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CAPESIZE船舶乘潮进连云港泊位实践

2015-11-09 15:01荣辉
中国水运 2015年10期
关键词:潮流

荣辉

摘 要:本文以船长292米,宽45米,吃水18.20米,18万吨级重载CAPE船进连云港88泊位为例,简述进港过程中各个航段航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重载 CAPE型船舶 船速 潮流

港口概况

连云港港,中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主枢纽港和长三角港口群三大主体港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西南岸,北距青岛港102海里,南离上海港388海里。区位优势明显,南联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欧洲,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纽带,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通航条件

1、潮汐

连云港港属正规半日潮港,大潮升4.9米,小潮升3.9米,平均高潮见习06时03分,平均低潮见习00时24分,平局海面2.9米。

新建成旗台作业区防波堤位于连云港港口门段37#浮筒附近,由北防波堤和南防波堤组成。北防波堤从东西连岛东端的羊窝头向东延伸呈两折线布置,末端走向153°,与主航道垂直;南防波堤从旗台嘴向东延伸沿规划旗台作业区南侧边界呈L型布置,末端走向015°。南北防波堤总体呈环抱形布置。受此影响,此处潮流在高潮前2-1小时,流向从约160向190转变°,与航道轴向243°夹角从约90°到45°变化,具有流速急(1.5节)、宽度(流幅)窄(约200米)特点,防波堤内外潮流流速差异大,流向变化快,对船舶航行安全影响最为显著。

2、航道

连云港主港区航道分为主航道和两分支。主航道分四段,由外往里依次为:主航道甲段(轴向243°-063°,底宽270米,长25海里)、主航道乙段(轴向292°-112°长,底宽270米,2.9海里)、庙岭航道(轴向292°-112°底宽230米,长1.5海里)和墟沟航道(轴向292°-112°底宽260米,长1海里)。两分支为:徐圩航道(24号浮筒轴向196°-016°底宽210米长10.8海里)和老港区航道(44号浮筒附近轴向270°-90°底宽270米长0.5海里)。

3、码头

88号泊位属连云港新苏港码头有限公司,是栈桥式码头,长度为 245米,泊位靠泊能力为30万吨级,泊位走向292°,泊位设计水深为20米。掉头区水深20米。

进港航行和靠泊

根据规定,重载CAPE船进港须满足视线≥2海里、风力≤七级,靠泊配备4条大马力拖轮,一般乘潮进港,高潮平潮时左舷靠泊码头。使用主航道甲段和乙段。引航员登轮前须掌握船舶资料,了解通航环境,做好引航方案及应急预案,并保持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拖轮系带图如下(左舷靠泊):

引航过程根据操作特点分为:外航道航行、通过防波堤、W弯段转向和入泊共四阶段。

1、外航道航行

船速控制:10-12节。

船位控制:控制船中位于航道中心线上。

航行定位:参考智能引航系统、GPS、ECDIS船用电图统、航道浮筒、外航道甲段中心线导标。

外航道航行指登轮后进入航道航行至37#浮筒过程。连云港口门浮筒到37#浮筒共24海里,航行需2个小时左右,此航段受流影响不大,一般为船尾偏右受流,流压角0.5°-1°,一般航向244°就能保持COG243°。保持船位于航道中心线上,根据规则备双锚瞭头,除注意渔船碍航外,另在三号锚地和33#浮筒附近经常有砂驳船穿越航道。注意事项如下:在两浮筒间转入航道时,为防止离前后浮筒过近且方便调整船位,在掌握风流影响情况下应选择在两浮间距下个浮筒2/3浮筒间距处为转入点。

航道航行避让原则:车让优先,提前采取措施。

2、通过防波堤

船速控制:7节。

船位控制:控制船中位于航道中心线上。

航行定位:参考引航系统、GPS、ECDIS船用电子海图系统、航道浮筒、外航道甲段中心线导标。

通过防波堤即37#浮筒至39#浮筒段,此段特点:通过37#浮筒旗台作业区防波堤时,流速激增,防波堤内外潮流流速流向变化大,对大船影响突然增大,船位不易控制,此时接近泊位又须控速。此段要系带其余3条拖轮。

在33#浮筒时就开始降速,控制船速在通过防波堤时船速7节为宜。另在31号浮筒就开始慢慢控制船位向上流偏移,确保到37号浮筒时,控制船位向上流偏离中心线半个船宽即20米左右,并使COG为243°。经过防波堤时,船位受流影响向下(左)偏移约20米,偏移持续约半分钟(船速7节时),船尾过防波堤后即迅速减弱。此时还应注意防止舵工不适应防波堤前后水流突然变化,压舵不当发生船头突然右转的情况发生,一旦出现立即修正。

注意事项:①防波堤间水域宽度仅1千米,为所有船舶进出交汇区域,渔船捕鱼,通航环境及其复杂。②受大船降速、斜顺流和拖轮带缆影响舵效变差。③防波堤内外流速流向差异大,时刻关注船位、船速,并保持舵效。

3、W弯段转向

船速控制:4节。

船位控制:控制船中位于航道中心线上,摆好入泊角度。

航行定位:参考智能引航系统、GPS、ECDIS船用电子海图系统、航道浮筒、外航道乙段东导标、外航道乙段西导标。

W弯即39#-41#浮筒处弯,此时接近高潮平潮,此段操纵分为转向、控制船位和控制船速三方面。转向同时控制船速和船位,控制航行在39-41#浮筒距离中间时控制船位位于航道中心线上,此时航向把定275°即船首尾线正对88泊位西端为宜,经过42#浮筒时船速控制不超过4节。

在39#浮筒转W弯时,参考39、40、41#浮筒和智能引航系统进行转向,要把握转向时机(39#浮筒距0.4海里时),早用舵,早回舵,在预定航向到位前,尽量少用把定口令,否则需要继续转向时,如果航向已经把定,会因超大型船舶应舵慢而延误转向时机。转向时,要注意舵工操作,口令下达后,应核对舵角指示器,参考船舶转向角速度指示器,防止船动态与发令效果相反。endprint

注意事项:①此时接近高潮,受流影响很弱。若非平潮时受流影响大时,以控制船首尾线尽量与流平行原则向泊位接近。②拖轮系带位置为船右前,船右后,船位正中和船左后,其中船尾三条拖轮均能用倒车协助大船降速。降速不理想或突发情况时,四条拖轮都能倒车协助降速。③作为引航员切记:船速不超过5节时,拖轮才能发挥作用,船速越低,它们的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

入泊阶段。入泊前,应使用拖轮控制船位和船速,趋近泊位后端,余速以1.5节为宜,采取10°靠拢角。当船舶驶至泊位外档,与码头横距应≥1倍船宽,作为大型重载船舶,宁可远些,不要太近,因为拖轮顶推效果远大于拖拉效果,所以判断有怀疑时,宁顶不拉。接近位置时,尽可能使船身与泊位平行地停住,然后由拖轮平推入泊,贴靠速度应控制于3~5cm/s之间, 防止入泊速度过大,引起船体或靠泊设施受损。靠泊时特别注意船舶倒车时有沉深横向力产生的尾部左甩,提前做好充分估计和有效应对措施。

操作特点及应急方案

1、操作特点

CAPE是指CAPESIZI(超大型散装船)即好望角型船,其操纵特点:①体积大,吨位大,应舵性慢。②吨位大,主机功率小,制动性能较低。③低速时应舵性更差。④受流影响大,水动力约是巴拿马型船的2.33倍,水动力转船力矩约是巴拿马型船的3.6倍。⑤拖轮协助效果差,单位分配拖轮功率低。

2、突发情况和应急方案

2.1渔船碍航

在外航道航行过程中,常出现渔船碍航情况,有时会在航道中间抛锚。采取措施:用拖轮全程伴航,减速缓行,鸣笛驱赶,使用拖轮驱离。判断无法安全通过时,若航道外水深足够,出航道避让;航道外水深不够,停船,使用伴航拖轮协助控制船位,紧急申请更多拖轮协助,报告引航站、VTS。

2.2能见度不良

进港中遇能见度不良,特别是平流雾时。采取措施:报告引航站和VTS,全方位瞭望,使用安全航速,调整助航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若航道外水深足够,则转出航道返回锚地等待条件好转;若水深受限,则用智能引航系统,在引航站安全监控值班员远程支持和VTS配合下进港靠泊。

2.3船舶故障

在重载CAPE型船舶进港前,引航站要求船方采取措施保证船舶一切正常,处于良好适航状态。为防止出现主机故障、全船停电等突发情况,引航站采取使用拖轮全程伴航的措施来保障安全。

2.4受流偏转

一般都在高潮平潮时接近码头靠泊,当高潮前或高潮后抵近泊位靠泊时,若入泊角度过大,受与泊位接近平行流的影响,船头迅速向(左)码头偏转危险局面。应采取拖轮全速前拉后顶,船尾正中拖轮全速减速措施,必要时大船右满舵进车辅助,待偏转抑制后再控制大船速度。此时不能因接近泊位需减速而不敢用车、舵配合而犹豫。

总结

总体来说,CAPE船操纵对引航员提出更高要求,需做到“稳、准、狠”和“停、平、靠”。稳:整个引航过程,要控制船舶在航行、转弯、减速、带拖轮、靠码头等各种状态中始终保持在一个非常稳定状态;准:精确掌握船舶引航状态中各种运动态势,并精准预判船舶运动趋势;狠:是指果断,在下引航操作指令(包括拖轮指令)时要清晰、洪亮、果断,特别是应急反应时。停:在接近泊位时,先把船停住或接近停住;平:平行,调整船舶状态,使之与泊位平行。靠,靠泊,在拖轮协助下,运用良好船艺,安全靠好泊位。

参考文献

【1】《船舶操纵》赵月林主编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4

【2】《港口概况》内部使用资料。

(作者单位:连云港引航站)endprint

猜你喜欢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
潮流播报
2015春夏潮流抢先看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