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点分析及教育建议

2015-11-09 10:06王盼美惠
幼儿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研究者绘画幼儿

王盼美惠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青岛,266000)

·儿童发展·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点分析及教育建议

王盼美惠*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青岛,266000)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和作品分析法,对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5~6岁幼儿的绘画内容通常与绘画主题密切相关,且能较确切地表征绘画主题;能够抓住关键元素,且表征形式多样。5~6岁幼儿的绘画形式以线条造型为主,所塑造的形象结构特征基本正确;以表征二维形象为主,三维空间意识萌芽;作品造型具有独创性。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点

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陈帼眉认为,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内化和过渡作用。〔1〕皮亚杰认为,幼儿从感知运动智力向概念性智力的过渡,需依靠表征活动来完成。绘画作为一种表征方式,其具体形象的特点正符合学前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

在幼儿园中,随处可见绘画表征方式的应用,如幼儿园教学和一日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图谱、图标、记录表等。本研究旨在考察5~6岁幼儿的绘画表征特点及水平,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概念界定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主要是指运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化合物等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或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制可视的形象。

表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心理学将表征解释为信息加工系统中代表外界事物或事件密码化的信息符号。〔2〕狭义的表征是指象征手段的运用,〔3〕即运用语词、艺术形式或其他物体为事物的象征或代替物,由此引起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没有做出的动作的心理反应活动。具体到视觉艺术,格罗姆认为,表征是一种图画形式的发明创造,这一图画形式能够代表所指物体,同时又不会混淆图画形式的符号及其所指代的物体。〔4〕

表征可区分为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5〕内部表征是指学习主体对外部信息作出反映的认知结构,外部表征是指独立于学习主体之外的信息结构形式。在绘画活动中,创作过程侧重于内部表征,绘画作品则属于外部表征。本研究重点探讨5~6岁幼儿的绘画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表征特点。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N市一所幼儿园的36名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男女生均为18名,年龄为5~6岁。

(二)研究方法

首先,本研究通过设计和组织实施主题绘画活动,收集5~6岁幼儿的绘画作品为研究材料。研究者设计了三个绘画主题,分别是“我跳得很高”“我掉牙了”和“又哭又笑的脸”。绘画主题的选择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贴近幼儿生活,二是考虑研究目的。

然后,研究者对收集到的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幼儿的绘画表征特点。对于作品中看不清楚的和较独特的表征方式,研究者通过对幼儿进行的个别访谈,了解幼儿对此所作的解释。

研究者主要从表征内容和表征形式两个方面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前者主要关注幼儿画了什么,是如何表达绘画主题的。后者主要关注幼儿是怎么画的,在艺术手法方面有什么特点,并考察幼儿绘画作品的造型特点。

三、研究结论

(一)5~6岁幼儿绘画表征内容的特点分析

1.能够通过绘画表征给定的主题

研究者发现,幼儿的绘画作品内容能够确切表征所给定的绘画主题。

在给定的三个绘画主题中,表现“我跳得很高”主题的作品,有91.67%与主题密切相关,“我掉牙了”有90.32%,“又哭又笑的脸”则有93.33%。只有极少数幼儿的绘画内容与主题关联不大(分别有8.57%、9.68%、6.67%)。

绘画表征是指幼儿有目的地运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出图形符号来指代事物的活动。当幼儿怀有一定目的进行绘画创作时,绘画表征开始了。〔6〕涂鸦期的幼儿还不会开展真正的绘画表征活动,所以他们处于前表征阶段。幼儿进入象征期后,就开始开展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表征活动了。此时,绝大多数5~6岁幼儿能够根据绘画主题进行有目的的表征。他们的绘画作品在内容方面显示出清晰的可辨识性,具象性水平较高。

2.能够抓住关键元素

研究者发现,幼儿能够精确地抓住主题的关键元素。如图1所示,幼儿在表现“又哭又笑的脸”时,用向下弯曲的眼睛、成串的眼泪、大张着的露出牙齿的嘴巴这些关键元素来表征,而其他细节,如鼻子、耳朵、眉毛等,则被忽略了。

阿恩海姆认为,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诉诸视觉概念的,绘画也不例外。〔7〕视知觉过程是形成“视觉概念”的过程,5~6岁幼儿的视觉概念思维有所发展,其所见不仅是事物的轮廓,也包括某些关键元素。视知觉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人能够对事物的元素进行选择,捕捉其最突出的特点。〔8〕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幼儿在绘画时为什么能关注关键元素并对之加以表征。例如,幼儿表征“又哭又笑的脸”时,基于一定视觉经验的表象会出现在他的大脑中。“哭”和“笑”是这一主题的关键元素,所以他们会以眼泪和弯弯的眼睛、大张的嘴巴来表征“哭”和“笑”。

图1 又哭又笑的脸

罗恩菲尔德认为,幼儿画的是主动的知识。这是说,只有对幼儿有意义的知识才能被幼儿表征在绘画中。〔9〕因此,由于视觉经验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会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

(二)5~6岁幼儿绘画表征形式的特点分析

1.以线条造型为主,结构基本正确

研究者发现,5~6岁幼儿的绘画以线条造型为主,但他们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是线条和形状的结合,形象更为清晰可辨。例如,他们用小手的形状来表征“手”,而不再用圆形或半圆形来表征。这说明,线条和形状已成为幼儿绘画的主要表征符号。

然而,幼儿运用线条和形状所表征的形象与客观对象并非是一一对应关系,也不是对客观对象的模仿。阿恩海姆对此作出了解释。他认为,绘画表征的本质是运用媒介创造出在结构和动力学上的等价物。〔10〕幼儿通过绘画表现出的对客观对象的把握,是其自身的“视觉概念”,在这里,幼儿所表征出来的形式结构不仅可代表特定的事物,也可代表与之类似的其他事物。

研究者发现,5~6岁幼儿的绘画,形象结构基本正确,组成部分基本齐全且特征显著。有时形象结构比例稍欠合理,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幼儿倾向于使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自己关注到的关键元素。〔11〕孔起英认为,幼儿的“夸张”表现手法与成人绘画所使用的“夸张”手法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学前儿童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中的体现。二是可能与幼儿绘画的计划性有关。〔12〕以图2为例,幼儿先在纸张中间画了一个较大的头部,但接下来画身体和腿时空间就不够大了,于是,他只能缩小身体和腿部的比例,让形象的结构比例让位于形象的完整性。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幼儿画人物时头部容易画得过大,是因为相较于其他身体部位,头部包含更多的细节。

图2 又哭又笑的脸

2.以二维形象为主,三维空间意识萌芽

研究者发现,5~6岁幼儿通常能够把握画纸的二维空间,用画纸的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表征空间的上下、左右,进而表现二维形象。幼儿通常满足于自己所创造的二维形象,并乐于从细节和结构上丰富、完善自己所创造的二维形象。

阿恩海姆认为,在幼儿那里,“透视”的概念并不存在,他们所创造的平面形象代表着他们知觉经验过的真实的空间形式。〔13〕但5~6岁幼儿的三维空间意识已经开始萌芽,部分幼儿能够在二维平面上表征出三维形象。重叠画、透明画以及混合视点画是这个年龄段幼儿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来的策略。以图3为例,在表征事物的前后或内外时,有幼儿会将其形象重叠画出,或将事物看不见的内部特征表征出来,从而产生重叠画或透明画。图4则让我们看到,幼儿在画人物头部时采用了正面视角,画身体和四肢时则采用侧面视角,幼儿用这两种表现手法表征出了人物的三维,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混合视点画。

图3 我跳得很高(透明画)

图4 我跳得很高(混合视点画)

3.作品造型具有独创性

研究者发现,幼儿的绘画作品显示出造型方面的独创性。这里的独创性主要是指绘画作品间的非模仿性和造型方面的差异性,显示的是幼儿的独立表征性,而非创新性。例如,在对人物形象的五官进行造型时,幼儿所塑造的形象各不相同。幼儿所塑造出来的五官形象越是复杂,越显示出这种差异性。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画鼻子时具有较高的独创性。

图5 鼻子

罗恩菲尔德认为,艺术的精髓是创造,“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14〕绘画是一种创造性表征活动,是幼儿创造客观对象“等价物”的过程,每个幼儿会基于自己的独特经验,表现出丰富的独创性。加德纳认为,幼儿绘画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是由其身心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年龄越小的幼儿受社会规范等压力的影响越小,因而越容易显示出这种独特性。他认为,“在发展最初期,幼龄儿童对符号体系的驾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个人的独立行为。六七岁时的儿童已经能充分认识到所处文化的种种准则,不再创作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品”。〔15〕

四、教育建议

(一)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及生活体验

幼儿绘画表征直接受其视知觉及视觉体验的影响,其生活经验也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幼儿表征的就是自己的经验。因此,通过丰富幼儿的视觉及生活经验,可以促进其绘画表征能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成人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感知环境,引导幼儿多观察、多体验,以增强其视知觉感知能力,从而为幼儿的绘画表征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幼儿对于绘画主题的经验和感悟不同,所创作的绘画作品也不同。成人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这种个体差异,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的大胆探索。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的形式,而不是成人评价幼儿的依据。

(三)根据幼儿的绘画表征特点因材施教

教师要通过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了解幼儿的绘画表征水平及其特征,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幼儿绘画表征的本质是使用绘画媒介创造“等价物”,而不是模仿事物。因此,教师不宜以“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应关注幼儿在绘画表征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创造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顾及所有幼儿的绘画表征水平和发展需要,多采用个别化指导策略。教师在解读幼儿绘画作品时,宜对幼儿过去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作比较,以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而不宜将表现水平悬殊的不同幼儿的作品放到一起比较。

(四)开拓绘画活动的多种途径

绘画活动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除了开展专门的绘画活动,成人也可以将绘画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绘画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工具。例如,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写日记,和幼儿一起用绘画美化其生活环境等。

〔1〕〔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崇德,杨志民,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6〕克莱尔·格罗姆.心理学家看儿童艺术〔M〕.石梦磊,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5〕张向阳.论心理表征及其规律对教学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7〕〔8〕〔10〕〔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14〕维克多·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11〕谢红梅.绘画与视知觉:知觉作用下的幼儿及成人绘画原始能力研究〔R〕.北京:教育科学与管理工程国际学术会议,2011.

〔1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齐东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Characteristics of 5-6 Year-old Children’s Drawing Representation and Educational Suggestion

Wang Panmeihui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of Qingdao,Qingdao,266000)

By using interviewing and products analyzing methods,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5-6 year-old children’s drawing representation.The conclusions include:the drawing cont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rawing theme and can successfully characterize the theme of drawing;children of this age group can use key elements and various form of representation to characterize the visual concepts;they use lines to shape the image,the structure of the image is basically correct;the image is basically 2 dimensional and 3 dimensional space begin to appear in their drawing;most of their drawings have ingenuity.Based on this study,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ome relevant educational proposal.

5-6 year-old children;drawing representation;characteristics

G610

A

1004-4604(2015)05-0039-04

*通讯作者:王盼美惠,青岛市实验幼儿园教师,E-mail:wangpanmeihui@163.com

猜你喜欢
研究者绘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