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立强国之志 承产业之梦

2015-11-04 08:37徐长杰袁春妹张彦山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恒天张杰纺机

本刊记者-徐长杰 袁春妹 文/摄 张彦山/摄

恒天:立强国之志 承产业之梦

本刊记者-徐长杰 袁春妹 文/摄 张彦山/摄

“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产业在新一轮的市场角逐中成功晋级,并在全球业界表现出了更强劲的竞争力。当然,中国纺织产业的地位依托于中国纺织企业的不断强大,在这个群体中,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天集团”)自是不可或缺的一员。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恒天集团在“十二五”期间,通过自身的调整转型,不仅让企业的运营更高效,更为国家和行业递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恒天集团深度践行“改变纺机单一的业务模式,大力实施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企业三大板块、六大业务单元的良好运营,使其在纺织机械、纺织贸易、新型纤维材料、商用汽车和工程机械、金融投资、文化地产、资产管理等领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高于20%的发展增速,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依靠这些业绩,恒天在全国央企排名中跃居第48位,创下了恒天央企排名的新高。

2015年作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筹划之年,恒天集团在“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这两个“轮子”的推动下正稳步向前。回看恒天“十二五”期间的表现,有哪些值得同业者借鉴的经验?对于未来,他们又将如何布局?对于行业企业而言,又会带来怎样的启迪?

近日,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杰接受了《纺织服装周刊》记者的专访,这位央企掌舵人,对中国纺织产业、恒天集团在“十二五”期间的表现及纺织产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判断。

位于北京CBD的恒天集团总部。

恒天集团常德纺机车间。

恒天科学发展的三个基本点——

必须立足纺机业务、做强做大纺机业务;

必须坚持做好纺机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相关业务,提高综合实力;

必须成为在主要业务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秀中央企业。

产业篇“国字头”下的产业责任

曾有人问张杰,恒天集团这些年都做了什么?他的回答是:恒天这些年主要干了一件事——坚守纺织机械主业,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状态下打造行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事实上,恒天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一些人对“国有企业旗帜到底能打多久”的质疑。

说起恒天集团,就不得不提及这样一段历史:早在1998年,为解决当时中纺机等企业的困境,国家对纺织行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撤销了原中国纺织总会,组建国家纺织工业局。当年9月,国家纺织工业局所属的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捆绑”在一起组成了“恒天集团”,当时恒天的总资产规模在20亿元左右。

2005年,中纺机与恒天两个总部进行管理整合,完成了中纺机和恒天集团合二为一的整合过程。2006年,国资委开始推动中央企业董事会改革试点,恒天集团成为央企董事会试点的十七家企业之一。由此,恒天集团从过去“支持、管理服务型”企业变成了“主动作为”的大型央企,具备了完整治理架构的企业框架。

人们不难从恒天集团的公开信息中了解到这家企业的规模:二级子公司2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十二五”期间, 在主业纺机业务上,恒天集团购进立信工业,将纺机业务从棉纺、化纤拓展到印染机械业务领域,弥补了恒天纺机业务印染领域的短板,同时,通过收购欧洲无纺布企业奥特发公司丰富了无纺布业务产业链。至此,恒天已从中国第一逐渐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纺机企业,并为中国纺机业在全球树立了自己的招牌。恒天的总资产规模也从当年的20亿元,发展到如今的数百亿元,实现了恒天“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

众所周知,纺织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民生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对此,张杰表示:“恒天作为央企,不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否则纺织企业就要承压。恒天只要能保持健康发展就好,要为中国纺织产业树好这面大旗。”

在今年年初“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张杰也曾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股力量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经济结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后起经济体,必须对未来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中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性优势。”

张杰认为,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会有其行业责任的担当,而这种带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济却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与国际资本抗衡的依靠。张杰坦言,就目前来看,中国纺织产业单一个体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小,就拿恒天来说,如果没有恒天,中国纺机领域在世界市场的话语权可能被削弱,甚至市场会被他国抢占,而对于中国纺织产业来说,恒天的存在无疑能为中国众多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护航。

近年来,恒天集团在纺机制造能力、创新能力上的提升很好地支撑了中国纺织企业的进步,然而其主业纺机业务却并没有盈利。对此张杰表示,虽然纺机主业不盈利,但恒天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反哺,恒天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恒天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这体现出的不仅是国有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能体现出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其实,恒天作为典型的行政捆绑式国有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和问题,其央企属性也曾被外界所诟病。然而恒天一直坚定发展信念,按照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完善着资本、产业以及法人治理结构,甚至在某些领域的改革,堪称先行者。比如在混合所有制方面,恒天集团所属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87%,应该说恒天已经走到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列。

恒天今天的产业地位,与其发展历程紧密相关,也正是这家企业独特的成长历程,才让人觉得央企恒天的今天来之不易,而相应的行业贡献愈发值得行业为之自豪。

恒天集团在新型纤维材料领域的深耕已取得初步成果。

战略篇“群狼”战略显威力

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和管理体制变革,恒天集团业务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集团抵御系统性风险和市场波动冲击的能力和表现已经不输于其他大型企业和央企——2015年6月,国资委公布了2014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结果,恒天集团在111家中央企业中总排名第48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企业的战略架构比战术层面更重要。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恒天改革之初张杰就始终在思索:恒天要靠什么安身立命?恒天仅仅做好单一的纺机业务能否抵御经常性、规律性的行业风险?恒天的纺机业务能否敢立潮头、永做行业翘楚,还是也会被人重组甚至是退出央企舞台?这些问题和思考都关系到恒天生存发展的“大势”、“长远”和“根本”。

实际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张杰和集团董事会成员就意识到了恒天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并最终得出了“要改变恒天集团这种单一业务、业务聚焦状况”的结论。

也就是说,恒天集团新的发展战略必须建立抗周期性风险的业务单元,设置化解结构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机制和业务单元。

对凯马股份的并购重组,使恒天集团汽车业务的发展有了基础和空间,并开始真正涉入汽车业务,抓住政策机遇使之迅速成长为主营业务之一。

进军汽车领域,其实是恒天的一种横向拓展,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如今几年过去,恒天在张杰“要做中国丰田”的号召下,已将汽车领域的业务份额从零提升至整个集团业务的三分之一。

此后,恒天集团还相继收购了保定天鹅等纤维材料企业,并在完成收购后对纤维材料业务板块进行了梳理,补充和优化了集团纺织业务板块的结构。涉足新材料,实际上是张杰的又一战略部署:纺织产业要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原料结构问题,装备和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正是张杰的这种忧患意识,令恒天对于新材料领域的投入十分用心。如今,其研发的三大纤维产品,Lyocel纤维已经建设投产,碳纤维技术工艺全部打通,并成功涉足聚乳酸纤维领域。对新材料方面的进一步探索,集团将其放在了坚定不移的战略性目标的高度。

当然,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布局,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依托。2009年初,张杰执印恒天仅半年的时间,就果断地提出了公司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构想,强调通过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两个轮子”驱动公司快速成长。

对此,张杰坦言:“恒天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这两个‘轮子’的推动,要运用资本运作和科技创新两个‘轮子’,推动企业持续快速成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主业盈利能力。”

恒天在大力推进新产业的同时,对主业的发展更是丝毫不敢懈怠。“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民生产业,同时也是时尚产业。”张杰表示,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纺织的时尚文化,今后恒天将在文化领域有所作为。事实上,恒天早已开始打造其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在北京投资建立了中国首个国家时尚创意中心。

而上述整合过程,也促进了恒天集团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建立和明确了三大板块六大业务单元的战略格局。

恒天集团的战略布局也得到了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认可。不久前,该公司发布跟踪评级报告,决定将恒天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A+调整为AA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同时,维持“10恒天MTN1”信用等级为AAA,将“11恒天MTN1”、“12恒天MTN1”、“12恒天MTN2”信用等级调整为AAA。

对此,大公国际表示,恒天集团主要从事纺织机械、纺织贸易、商用汽车和金融信托等业务,跟踪期内,公司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纺织机械制造与供应、纺织原料贸易为主业的大型中央企业,纺织机械业务综合实力在国内纺织机械行业排名第一,在国内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纺织机械、纺织贸易及商用车营业收入均

有较快增长。

对此,张杰表示,恒天一直在以传统技术积累、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最终目的是用新领域发展的积累,反哺传统主业的升级和变革。

数据:

通过近些年的改革和调整,恒天已经基本完成了战略架构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各个业务板块也出现了进一步平衡的趋势,实现了多元均衡发展。2008~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接近30%,企业抵御市场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风险的能力也得以大幅提高。公司2014年在销售收入略微增长5%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100%以上,实际完成20亿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净资产负债率降到70%以下,经营性现金流、EVA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负债结构、短期贷款规模、信用评估等级实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

转型篇“转型发展,再造恒天”

可以说,中国纺织产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恒天集团近年来在纺织装备领域的积极探索,而恒天在装备技术进步方面的成就,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其实自2008年张杰掌印恒天以来,恒天就走上了变革之路,依托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不断推进恒天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Made in China”早已成为了全球的一个共性话题,然而就当前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而言,虽然表现出色,但中国还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

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汇率、贸易壁垒等因素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增长已步入新常态,以往靠规模扩张、投资拉动及不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管理已经无法延续,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企业内在且迫切的要求。这样的状况同样在中国纺织产业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纺织业该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行业和企业所面临的共同话题。

自然,一个企业的发展状态很难与其所属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状况脱开,作为行业中的“量级”企业,恒天集团早已进行了全球化布局,参与到了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并在自身的经历中探寻着中国纺织业乃至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脉络及走向。

谈及中国纺织产业的表现和竞争力时,张杰总结到:

首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纺织业从原料、技术装备到管理,逐步形成了最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是中国纺织业立足于全球市场的最大优势。

其次,我国拥有庞大的内销市场。这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制造企业完全依赖外贸市场的关键所在,我们不仅发展外贸,自身市场也能够得到很好消化。未来,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产业带来更大的消费需求。

第三,中国正赢得越来越多的主动合作。源于全球制造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大部分企业的营运能力都有所下降,而中国作为纺织以及纺机消费大国,外企愈发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外企主动寻求与我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中国纺织企业则会较容易地取得相关技术等关键竞争力。

第四,我国纺织产业在组织效率和制度方面也同样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建工厂或者生产线,以前用两年,现在半年不到就能完成。此外,我们的经济结构以及政府政策等等,也都使得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明显。

张杰表示,中国纺织产业之所以有竞争力,其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优势是,中国的纺机技术进步可以仰仗自身的纺织产业去推进、提升、完善,而这恰恰是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优势,这将有益于保持中国纺机业健康、持续发展。张杰认为,装备制造业从来都不是单一存在,作为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它与各行业是交织、互联、相互补充的。就纺机而言,其技术进步和发展还与中国化工、冶金、机械、通讯等各个领域紧密相关。每个制造业的背后都是一个产业系统在支撑,而目前中国纺织产业制造体系的完整性和成熟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超越的,这就是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

对于中国纺织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表现,张杰表示,对于中国纺织产业而言,这是个十分重要的五年。他说,中国的纺织产业和企业在经历诸多困难的洗礼中变得更加理性,而优胜劣汰的角逐更是打造了一批代表中国纺织产业先进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优秀企业。

总结恒天集团的“十二五”发展,张杰称其为“转型发展,再造恒天”的重要阶段。

“十二五”期间,恒天三大业务板块六大业务单元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纺机主业方面,棉纺自动化全流程解决方案让恒天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有此能力的企业,且在多个重要纺企的项目建设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山东如意、宁夏及新疆项目、江苏大生项目以及近期天虹新疆300万锭棉纺项目等等,伴随着中国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恒天集团支撑产业发展的装备力量彰显无遗。

此外,在“十二五”期间的多次跨国并购,包括立信工业、欧瑞康无纺布业务等等,使得恒天纺机主业产品链条不断延伸,纺机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并由此确立了企业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纺机企业形象。

与此同时,在新型纤维包括Lyocel纤维、碳纤维以及聚乳酸纤维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也在不断加强,为国家的战略性纤维技术攻关做出了积极探索。

其在商用汽车领域也表现不俗,新能源汽车已经初步得到了市场认可,此外,恒天动力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也在汽车领域发挥着其特有的市场价值和潜力。

对于资本领域的运作,张杰同样十分骄傲,在恒天的战略布局下,几个上市公司都扭转了以往的状况,并逐步反哺主业。事实上,张杰对于资本运作领域的未来战略同样令外界充满期待。

正如张杰所言,无论恒天其他战略业务多么优秀,对纺机主业的定位恒天却始终不会动摇,“纺机是我们的主业,一定要做好,纺机做不好,恒天没有存在的价值,更何况中纺机本身是恒天的主体框架,所以恒天的纺机主业做不好,其他行业的开拓也很难做好。”

对于恒天而言,纺机业务必须做好,不能做好纺机业务恒天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其他行业的开拓也很难做好。

未来篇向“世界一流”迈进

恒天集团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当前细纱机的发展趋势、产品状况、市场需求等开发的JWF1562型环锭细纱机。

在采访的最后,张杰说道:“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目前面临的困境表明,国有经济不仅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其独特优势,而且是社会公平、均衡的物质保障,也是为社会弱势阶层保留的‘一块蛋糕’,在中国走向未来现代化的道路上,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营好央企,发展好央企,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目标,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2010年年底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新任国资委主任王勇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目标。其实,这也是张杰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

什么是一流企业?如何打造央企的国际竞争力?在行业摸爬滚打了28年的张杰深知,制造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为央企打造国际竞争力铺平道路。掌管恒天的十几年中,他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并依托制度创新推动、引导企业的创新工作。在恒天旗下的众多业务板块中,人们都能看到创新的足迹,纺机主业中尤其如此。

比如在“十二五”期间,对于中国纺纱领域影响很大的自动落纱细纱长车的技术。该技术是恒天旗下经纬榆次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并在1998年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而该技术的发力在“十二五”期间表现尤为突出,面对纺企减员提效的需求,该技术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此后,行业的相关产品技术便快速扩张,也由此创造了中国纺机业“十二五”期间在细纱长车领域的优秀业绩;在粗纱装备中,天津宏大的粗细联系统同样依靠创新赢得了行业人士的一片赞誉;在络筒机方面,青岛宏大的产品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替代进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化纤和产业用领域,郑纺机、邯郸纺机、宜昌经纬以及邵阳纺机的产品技术同样出色,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1年,恒天旗下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恒天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展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高效、低耗的粗细络联纺纱系统。成就展上,经纬纺机的这套系统与神舟七号返回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模型、嫦娥一号卫星模型、“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同被展出。

2014年,郑纺机完成了一个意义非常的出口项目:125位涤纶长丝成套项目,该项目创下了郑纺机企业多个“第一”:第一个总包的熔体直纺项目,第一个出口国外的长丝成套项目,第一个大规模使用1680mm卷绕头的项目。

纵观中国纺织业界的各种奖项和荣誉,恒天旗下企业的名字都会频繁出现。翻看“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的历届获奖名单,都能验证恒天在技术创新上的作为。

当然,好的技术,其表现绝不会止于“奖项”,在用户那里同样会得到认同。就拿最近的一次来说,今年6月,恒天集团与天虹集团就天虹集团新疆300万锭棉纺项目展开战略合作。 据悉,恒天集团在资金、设备、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双方此次新疆项目的合作,利用恒天集团先进的纺纱设备和技术,充分发挥天虹集团领先的纺纱管理、运营经验。

其实,这些仅仅是恒天集团在服务中国纺织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恒天在纺织自动化装备上投入数亿元进行研发,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可以说,恒天在装备技术上的努力,让中国纺织产业的装备技术走在了世界前沿。“恒天在推动中国纺织装备技术进步方面,责无旁贷!”张杰表示,集团的重要使命就是引领纺织业发展,而落脚点就是装备制造业进步。

实际上,支撑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恒天的作为远不止于装备技术的创新,在稳固纺织上市企业表现方面,也在发力。 特别是对于前段时间国内资本市场的动荡,张杰更是坚定了这种决心。

一直以来,“恒天系”在资本市场上以长袖善舞著称,从公司官网中仍能看到巅峰时期的表现。“恒天系”一度拥有经纬纺机、恒天天鹅、中国服装及恒天海龙4家A股上市公司,凯马B一家B股上市公司,恒天立信一家H股上市公司。

“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对中国未来资本市场稳定、成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稳定、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则源于一批优秀的上市企业。”张杰表示,恒天希望能在推动纺织类上市公司的转型升级方面做出努力,帮助有资源的纺织企业,用好资本市场理念推动企业发展,而恒天此前对中服股份、天鹅股份重组就是一种体现,恒天海龙的重组也在积极推动之中。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是恒天集团的发展路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实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想把恒天真正建成世界一流的企业,我们还任重道远。”未来五年,张杰给恒天集团提出了十二字方针:“聚焦主业、战略转型、价值创造”。

恒天的未来,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恒天张杰纺机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恒天中纤:功能性锦纶6短纤惊艳亮相2018 Yarn Expo(秋冬)
恒天财富:构建金融超市体系 为客户创造一站式资产配置体验
张杰艺术作品
谜语两则
冬天是个淘气的家伙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