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雄心勃勃的“亚洲大象”

2015-10-31 16:58程宇航
老区建设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印度

提起印度,人们的脑海里往往会涌现出包着多层头巾的彪悍男子和穿着稀薄纱丽的窈窕淑女,好一幅异域风情!可是,除此以外,人们对印度却所知甚少。是的,这硕大的头巾和薄薄的纱丽,包裹着的,的确是一个神秘的印度。

一、神秘的印度

1.南亚“巨无霸”

印度地处欧亚大陆南端,国土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它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其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人口已经超过12.7亿(2014年),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中国);GDP总量2014年达到2.050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九位。说它是南亚“巨无霸”,一点都不过分。

2.古老的文明与屈辱的历史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或叫哈拉帕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此地并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印度教兴起。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远征印度;后来,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开始了伊斯兰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印度先后被阿富汗加兹尼王朝、古尔王朝和奴隶王朝统治。此后,又历经6个王朝(德里苏丹王朝),直至被莫卧尔王朝取代(1526年)。

在“地理大发现”的浪潮中,葡萄牙最早在印度建立据点,此后荷兰人积极介入并打败了葡萄牙人。在1600年又遭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后,印度次大陆成为英国殖民地。

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将近2个世纪里,英国从富庶的印度搜刮了大量财富,以至于把印度称为“英王皇冠上的宝石”。“英王皇冠上的宝石”,这称号着实好听,但它折射出的却是印度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

3.社会万花筒

在外界看印度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薄纱。但是,只要对印度多一些了解,就可发现,印度宛如一个社会万花筒,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⑴民族众多 语言复杂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古吉拉特族(4.6%)、加拿达族(3.87%)、马拉亚拉姆族(3.59%)、旁遮普族(2.3%)和阿萨姆族、奥里萨族等。

同时,印度又是一个语言复杂的国家。全国有大约20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有各自文学宝库的19种完善语言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另有其他21种少数民族的预定官方语言。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英语是“第二附加官方语言”。

⑵“宗教博物馆”

印度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故被称为“宗教博物馆”。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等宗教在印度都拥有大量信众。在印度,印度教徒人口占82%,而穆斯林信众约占12%,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占总人口的5%,此外还有基督教(2.3%)、锡克教(1.9%)和耆那教等。历史上,宗教变革是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但宗教之间、特别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也屡屡引发流血冲突。

⑶“种姓制度”

尽管印度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并且废除了“不可接触制”,但印度社会实际存在着“种姓制度”。印度人根据《吠陀经》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身分、职业世袭,另外还有不可接触的贱民——旃陀罗。印度除了贱民阶层外,另外四大种姓下面还有1500余种亚种性。不同种性的工作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

⑷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选民多达七八亿,有一千多个政党参与国会选举,包括7个全国性大党、40个地区政党和980个小党,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民主选举。2014年的大选全国有8.145亿选民,5.37亿人参加了投票。

⑸圣水、圣牛及其它

在印度,有许多被神圣化了的东西;也有许多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①圣水:在印度,印度教徒们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恒河被称为“圣水”,让恒河水洗刷世间罪恶的习俗,源于印度教的古老传说。

②圣牛:印度是世界上对牛最为敬重的地方,牛在印度被尊称为“圣牛”。

印度学者研究认为,早在3000多年前,印度教徒是吃牛肉的,但后来认为牛最具有奉献精神,便不再食用牛肉,且对牛敬若神明。吠陀时期的印度教典籍明确规定,禁止杀牛和禁食牛肉,对牛要顶礼膜拜。

至今牛在印度享有特权,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意行走,甚至大摇大摆招摇过市,无论是行人还是车辆,都要给牛让路。累了,就地卧倒便睡;饿了,随便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奉上“饭菜”。有人还定时给流浪牛送食物,从不耽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独特的“圣牛”文化。

③“全球最大户外厕所”

在印度,大地是最大的露天厕所。据联合国估计,印度有6亿人(或55%的人)在室外“方便”。因此,印度被称为“全球最大户外厕所”。

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穷乡僻壤,街道边、铁路边、海岸边,都可以看到泰然自若随地大小便的印度男人。而妇女因为要保持端庄形象,白天通常不会前往户外便坑,只能在夜间或凌晨前去“方便”。据说,在印度,至少一半国民家里没有厕所。

为了改变随地“方便”的不良习俗,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发动了一场“无厕所,无妻子”的活动,敦促女性拒绝不能提供带卫生间住房的求婚者。“有厕所才能有老婆”,以此倡导厕所文化。

④其它:

嫁女赔嫁妆:在印度,有着十分严重的重男轻女传统。女儿出嫁,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

火车挂满人:在印度,常常可以看到,一列火车,除了车厢里塞得满满当当,还有车厢外面也挂满了人,就连车顶也挤满了人,甚至火车头前也站着人。印度卫生部长还公开称印度的铁路系统是全球“最大露天厕所”。

枪支合法化:印度的社会治安堪忧,顶级酒店门口站岗的门卫都是持枪而立。在枪支管制上,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全民拥枪合法化的国家。

二、艰难前行的经济社会发展

1.资源丰富的国家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铝土储量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铬铁矿1.24亿吨,锰矿石6550万吨,锌589万吨,铜352万吨,铅136万吨,石灰石684.77亿吨,磷酸盐8100万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天然气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

2. 来之不易的经济成绩

过去20年间,印度经济年成长率为5.8%,并于2011—2012年间达到6.1%,成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⑴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以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工业都有所发展,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主要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水泥、石油和机械等。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较高水平。印度正谋求成为“技术制造业中心”。

⑵农业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印度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印度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居亚洲之首。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大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油籽、棉花,黄麻,茶叶,蔗糖和马铃薯等。

独立以来,经过一系列改革,印度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产值占到GDP的18.1%。2013/2014年,印度粮食总产量达到264.4百万吨,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⑶对外贸易不断进步

印度主要出口品为石油制品、纺织品、珠宝、软件、工程器材、化工制品及皮革;进口品则为原油、机械、宝石、肥料及化工制品。1985年,对外贸易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006年上升到占24%。2008年,印度对外贸易额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1.68%。2011年,印度成为世界第10大进口国及第19大出口国。

⑷方兴未艾的旅游业

印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印度国家旅游局向全球推出这样的推介口号:“不可思议的印度”。主要景点有: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阿旃陀石窟、泰姬陵、埃罗拉石窟、阿格拉古堡、马哈巴利普兰巨型浮雕、锡克教大金庙、耆那教巨型石雕像、哈勒比德-贝鲁尔寺庙群、顾特卜塔、太阳神庙、耶奥拉石窟、卡杰拉霍寺庙群和盖奥拉德奥国家公园等。

3.差强人意的社会发展

尽管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社会发展方面却存在着较大问题。

⑴贫富分化严重

自1991年以来,印度各邦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最富裕的邦其人均GDP 2007年已达最穷者的3.2倍。印度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报道,2010年,印度极贫人口占全球极贫人口的比重高达33%。根据每年更新一次的“全球饥饿指数”,印度在81个国家中排名第67位,处于高度饥饿级别。全国仍有四分之一人口无法温饱,儿童营养不良率超过了40%。

⑵社会歧视严重

印度仍然存在种姓制度和严重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2011年全球性別差距指数排名,印度在130个国家中排名第113位,仅略高于部分歧视妇女现象普遍的伊斯兰国家(如沙特、也门、埃及、伊朗和土耳其,正处于内战状态的叙利亚也优于印度)。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⑶成人文盲率高

印度6—14岁儿童入学率虽然接近100%,但全国平均小学辍学率高达31%。文盲率为24%。2011年,印度人口的识字率为74.04%(男82.14%,女65.46%),但成人文盲仍高达3亿,居世界之首。

⑷医疗卫生条件差

由于贫富差距大,印度都市中有不少贫民窟,传染病窜流,登革热、疟疾、日本脑炎、甲型肝炎、E型肝炎等危险程度皆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印度每年有90万人死于饮用受污染的水及及呼吸受污染空气。每10万人只大约有50名医师。

⑸腐败严重

印度是腐败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德国透明国际的数据,印度在全球排名大幅下滑至95位。

三、雄心勃勃的“亚洲大象”

自2014年开始,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前不久(9月5日)举行的G20财长会议上指出,印度是当前全球为数不多经济表现亮眼的国家之一。IMF预测2016年印度的GDP增长速度可能要超过中国,2017年要高于中国。今年3月,亚洲开发银行(ADB)发布《2015年亚洲发展展望》,其中预测2015年度印度GDP增长率将达7.8%,超过中国的7.2%。印度自己也雄心勃勃,做着“亚洲大象”能够超过“中国龙”的好梦。

1. 莫迪推行改革初见成效

2014年5月,莫迪大选获胜上台执政以后,加快经济改革,打击海外逃税,推行税制改革,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吸引外资,出售国有资产股份,开启私有化进程等,为印度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仅仅一年多,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⑴放宽投资限制。亚行认为是莫迪推进的经济改革使印度的投资环境日渐完善。由于政府放宽了投资限制,再加上利率稳定,外国在印投资增加了数百亿美元。

⑵推行税制改革。莫迪希望通过努力在印度实现单一税制,以统一的商品服务税替代目前印度各邦自行设定的各种复杂税种和税率。研究表明,商品服务税如果能全面推行,印度GDP增幅有望提升0.9—1.7个百分点。

⑶改善国家基础设施。这是莫迪改革计划的第二部分,其中包括增加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开支,以便让印度经济实现7%的增长目标,同时还允许银行购买基建债券,以盘活债券市场交易。去年年底,莫迪还从中国争取到了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⑷进行人力投资。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35岁及以下人口在印度占65%),这将使印度在今后几十年里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为挖掘人力资本的潜力,印度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改善教育条件,为所有印度人提供银行账户并进行个人理财规划教育,提供免费人寿保险,鼓励更广泛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劳动力的全面现代化等。

2. 服务业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服务业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电脑软件、金融等服务业的重要出口国,班加罗尔被誉为“亚洲的硅谷”。这得益于印度较高的英语普及水平和拥有众多精通英语的人才,使之成为21世纪全球最主要的资讯服务业生产国、电脑软件出口国以及众多软件工程师的国度。

印度在信息技术领域已经获得成功,其对GDP的贡献已从1999—2000年度的1.2%增长到2005—2006年度的4.8%。软件和信息技术带动的服务在过去五年间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8%。印度通讯为世界成长最快的国家,2010—2011年间,增加了2.27亿用户。印度新兴的信息技术工程人员和信息企业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此外,印度在生物技术、太空技术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和拥有优势。

3.“一带一路”给印度带来极佳发展机会

印度地处欧亚大陆南端,北连喜马拉雅山脉,西邻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向南则隔拉克代夫海与斯里兰卡相望。印度是名副其实的印度洋大国,其国土如一把“尖刀”直指印度洋,既是连接亚洲、中东和非洲的重要枢纽,又是扼守从南中国海到波斯湾海上通道的战略力量。与此同时,印度又是中国在西南方向最大的邻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汇聚之地。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能否成功,印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又给印度带来极好的发展机会。如果印度能抓住这一机遇,将对印度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

[作者简介]

程宇航,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程文燕

猜你喜欢
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最高警察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印度数字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
印度现在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