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与不教的实践思考

2015-10-28 17:56肖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肖弇

摘 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学,目的是让学生轻松学、乐学、动脑筋地学,要摒弃满堂灌、死记硬背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式。合理的教与不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139-02

刚开始工作的几年,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会的还在讲,对学生不会的知识反而讲得过于快速,导致学生跟不上节奏,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有时教师讲得多,学生自行探索操作的时间少,甚至是满堂讲,课堂常常浮于表面,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回顾起来发现对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了解得不够透彻,没有掌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学探索能力培养得不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这一句至理名言让笔者茅塞顿开。认真反思这几年的教学,笔者发现正确处理好教与不教,将会改变课堂,找寻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有兴趣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知识与日俱增的今天,如果教育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那么知识永远传授不完,也接受不完。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来讲讲自己对“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解。

1 会的不教,教不会的

已会的知识,不需要教师多讲,让学生自己多加练习;不会的知识,需要教师指导,抓住要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学习。如鼠标操作一节,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有使用鼠标的经历,就让学生来说,教的是学生不知道的鼠标各部分的组成。鼠标操作有指向、单击、右击、双击、拖动,学生使用鼠标操作时,往往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操作名称常常不规范,如点一下左边,点一下右边,点两次,移过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已有拼七巧板的经验,就省去了七巧板游戏的玩法的讲解,只要点拨一下在计算机上移动七巧板对应的鼠标操作即可,或者可以教学生学会看帮助系统。

初识画图课中,打开画图软件,只要之前会打开记事本,那么他就能打开画图软件,教的是与其他软件不同的地方,比如画图软件的界面很特别,有工具箱、颜料盒等。

认识键盘,认识的字母不教,教字母排列的规律、记忆的方法,这样不仅大大缩短课堂的教学时间,还让学生有兴趣听,能认真听,乐学、巧学,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

2 能自学的不教,教思维方法

能自学的内容不教,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和悟,教思维的方法、不易理解的内容,得到的是学习的能力。如在申请电子邮箱环节,学生能够进行自学,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认真观看注册提示信息,教师应引导观察,体会提示信息的含义,通过自己尝试后碰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往往学习效果更佳。记得有一节课,制作了一个申请电子邮箱的学习网站,课堂上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不但兴趣满满,学习时认真思考,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WPS文字”的学习,通过布置课堂任务,自学课本或者帮助文档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比如移动文本框、自选图形和图片等对象时,鼠标的形状都要变成十字箭头,更改属性一般右击的快捷菜单中能找到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博客、论坛等的使用,学生有很多都在用了,教师是没有教的,说明能够自学,课堂上教师要教的是发布网络信息、发布网络言论具有法律责任,发布前需要思考言论的正确性、舆论性以及社会影响,还有发布的美观、页面是否合理等一些值得思考的内容。

总之,能自学的,不需教师大费唇舌地讲解,给学生留更多的空间去尝试和思考,教思维方法是为了让他们更轻松地理解、记忆和掌握。

3 能尝试的不教,教探究方法

学生能尝试的不急着教,教师要尽可能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精心设计好案例让学生先去尝试去发现,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logo程序设计课程中,需要学生有空间想象的能力和一定的数学知识,通过学习FD—前进、BK—后退、RT—右转、LT—左转、CS—清屏等简单命令后,学习repeat命令时,设计画蒲公英,学生使用已学知识尝试,不急着教repeat,等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自然而然学会repeat命令的使用。同样,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尝试,从画正多边形的方法得出画圆的一般方法,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用已知圆半径的算周长的方法得出更精确的画圆的方法。

再如画螺旋图形,会画三角螺旋、方螺旋,但画圆螺旋的时候却要出现问题,原理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不能画正确呢?先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句句分析,最终发现走的步长、转的角度以及递归变化的快慢都有关系,那么先改变一个条件,其他不变,进行调试,最终可以调试出来。但是这种方法就是最好的吗?还得找根本原因,原因是画圆方法不够精确,不好控制,那么就换精确的方法,学生再次尝试,结果很方便地就能控制画出漂亮的圆螺旋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的是探究的方法,没有泄露答案,学生得到的是实践和最终的成功,可以看出学习过程精神的高度集中,大脑是飞速旋转,学习能力也是明显提高,其他效果就可想而知。

4 学生经过思考后,不会再教

每个学生的思维程度不同,有的学生经过点拨后通过思考能自学,有的学生怎么思考还是不会,还需要教师或其他学生再深入点拨才能学会。这种情况下,都得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确实思考不出的,教师应该在恰当时间进行点拨、讲解,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思考,使始终不会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点拨呢?如在logo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掌握递归的思想,必须让学生把题目想透原理,只有自己想透了,才能游刃有余地做百变的递归题。教师先讲个关于递归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出示递归定义“自己调用自己”,具体怎么理解呢?思考题目的画法。

有的学生能想明白,但是递归的思想确实很难,以前要到大学里才会有要求掌握,那么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虽然教师之前有点拨,还是很难理解,那么教师应该在这时进行深入的讲解、分解难点,不要一味地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一步步演示分解绘制过程,让学生慢慢理解递归的思想,再通过练习类似的题型,学生不但不会因为递归难就望而却步,反而因为递归的难而喜欢思考的感觉!

总之,选择教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选择不教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和悟。信息技术教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是一种信息的素养,对待新的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一种能适应社会的能力,一种自学的能力。同样,真正的教与不教与具体的学情、社会的发展有关,教师必须要提高自我的认识,为教育核心服务,真正地教好学生,让他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得轻松快乐,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