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奇迹不能靠“捡漏”

2015-11-04 00:05□禾
声屏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遗珠烂片国产片

□禾 刀

有外媒以《好莱坞依赖中国,只要能在华上映烂片也不亏》为题,报道了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甜蜜岁月”:好莱坞为了挽救大制作电影,已经产生了对中国观影者的依赖,而且中国的票房越高,就会有越多的电影制作公司被迫迎合中国人的口味。

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不仅好莱坞大片就是国内也曾以此作为票房的“硬通货”。倘若不是国内第五代导演10多年前大片征途上同时折戟,今天国内银幕上肯定大片横飞、烂片乱舞。正因为国内大片制作技术同好莱坞还存在量级差距,使得大片技术实力更为雄厚的好莱坞影片更有机可乘。

当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也不能排除观众有“遗珠”之失,一些优秀作品未能获得票房上的认同。比如许鞍华以萧红为主题的《黄金时代》集中了诸多优秀艺人加盟,其创新传记拍摄模式,为该片在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51届台湾金马奖上收获颇多。但该片最终票房只有区区6000万元,还不及投资的7000万元。这一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2010年,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拆弹部队》最终票房只有1300万美元,但该片却在第82届奥斯卡上大放异彩,力压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大奖。值得一提的是,后者全球票房高达27亿美元。

“遗珠”现象并非票房惨淡国产片的主流。即便是那些票房过亿或者数亿的影片,近年来遭遇“口水与票房”齐飞的壮观景象绝非个别。为了推高票房,有刻意在影片中植入“槽点”的,有为后续炒作“续热”提供素材的……本应在影片品质上保持足够矜持姿态的评价体系,早就沦为圈内人士把玩的江湖“法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进口片还是国产片,在一个审美正常的观影生态里,烂片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靠些花里胡哨的伎俩“骗”取票房。只有形成高品质影片充分竞争的局面,烂片不论国产还是进口,才可能被真正淘汰出凭借“品质说话”的票房市场。

猜你喜欢
遗珠烂片国产片
调查
调查
红海遗珠:浦江清先生的《红楼梦》研究
烂片当道,尽显低迷2018年6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神回复
调查
这是一场渴望感动人间的奔行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2013年前三季度国产片票房增九成 西游登榜首
烂片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