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

2015-10-28 20:43方盼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安藤忠安藤路易斯

方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

方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随着现代主义发展至今,建筑大师们追求与进步从未停止过,从最开始是追求功能、技术、经济性到后来的更多的注重美感和趣味性。当建筑空间孕育出让人震撼之感时候,人们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建筑。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的建筑都具有伟大建筑的品质。建筑中所蕴含东西并不仅仅是表明内容,更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他们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感动是其他建筑空间所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光影的表现是二人的共通点之一。

空间;光影;建筑

一、人物简介

1.路易斯·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代表。建筑作品永远呈现给人是永恒和典雅,他在赖斯大学演讲中阐述和探究建筑应该怎样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创作中创作奇迹。他擅长把握光影,启发着人们对于建筑存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路易斯·康的建筑风格受到柯布西埃启迪而投入现代建筑主流中,一如柯布西埃于《走向新建筑》所说:建筑是量体在阳光下精巧、正确、壮丽的一幕戏,光也成为康的建筑理论范畴。认为建筑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而可概分为自然之光与表现之光。

路易斯·康一直认为现代主义发展从一定方面使人们盲目崇拜建筑技术和建筑程序化,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并且他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2.安藤忠雄人生也富有传奇色彩,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终究成为一代建筑大师。

安藤忠雄把东西方建筑理论进行相融合,他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可靠的材料,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人工化自然。在选择真实的建筑材料之中,他更喜欢是纯粹朴实的水泥和未刷漆的木头。安藤忠雄酷爱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建筑表面给人一种坚毅与冷酷。这也许就是安藤忠雄对于建筑材质和质感的思考。就想安腾自己对墙体理解的那样“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建筑与光影关系也是安腾一直去追求探知的的。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也像安腾说的那样“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二、两人的联系

安藤忠雄与路易斯·康分别为东西方的两位建筑巨匠,他们都通过现代建筑的语言表达着传统的精神。他们对空间的营造和光影的运用中所表现出的特质,以及对混凝土的应用,常常容易让人把他们两个人的建筑联系在一起。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的人生都是丰富的,康作为一个大气完成建筑大师,他的核心建筑理论和思想,既有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揉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乃至中国老庄学说。而相比于路易斯·康,安藤忠雄从未受过正规建筑教育体制的训练,完全是靠游历研究建筑实体以及自修建筑课程成长起来的。而路易斯康去世时,还没有普利策建筑奖这回事,但他的成就可以和现代主义四大师相媲美。两个人上下相差了40年,而且分处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成长经历和学习建筑的方法也大相径庭。但他们的作品分明透露出一种相似的气质,我相信除了出色的光影表现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三、光影与建筑感悟

出色的光影在建筑中的运用是安藤忠雄与路易斯·康空间表现中的重要手段,可以说,二人都是擅长利用自然光和影来营造空间,他们对于光线控制有着敏锐的直觉和高超的技艺,这在他们小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路易斯·康的外表并不像他的建筑那样另外愉悦,165厘米的身高加上脸上一道深深的伤疤,而伤疤来源是他在三岁时太关注炭火明亮的色彩所留下的。耶鲁大学著名的艺术史教授、康生前的好友文森特·斯科利曾这样描述:“当康正在看光的时候,如果你替他拍照,你会发现他正在享受这种宁静,这样的画面会令人肃然起敬,就像他在和光做某种沟通一样……”

和路易斯·康一样,安藤忠雄小时候也对光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安藤忠雄和他外婆一直住在大阪下町老街的长屋内,平时阴暗潮湿。安藤忠雄也不喜欢呆在家里,经常跑出去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国中一年级时,安藤家里加盖了二楼。幵始施工后,眼前的风景不断的变化。随着工程的进行,忽然有一天,屋顶开了洞,明亮的阳光照进了长期阴暗潮湿的长屋。一抬头就是菌蓝的天空,跟以前的家比起来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当时安藤忠雄幼小的心中对此留下了深刻的感动。

路易斯·康善于对自然光的控制和将其运用到他的建筑之中。在他职业生涯最后时期,他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最简洁最强大的建筑:埃克塞特大学图书馆,金贝尔美术馆,孟加拉国达卡政府中心以及耶鲁英国艺术中心。

顶部采光这样采光方式出现在了达卡政府中心的国会大厦的议会大厅中里,而这个大厅是整个建筑的空间组织的核心。路易斯·康努力地为这个最重要的空间寻找理想的屋顶形式,一种可以保持他设计的抽象几何形的结构手段,最重要的,还要能从顶部采光。路易斯·康曾经将万神庙的圆孔称赞为“最卓越的”光源和“对世界中的世界的表达”,但在达卡,最后建成的屋顶形式分明有些类似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帆拱所形成的穹顶这个屋顶同样是一个吸纳阳光的装置,不同的是,这次的光是经过墙壁的反射之后才撒进室内的整个室内的光感明亮、均勻且柔和,再次展现了路易斯康高超的自然光控制技巧。但康自己并不是十分满意这个设计,因为这个项目的顾问工程师奥古斯特·考曼顿特并不能够完全理解路易斯康所追求的结构逻辑,最后建成的这个类似瓜型的穹顶还是没有达到路易斯·康先前想要的效果。

路易斯·康对光线的控制的颠峰之作当属金贝尔美术馆。路易斯·康曾说:“只有有自然光线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建筑空间……并非所有房屋都属于建筑,自然光是唯一能使建筑成为建筑艺术的光线”。肯定有人会反对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意味着灯光下的空间都不是建筑空间。但金贝尔美术馆向我们证明了路易斯·康能将自然光控制得像灯光一样稳定。

通常第一次看到金贝尔美术馆的人都会有两个“美丽的误会”。第一个误会就是,误认为屋顶的釆光装置是灯光;第二个误会就是,误以为建筑是筒形拱结构。实际上,康在屋顶开了一道缝隙,让光能泄进来,缝隙下便是那个被误会的采光装置。它的每个构件由两面弧形的金属反光醒成,光线照射在反光板上之后被反射到同样是弧面的屋顶上,就形成了均勾柔和的类似灯光效果。一旦光变成了反射光,建筑师手里掌握一个反射面的时候,光就可以被控制了。第一个误会解除了。第二个误会也就自然而然解除了。既然拱心石的位置开了缝,就说明这个结构不是一个筒形拱结构,因为筒形拱结构在哪都可以开洞,唯独在拱心石位置不能开洞。其实,屋顶的两片孤面是有各自柱子和梁承托的。

值得一提的是,用来反射光线进而柔化光线的金属板是带有细小孔洞的。如果金属板是不透明的,那么其反射给屋顶的光量是足够的,但从室内看过去势必会看到金属板的背面很暗;半透明的玻璃材质能够保证透光,但其对光线的反射能力肯定较差。只有当金属板为不透明材质且开有大量小孔的时候,可以使少量且细密的光渗透过金属板,从而能保证光线反射量的同时,让金属板看起来不至于太暗,使整个屋顶采光更加趋于完美。这就是在康在细部上的细致考虑,也是很多作品中康的魅力所在。

路易斯·康的自然光控制呈现出了均匀和柔和的光空间,而安藤忠雄则倾向于以一种直接的方式来表现光影,这种直接的方式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光影对比效果。可以说,安藤负责将光引入建筑,而并没有对光做过多的修正,任由光影在空间里尽情的表现自己。简单地说,安藤使用的都是直射光。

著名的光之教堂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在项目预算和面积都很吃紧的情况下。安藤忠雄设计持续看一年。最后出来的是一个宽和高都是6米,进深80米的混凝土箱子,并斜着插入了一片墙体。内部地板从后方朝着正面的祭坛以阶梯状逐渐下降。出入口等主要开口都集中在箱子和斜墙的交错之处,这也是为了可以压低室内前端的亮度,从而于光线形成强烈的对比。光线从正面墙上穿透的十字窗外投射进来,浮现出清晰的十字架。

其中光的十字这一处理手法堪称神来之笔,光与建筑空间完美交融,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祈祷的教徒身处暗处,面对光的十字架,仿佛看到了天堂的光辉。在这里,光的照明意义被削弱了,突出了光的象征意义。光之教堂的设计标志着安藤忠雄用光思想与手法的成熟,是其用光的巅峰之作。

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早起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正式用光的实例。由于安腾是在关西长大的,因此他知道怎样才能满足生活所需要的采光要求。在住吉的长屋的设计之初,安藤忠雄便决定即使房子在小,也要在中间设置一个庭院空间,在墙上和院子里留下深深的阴影。光为建筑增添了光辉和生命力。住吉的长屋与朗香教堂在形式上虽然大相径庭,但对光的设计理念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光在主吉的长屋中的成功运用是该建筑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太阳从未明白他有多伟大,直到他打到一座房子的一侧……即便是全黑的空间,也需要一束神秘的光线证明它到底有多黑。”一路易斯·康

安藤忠雄用光重“质”而不是重“量”。住吉的长屋、小筱住宅与光之教堂堪称安藤忠雄光之三部曲。安藤对光的运用经历了从最初的尝试、摸索到逐渐成熟再到最后广泛运用的过程。大和民族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优良传统在安藤及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安藤用光的历程、思想与手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体会。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同样拥有很强的光影表现才能,路易斯·康喜欢将光线柔化并赋予其匀质性,而安藤忠雄则选择直接表现光与影的对比,并且关注光线随时间而运动的特点;路易斯·康看重光线与结构的关系,而安藤把光线与自然等价,以此赋予空间生机。

TU-86

A

1005-5312(2015)32-0262-02

猜你喜欢
安藤忠安藤路易斯
更多的可能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安藤忠雄中国双展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疫情下日本人返乡过年遭排挤
《建筑家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没文化”的鬼才建筑师
过人之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路易斯·威廉姆斯最佳第六人
建筑设计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