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托起老区小康梦

2015-10-31 16:37程文燕邵猷芬
老区建设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兴国县贫困户精准

程文燕 邵猷芬

兴国县,作为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兴国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片区县、中央苏区县,截至2014年底,全县仍有重点扶贫村165个,贫困人口10.83万人,贫困面仍较大,贫困程度仍较深。作为革命老区,五年决战同步小康,不能没有82万兴国人的积极参与。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一场深刻的扶贫攻坚战,正在兴国3215平方公里土地上打响。兴国县紧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大机遇,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移民、社会扶贫、库区后扶、“雨露计划”等方面做文章,变漫灌为滴灌,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其中产业扶贫更是做出了特色,做大了影响。为了了解兴国县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方面的具体经验、做法,8月31日,本刊采访组一行2人来到兴国县,对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进行了专访。

老区建设: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己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特别是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请问赖书记,您是怎样看待精准扶贫工作?

赖晓军:精准扶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是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精准滴灌式扶贫的转变,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头号民生工程。兴国,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仍有29338户10.83万贫困对象,贫困面仍然比较大,贫困程度仍然比较深。为此,我们把扶贫攻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头等大事来抓,结合省委“到2018年,全省力争基本消除贫困现象,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要求,提出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奋力加快“脱贫摘帽”,全力以赴决战小康。目前,我们正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思路,抢抓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大历史机遇,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统筹实施教育、就业、保障、搬迁、金融、卫生扶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老区建设:兴国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有特色、有成果,多次被央视新闻报道,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请赖书记简要介绍兴国县产业扶贫的经验和做法?

赖晓军: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通过“七步法”将贫困人员识别出来并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发展“十种特色产业”因户施策,细化产业扶持的方式,根据不同村庄、不同特色资源,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将传统产业向规模化、深度化发展,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

从长远来看,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关键支撑,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兴国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来抓,通过找准富民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技能培训等措施,努力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增收,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兴国样本”。

(一)科学谋划,选准产业

我们优先做好精准识别、精准规划等产业扶贫的基础工作,探索推行了“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村委会公告”精准识别七步法,摸清了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发展产业的意向,理清了帮扶的思路。在这个基础上,按照“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长线产业与短线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分类指导、错位发展,规划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努力形成“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目前,已明确重点支持52种初具规模的种养业(其中种植业33种,养殖业19种),确定了油茶、蔬菜等10项主导产业,生姜、百合等特色产业,每项产业都制定详细的发展方案。在大力发展林果、油茶为主的长线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生姜、灰鹅等短平快增收产业,实现以短养长、以短补长,脱贫增收。

(二)内外合力,找准路径

一方面,通过微信、宣传画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贫困户利用自有资源因地制宜创业。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发展意愿,量身定制特殊政策,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如,贫困户种植蔬菜,补助设施费2000元/亩,肥料和种子等农资补助500元/亩。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苏区振兴利好政策,加强与国家民政部、国家烟草局、省军区、江西预备役师、中国建材、中国兵器、中化集团、大唐国际等部委、部队、央企、上市公司对接帮扶,与帮扶对象结姻。目前,国家烟草局在原有帮扶基础上,新增1000万元对口帮扶贫困户资金。

(三)创新模式,广泛受益

1.返租倒包模式。对有劳力和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返租倒包等方式参与生产。比如,埠头官桥蔬菜基地设立的“田间扶贫超市”,将60个大棚返包给10户贫困户管理,基地负责提供生产资料、开设田间课堂、搭建“蔬菜超市”网络信息平台、设立网络超市农产品展销柜,网上接单、统一配送、网络销售,贫困户仅需付出劳力,便可获得1500元/月的工资收入,同时还可按承包大棚定额超出部分收入的60%分红,每户年收入可达2.4万元以上。

2.产业托管模式。对没有劳力和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采取“产业托管”的模式把这部分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帮扶。比如,由政府牵头成立兴国县油茶托管公司,通过招商或招标形式确定基地托管公司或能人,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能人+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托管,托管公司与贫困户按实物收益3:7的比例进行分配。

3.入股分红模式。为建立稳固的贫困户收入来源渠道,积极引导贫困户盘活自有资源,实行入股分红。鼓励贫困户通过承包经营权及产权入股方式获取分红。比如,兴国县有424所中小学、9.5万学生享受营养餐改善计划,每人每餐的补助标准4元,每天需要消耗蔬菜2.86万公斤、猪肉1.44万公斤,每周需要鸡蛋和鸡腿9.7万只。基于这一稳定市场需求,兴国县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营养餐食堂供餐食材“四统”(统招、统购、统配、统送)企业,要求服务企业建立规模绿色蔬菜种植和生猪、禽类养殖等种养基地。贫困户以山林、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入股加入大户领办的营养餐食材基地,每月按股分红。

(四)突破瓶颈,解决难题

1.设立财政担保贷款,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县财政在年度预算内安排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对扶贫信贷实行分账核算,进行风险补偿,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产业扶贫对接。

2.开展产业技术培训,破解技术掌握难题。以兴国职业技术学院为培训载体,通过实施“中职学历教育”和“兴国表嫂”家政服务、“金蓝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

3.建立农电商营销网络,破解产品销售难题。分别在26个乡镇区建立了农电商服务中心,在304个行政村设立了电商服务站。打造了以方山岭合作社为主体的农电商扶贫创业园。创业园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的○2○模式,集合各乡镇原生态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做到统一品牌、统一溯源、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目前,仅方山岭合作社依托农电商网络销售平台就已帮助56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月销售额达2.7万元以上。

老区建设:兴国县在“十二五”扶贫攻坚中取得了傲人的成果,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请问赖书记对未来五年扶贫工作有哪些设想和计划?

赖晓军: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打好“三大战役”,即:精准扶贫攻坚战、民生改善持久战和社会保障巩固战。让贫困对象实现脱贫致富,不愁吃、不愁穿,逐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实现“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大目标。

一是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社会参与帮扶机制,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领导责任,强化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扶机制,以及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攻坚工作责任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始终将扶贫攻坚政治责任抓在手里、扛在肩上。把扶贫攻坚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村第一书记选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群众主体,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油茶、烟叶、肉牛、蔬菜等扶贫产业。其中,着重实施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油茶精深加工,壮大油茶产业。建立“中国油茶产品交易中心”,搭建油茶产业平台,做大兴国油茶品牌。鼓励发展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加快建设兴国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扩大教育培训范围,力争三年内全县165个贫困村每村至少有3人接受“中职学历教育”,全县贫困户每户每年平均有一人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能接受中职学历教育或职业技能培训。采取推荐进园务工、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千方百计帮助就业。

二是坚决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战。继续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道路改造、农村低电压改造和农网升级等民生实事,进一步解决群众住房难、用电难、出行难、饮水难等突出民生问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加快解决小学、初中大班额和农村寄宿生住宿问题;下大力气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全县普及学前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重大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每千人口病床数达4.2张。大力发展文体等事业,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坚决打好社会保障巩固战。以国家民政部对口支援为契机,扩大“救急难”受益范围,加强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优抚安置体系建设,确保全县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水平2020年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推进城乡居民医疗、工伤、生育、大病保险及新农合的提标扩面,探索实行新农合二次补偿,逐步提高重大疾病治疗补偿水平,减轻贫困群众看病负担。逐步提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努力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实现应保尽保;切实加快民政项目园建设、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不低于40张的目标;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顾好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大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边远山区教师、医生限价房建设力度,让群众住有所居。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兴国县贫困户精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兴国县精准扶贫中金融支持路径探究
晚粳品种对比试验
兴国县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探讨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