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人性光辉的诗篇
——论朱践耳的钢琴叙事诗《思凡》

2015-10-28 01:57林俊张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凡叙事诗尼姑

林俊 张波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昭通57000)

闪烁人性光辉的诗篇
——论朱践耳的钢琴叙事诗《思凡》

林俊 张波

(昭通学院艺术学院,云南 昭通57000)

朱践耳先生的钢琴叙事诗《思凡》是一部通过奏鸣曲来刻画人物内心思想进而表达人物情感的一部作品,全曲表达式的对于人性本能的认可与赞同,文章通过分析作品的曲式和结构进行鉴赏,发掘作品中具有哲思的一面以及映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

人性;思凡;鉴赏

钢琴叙事诗《思凡》是朱践耳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留学深造期间为芭蕾舞剧《思凡》创作的作品,是钢琴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描述的是一位年轻的尼姑在生理欲望和理性思维中饱受折磨的故事,在自然的流畅的舞蹈表现的陪衬下,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表现的淋漓尽致,反映了这位尼姑既向往凡俗的自由生活的渴望,又要被神权束缚的处境,全曲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颇具哲思。

一、钢琴叙事诗《思凡》

钢琴叙事诗《思凡》的创作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主线,使得人物内心的矛盾和事件发展的矛盾相得益彰,在主副主题的强烈对比中用音乐的形式将情节的刻画鲜明而生动,与同时期问世的叙事诗《兰花花》相比,虽同以民歌题材为创作素材,但前者的结构更加宏伟,奏鸣曲结构将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纠结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十分到位,矛盾显得极其尖锐,全曲包含了引子主题的阴森恐怖、主部主题的活力四射、副部主题的柔美纯洁的对比和交织,同时表达着人的深情和盛大磅礴,在交响乐中并不常见。

二、赏析《思凡》

1.引子的阴森。在《思凡》中引子充满了阴森气氛,低音的四度下降与二度上扬是贯穿全曲的主要声调之一,高声中和弦从刚开始的四度和五度叠变为四度和二度的叠变,使音符之间变的紧张给人一种置身于严肃的庙堂中的感觉,周围都是庙堂钟声对人的警醒,乃全曲的另一主要声调。这两种对比鲜明地声调表现了尼姑在神的“监视”下的朝拜,音调高低的转变、节拍的变化、音区的转移将阴森恐怖、死气沉沉的、到处弥漫着香火的庙宇在现在听众的面前,这样的表现形式为之后激烈的矛盾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预示着一场压迫与反抗压迫的暴风雨的到来。

序幕部分的曲调发生了颇有预示含义的变化,从原来的慢调变为快调,音区被拉长,从低音区过渡到了高音区,乐曲的节奏由最初的沉重压抑转为轻快明朗,似乎眼前是一片莺飞草长、春暖花开的世界,引出了主部主题的快乐自由和幸福奔放。

2.活力四射的快乐及无奈感情的过渡。在乐曲的23-68小节,进入了主部主题内容,反映了小尼姑渴望得到正常人的爱情和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渴望,跳动的音符仿佛让听众看到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活力四射的模样,作者在曲谱中多次用到A小调的不断变化来表现这一主题,在乐曲的69-104小节中,作者对人物情感的变化做了非常和谐的衔接处理,再加上二度音程的来回往复不断变化,音强错落的变化,造成了一种极度不安的效果,使听者似乎能听到小尼姑内心无奈的叹息,像是小女孩轻歌曼舞中突然看到天边飘来一团乌黑的云朵,彷徨和不安无处掩藏。在长音逐渐变慢的过程中,是一个无奈女孩的独自表白,在第一段意在描述其纯净无邪的内心世界,隐约而现的长鸣于耳旁的庙宇的钟声,时刻提醒着小尼姑恪守规则;第二段则是乐曲的线条拉长,给人一种洪水释放的感觉,压在尼姑内心的情结得到了痛快的宣泄,人物内心更加丰富。

3.小尼姑的柔美纯洁与神像共存。在整部乐曲的展开部,故事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柔美纯洁的小尼姑的形象和严肃的神像是贯穿始终的两个形象,将故事演绎的跌宕起伏,在第一部分中,乐曲主要以重低音为主,表现出神像的凶恶,似乎是在时刻桎梏着小尼姑的思想和行为,阻止她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又是全音阶构成的过句,镜头突然又转向小尼姑这边,下行音阶的力度逐渐减弱,速度逐渐舒缓,虽然表现出了小尼姑与神像之间的对抗和冲突,但似乎是软弱而无力的对抗,第二部分矛盾更进一步的激化,而小尼姑反抗的力量正在被渐渐地压制甚至在消失,第三部分中,小尼姑在绝望妥协之余,又好像看到一群自由奔跑的少年,于是力量被重新聚集,主旋律再次变的高昂,最后一部分将矛盾斗争推向了高潮,神像的突然出现,给人一惊,神像更加霸道,而小尼姑却变得比原来更加坚定,在音调不断加强的同时,听众似乎看到小尼姑冲出庙宇,沐浴在阳光下的场景。

4.尾声。在乐曲的尾声处,作者采用了常见的倒叙手法,音调降到了D调,由原来抑郁的情绪转为坚定刚强,露出了一片明朗的蓝天和绿绿的草原以及在草原中奔跑的小尼姑,所有的听众揪紧的心终于松了一口气,为小尼姑感到开心,主部主题的坚定有力,更加坚定了人们心里的信念和美好祝愿。

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思凡》的音乐结构具有明显的奏鸣特点,而从结构和主题方面来看又有着混合曲式的特点,全曲的主部主题给人以一种轻快明朗的感受,再现了人世间的一切美好,这一主题在曲中的多次出现更是体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作者对于尼姑的内心想要突破神权束缚的欲望是持赞成态度的,充分体现了这一作品所散射的人性的光辉。

[1]汪毓.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前进—记作曲家朱践耳[J].人民音乐, 2011(05).

[2]陈大明.我看朱践耳的交响诗《纳西一奇》—兼谈其中西音乐之交融观念在创作中的实现[J].中国音乐,2012(02).

J624

A

1005-5312(2015)02-0095-01

猜你喜欢
思凡叙事诗尼姑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如何妙写叙事诗
池塘里的歌手
一间老房子
Max讲故事——思凡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十根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