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无针注射技术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2015-10-31 01:43陆振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疙瘩注射器皮损

石 磊 陆振中

高压无针注射技术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石 磊 陆振中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清,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临床常以局部药物注射、手术切除、压力治疗、局部放射治疗等,其中局部药物注射是最常用也是疗效最确切的方法。我科自2010年9月应用无针注射器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2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38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19~63岁,平均32.5±9.9岁;病程3个月~20余年,平均6.0±6.7年。3例有家族史。皮损共计75处,其中前胸部42处,肩背部24处,颈项部5处,耳廓2处,阴阜部2处。皮损面积2.0 cm×3.0 cm~9.5 cm×7.0 cm。其中

3例患者为手术治疗后复发,8例患者曾接受过局部注射、硅胶贴敷治疗,余2年内均未接受任何治疗。随机选择23例患者接受无针注射治疗,余15例因经济等原因接受注射器局部封闭治疗,列为对照组。

1.2治疗方法 (1)无针注射治疗组:无针注射器(江苏丞宇米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IT-H-III型)消毒安装后备用。安尔碘皮肤消毒,无针注射头垂直轻压皮损面,触动注射开关后药液即在瞬间喷射进瘢痕组织内,即时可见皮损苍白肿胀,表示药液注入深度恰当,病人此时有一过性针刺感,否则即说明压力大小不合适,药物注射层次不理想,调整压力大小后继续操作。注射结束后局部棉签压迫止血。皮损面积较小者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直接注射,面积较大者适量加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以使每例患者每次用量不超过复方倍他米松原液2 mL。每3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2)对照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常规封闭注射,以皮损苍白肿胀为度,疗程同上。

1.3疗效标准1痊愈:疼痛、瘙痒症状完全消失,瘢痕完全平软,触之无结节。随访12个月无复发。显效:疼痛、瘙痒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瘢痕60%~70%面积平软,皮损停止生长。无效:疼痛、瘙痒、色泽等症状稍减轻或无变化,皮损未见平软或继续生长。

1.4统计学方法 各组资料用¯x±s表示,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数据处理分析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按痊愈加显效计。

2 结果

见表1。总有效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均未见库欣氏综合征等糖皮质激素系统性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浅表坏死结痂,经局部处理后痊愈。3 讨论

表1 无针注射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瘢痕疙瘩具有发病机制不清、临床症状显著、治疗缺乏特效手段等特点,是皮肤科和整形外科医师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较棘手问题。因单纯手术切除患者术后复发率几乎达100%,2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复发率也达9%~50%,3因而临床医师常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其中局部药物注射是临床最采用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配合手术、放疗可明显降低治疗复发率。4注射药物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如平阳霉素等。研究发现5,6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瘢痕组织中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减少透明质酸含量、促进细胞凋亡等途径抑制瘢痕生长。以往我们常用普通注射器行局部糖皮质激素药物注射,临床验证其疗效确切。但治疗过程中常遇到很多问题,如(1)疼痛明显:特别是初次注射的患者,其瘢痕一般较硬,且常有局部感觉敏感现象,轻轻触碰患者即感针刺样疼痛,注射时痛苦更明显;(2)临床医师在注射时需用较大力量才能推进注射器。在皮损较多、瘢痕肥厚的情况下注射治疗往往非常耗力;(3)因注射层次的差异,患者治疗效果常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注射层次过浅会造成瘢痕表面坏死,过深又易将药物注入瘢痕皮下脂肪层,造成皮下组织萎缩等不良反应出现;(4)有时因用力过大还常出现“飞针”现象,造成药物不必要的浪费。我科采用MIT-H-III型无针注射器进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23例瘢痕疙瘩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MIT无针注射技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提供动力,达到最小启动压力130PSI,使药液形成0.02 mm的微粒,以600英尺/秒(超音速)的高速瞬间穿透皮肤,雾状分散到注射目标部位(根据需要可达皮内、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层)。单次注射药液量可控制在0.02~0.3 mL,临床单次注射时间仅需几分之一秒,治疗操作简便,注射药物控制也更加精确。皮损数目多、面积大、瘢痕质地较硬时临床医师也能轻松完成治疗。我们观察无针注射组患者大多在治疗2~3次后即感皮损瘙痒、疼痛明显缓解,瘢痕质地变软,随着治疗次数增多皮损持续改善,有效率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且无针注射组治疗时初次接受治疗瘢痕较硬者疼痛较传统注射器明显减轻,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治疗组经2个疗程共8次注射治疗无1例出现如皮肤萎缩、表皮坏死、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表皮浅表坏死可能与注射操作者经验有限、注射层次过浅有关。本次研究显示,无针注射治疗能比较精确地把药物注射到目标部位,注射计量精确可调,注射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临床观察疗效与传统注射器治疗无明显差异,是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类疾病的又一有效手段。

1方方.核切除结合手术治疗较大瘢痕.皮肤科世界报告,2009,3(4):32.

2莫济贤,罗少军,梁杰,等.瘢痕疙瘩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6,12(12):705-706.

3Mustoe TA,Cooter RD,Gold MH,et al.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Plast Reconstr Surg,2002,110:560-571.

4陈晓栋,顾黎雄,赵宏瑜,等.手术切除、糖皮质激素注射联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52-53.

5刘嘉锋,张一鸣.激素与瘢痕.中国美容医学,2003,12(3):325.

6 Donkor P.Head and neck keloid treatment by core excision and delayed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steroid.JOral Maxillofac Surg,2007,65(7):1292-1296.

(收稿:2013-01-15)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苏州,215128

猜你喜欢
疙瘩注射器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木疙瘩山上的岩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