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2015-10-28 17:45樊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9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中学生

樊想

摘 要 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数学自主学习及其七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得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而提出教师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实证资料。

关键词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数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096-02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作为中学学习的重点学科,大部分人误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没有实际价值。其实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门学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达到既定的目标。

Shunk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呼唤[2]。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进行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通过调查的方法对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的研究,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实证资料。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H区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不同年级教学班的100名学生,采取是整体测试的方法,利用班会课以及自习课时间,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测量工具是施瓦茨等人编制的《自我效能感表》[3],以及选取了由庞维国编制的《中小学生自主性量表》中的16题。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得出研究结果。

数据分析

1)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均值为36.150,标准差为11.62,说明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并且数学自主学习各维度发展不平衡。中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结果上的自主性表现最好,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上次之,在学习环境上表现最差。

2)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况分析。由表2可看出,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均值为25.84,说明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学生对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还有待提高。

3)数学自主学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由表3可看出,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数学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越强,而自主学习的七个维度的自主性也越强。

4)数学自主学习与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可解释数学自主学习92.3%的变异,说明自我效能感是数学自主学习的显著预测变量。自我效能感越高,数学自主学习水平越高。

3 分析讨论与教育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对数学自主学习有显著预测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便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针对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设定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一般来说,中学生数学成绩差是因为基础差,进而导致听不懂,再次就放弃学习数学。因此,要让学生能接受知识,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小步获得数学成就,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就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把握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相应的目标。目标不宜过高,否则会挫败学生信心;也不易过低,否则会缺乏挑战性。学生不易产生成就感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数学学习目标设定应该高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达到激发学生发展的目的;同时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都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影响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并且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习策略与其匹配。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方法,粗读了解教材内容,细读思考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生成过程,标记出难以理解的知识,课上带着疑问听课效果更佳。

其次,要培养听课方法,教学生听知识的产生过程、解题的思路、数学思想方法、重难点等,听课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记笔记的习惯。

最后,培养学生课后思考与小结的方法,要结合课前、课中笔记回顾课堂中的重难点、解题方法等。小结时学会列出知识点及其关系,然后做相关习题,归纳出题型与解题方法。

指导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 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结果与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相关性。若将成功归因于能力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时,个体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若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时,个体便会产生很低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应该指导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与能力因素,协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不足之处,并且体会到只要通过努力,调整学习策略,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中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众所周知,情绪对学习有很强的影响作用。自卑、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不仅会降低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反,自信、开朗、顽强等良好的品质则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 结束语

自我效能感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用睿智的眼光去捕捉每个学生的不足与长处,适当指导中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归因,树立健康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的研究方法[J].心理科学,2003(2).

[2]郭佳.高中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