标主要是围绕着进攻和射门的方向进行,有时根据比赛的需求还可以进行横穿和回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球的方向,寻找合适的机会组织进攻。过多的横穿和回传不符合足球比赛的要求,单向的前进或者空档传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传球中可以两者结合。

(三)时机恰当

对于足球场上的持球员来说,何时传球,传到哪里,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传球都是十分讲究的。否则,如果盲目的传球会很难实现传球的目的。传球早了容易造成同伴不容易或者没有拿到球,传球晚了不利于同伴接到球后及时摆脱或者导致接球员陷入对方构建的越位陷阱。

(四)力量适中

传球过程中要注意传球的力量控制,其中要考虑传球路线的距离、方向、团队的运行速度等。适当的力量方便同伴队友及时采取下一战术。一般情况下,接球员如果被对方紧紧追着,传球时就要用稍大的力量,而且穿地滚球为最佳,防止中途截断;摆脱了对方防守时,传球时要有提前量,可以利用假动作、带球或者弧线球等传球技术。在传球中还应该考虑气候、场地等因素。

二、足球教学中的传球技巧掌握

(一)脚内侧传球的掌握

在传球的过程中,为了传出精准的近距离地面球,可以采用最可靠的技术之一的“推传”。踢球脚,即脚步外转并且使触球的足弓部分在正确的角度上对准来球的路线,踝部要保持紧张和坚硬,这样才可以传出低平球。通过足弓触球时应该将作用力放在脚的水平中线上,保持支撑脚与球的侧方之间的距离,使踢球脚能够自由摆动,头部平稳,眼睛要始终注意球的运动。

(二)脚背传球的技巧掌握

采用脚背踢球方式传球不像脚内传球那样容易,要想使这种技术动作达到完美就要进行不断的训练。脚背触球时为了使作用力在球的水平中线上,踢球脚的脚趾必须指向地面。如果脚趾没有指向地面,则会导致踢球脚接触到的是球的中部与底部之间的部位,这样球就会飞离出地面。踢球脚在接近足球时,足靴应该与垂直线在30角度上,支撑脚与球平行,与球距离10到15公分,否则的话也会导致踢球脚接触到的是球的中部与底部之间的部位,球将飞离地面。击球时,作用力应该在球的垂直线上,这样可以保证球是平直飞出。

(三)脚背外侧传球的掌握

如若想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基础,掌握脚背外侧传球是必须的武器。这项技术具有极强的隐蔽性,适合密集情况下的短距离传球。而长距离的脚背外侧传球帮助持球员绕过对方防守人员,传球的重要技巧:踢球脚以身体为轴线自外向内摆动,正对足球并且采用横削球的方法,例如,用右脚踢球的时候,为了使球从左向右旋转弧线飞行,脚的触球部分应该在左中部,击球时的作用力放在球的水平中线上,这样球就可以低平飞行。支撑脚则需要在球的稍后一点,这样有利于踢球脚的自由摆动。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足球运动训练中,教师要积极督促学生掌握传球技术的各种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及时观察学生传球过程中不认真、传球后不运动的现象,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足球学习中来,认真对待每一次足球课程,提高足球技能。为在高职院校中普及足球运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足球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1] 麻雪田.足球技巧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触球脚背作用力
提升射门力量训练五则——以脚背正面踢定位球为例
基于“学、练、赛、评”小学足球课堂教学策略——以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背正面运球为例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教案
脚背上的画
足球运动中第一次触球应用分析
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开展触式橄榄球运动
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中开展触式橄榄球运动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院感防控有两种作用力
非稳定流固耦合作用力下风力机收缩盘接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