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要春天

2015-11-02 00:25陶霞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

陶霞

摘 要:英语学习动机一直是众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通过对一所乡村中学三个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找出影响乡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工具型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29-2

一、引言

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笔者总能看见一幕幕这样的情景:英语课上老师提问,学生不敢接触到老师的目光,因为害怕被提问;英语课堂上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就算起立回答问题也是一语不发,连“I dont know.”或者“I have no idea.”都没有;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不想加入活动,无人举手的课堂很普遍;平时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选择题更是不假思索的瞎选,错题和不会的题目大部分的同学不会想到查字典或者与同学和老师讨论,缺乏主动的钻研精神等等。乡村中学的学生每年英语成绩的平均水平总是落后于城市学生,乡村中学的高考大学录取率和名校录取率都远低于城市学生的录取率。总之,乡村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弱,对英语基本没有兴趣。

二、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在我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进行教学的,除了极个别的外国语学院,在普通中学接触到目的语社团的机会几乎为零,外国语学院基本上都是私立的学校,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能是乡村普通家庭的全部收入,因此乡村中学的学生没有机会与目的语社团成员进行交流,学生很少有移民和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机会。目前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均对外语尤其是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也普遍认为如果英语好以后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这被称为个人发展动机(高一虹,2003)。国家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对学生英语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初中生学习英语最直接的外部动机来自于中考的选拔,中考虽然没有高考那样激烈,但也是他们考取大学前的一次重要筛选,英语是主要学科,总分130,计入升学总成绩里,这也是社会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之一。

(2)家庭环境

1)学习环境

乡村经济相对落后,贫富差距较大,通常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子女成绩较好,因为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充知识量、开阔视野。一到冬天,班上许多孩子手上长满冻疮,提着细细的笔写字,连我们做老师的看了都觉得心疼不已,连空调都不舍得开的家庭,又怎会舍得让孩子参加出国的夏令营?

2)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也是孩子学习环境的一种,乡村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于教育子女不是放养式就是棍棒政策,最后扼杀的是孩子的约束力和创造力,怎么适应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事实上,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加有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关于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孩子内部动机之间的关系,石绍华做了相关研究,按照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大学以上的次序,学生选择兴趣(内部动机)作为学习动机的人数百分比递增(石绍华,2002)。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较高的期望会造成孩子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的效果。

(3)课堂环境

1)教师

①教师个体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策划者,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同一个班级,具有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来上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同的语言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个人的思想、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课间只顾打游戏、看电影的老师很难教出学习踏实的学生,这是由学生的“向师性”决定的,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会培养出学习积极主动地学生,这就是教师的感染力。另外,一个尊重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老师,更加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问卷中第16题(我学习英语是因为我喜欢英语老师)正是教师个体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的体现,初二低分组的学生比初一和初三低分组的学生更喜爱自身的英语教师,说明初二低分组的学生比其他低分的学生有更强烈地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一结果也体现了该班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②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20世纪70年代前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有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更和提高,许多新的教学法应运而生,如交际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乡村学校规定教师必须采用手工备课,所以教师上课只能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枯燥的课堂使学生很难燃起学习英语的热情,任务型教学很难开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扩散性思维无法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2)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堂学习要完成的目标,学习任务的设定必须遵循在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根据成就动机理论,不同的学生会对学习任务产生不同的期望,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从而决定了个体有没有完成任务的成就动机,同时也影响个体动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学习任务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付出努力的意愿和课堂参与度等,这些都是学习动机的表现形式。

3)学习氛围

语言学习需要氛围和语言环境,学生在宽松无压力的环境下更愿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用担心因为说错而被批评和嘲笑,这样的学习氛围可以刺激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外部动机。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师生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共同进步。

2.内部因素

(1)性别年龄

Long(2007)支持敏感期的观点,他认为儿童在特定的生理期限内随时开始习得一门语言都能成功,随着生物体的成熟,语言学习能力逐渐衰减,甚至完全消失。从调查表可以看出,乡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年龄成反比,年龄是影响英语学习的生物性因素。另据调查在初中阶段女生比男生更能学好英语。

(2)心理特征

学生的内在心理特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在荣格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中有这样一群人属于情感外倾型,具有这一人格特征的人群通常易动感情、喜爱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更愿意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课后与同学交流英语,他们学习英语的速度比“情感内倾型”来得更快、更有效。“焦虑”是学习英语过程中会产生的人格特征,“焦虑作为人格特质,更像一种动机或习得的行为倾向”(贾冠杰,2010:81)。焦虑程度高的人往往害怕在课堂上开口,害怕出丑,十分腼腆,焦虑程度低的人,对英语的习得效果也更好。按照威廉姆斯和伯顿的观点,知识是由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建构的,是社会互动的结果,那么性格内向和不善交际的人群很难学好英语,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这一规律。

(3)学习目的

第14题(我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是要通过英语考试,考个好高中,想上大学)直观地体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许多学生一旦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就会放弃努力,所以出现许多在中学成绩很优异的学生只能考个大专,或者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上了大学就开始放纵自己,最后连学位证书都没有拿到,这类学习动机均属于外部动机,持续时间较短也不稳定,一旦满足,学生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英语课程标准,2011:1)。这是社会对学生学习英语提出的要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源,它指向学生的未来,较稳定和持久。

(4)自我效能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我能否完成某项任务而做的判断和推测,学生的效能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时采取的态度和付出努力的程度。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的失败经验越多,越容易在学习上产生焦虑感,自我效能感就低,对成功的期望值就低,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的成功经验越多,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动机就会越强。

(5)归因倾向

笔者对相城区太平中学初三某班高分组(上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大于和等于100分)10位同学和低分组(上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低于78分)7位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自己成绩好坏的归因情况,涉及的因素有:努力、能力、精神状态、试卷难易、教师,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分组的10位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将成功归结为自身的努力和能力,这样对英语就能够产生较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产生较强的内部动机,对于下次仍然获得成功会充满期待和自信,而低分组的7位同学全部将自己英语没有学好的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的不足,这种归因更加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降低对下次考试考好的期待。

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精神:只有努力才会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帮助学生将成败归因为自身可以改变的因素,而不是外部的不稳定因素,这样的归因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有信心和方向。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教师的抱怨和迁就只会阻碍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面批作业、课后谈心、QQ等渠道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设立的榜样而进行归因对比,来找出自身的归因错误。

三、总结

通过分析,笔者从内、外因找到影响乡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

(1)学生内部千差万别的心理特征注定了有些学生无法学好英语,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客观事实。

(2)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降低。主要是随着生物体的成熟,个体语言学习能力逐渐衰减,甚至完全消失,这是语言的特殊性和个体成熟发展机制所决定的。

(3)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升学压力,所以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很具体,该目标一旦完成,动机强度就会削弱。

(4)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未能真正转化为内在动机。外部动机的持久性不如内部动机,所以乡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具有不稳定性。

(5)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很强,融入型动机很弱,工具型动机无持久性。这是由乡村教学的局限性和乡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市区所决定的。

(6)教师的人文和学科专业素养逐渐降低,缺乏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无法秉承终身学习的思想。因此十分有必要为乡村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来建构教师的个人理论。

(7)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龙生龙,凤生凤”的道理历经了千百年的锤炼。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参与率不够,过分关注结果,忽视孩子学习的过程。

(8)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代同步,很难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强大学习动机。

乡村的学生犹如乡间的“野百合”,虽不是名贵花种,但也能给人芬芳供人欣赏。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希望社会能够给这些乡村的孩子多谢关心、多些呵护,愿“教育平等”的土壤孕育出更多鲜艳的“野百合”。

[参考文献]

[1]Long, M. H. Problems in SLA. London: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7.

[2]高一虹等.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外语研究,2003(01).

[3]贾冠杰.英语教学基础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邱卫琴.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及培养.南京师范大学,2005.

[5]石绍华.中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教育研究,2002(01).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农林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