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13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2015-11-11 02:29李瑶刘秀琼许娟辜慧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5年12期
关键词:注射剂我院药品

李瑶 刘秀琼 许娟 辜慧

(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400)

某院138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李瑶刘秀琼许娟辜慧

(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40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4年上报的ADR报告,对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不良反应报告138例,4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为常见(102,73.91%),涉及药品72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的品种(17,23.61%)及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40,28.99%)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10,79.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65,34.21%)。结论:我院临床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用药,抗感染药物及静脉给药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ADR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几乎所有药品都会引起一定的ADR,只是反应的程度与ADR的发生率不同。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ADR也逐渐增多。本资料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138例ADR进行归纳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病房与门诊收集并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38例ADR报告为样本,共涉及药物72种,分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剂型及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1]。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收集ADR 138例,患者按医学年龄分类[2],分为5个年龄段进行全面分析,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与发生ADR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ADR严重程度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标准进行判断,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 患者年龄及ADR严重程度分布

表2 患者性别及ADR严重程度分布

2.2ADR与给药途径

138例ADR中,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其次为口服给药。给药途径与ADR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见表3。

表3 给药途径与ADR严重程度的关系

2.3ADR与药物种类

138例ADR病例涉及药物72种,以抗感染药物的品种和报告例数最多,具体情况见表4。在40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引起7例(17.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例,12.5%)。

表4 引起ADR的药物种类与例次构成比

2.4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

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变态反应最为常见(34.21%),其次为药物热、胃肠系统反应。具体见表5。

3 讨论

本组138例ADR报告中,65岁以上患者63例,占45.65%,45~64岁患者38例,占28.26%,这两个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均较高,且严重ADR患者均发生在这两个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竭,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减弱,所患疾病会逐渐增多,并用药品也会逐渐增多,这些都会增加ADR的发生率[3],而且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同一种ADR在老年患者中相对严重些。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对于老年患者用药应注重剂量,根据患者肝肾等功能适当调节剂量,尽量采用首次低剂量用药,逐渐加量、缓慢升至说明书规定用量[4],做到个体化给药,尽量减少合并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率,同时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注意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ADR,及时对症处理,减少ADR的危害。

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发生ADR最多,占79.71%,与报道[5]基本一致,这与上述病例主要以住院患者为主有关,而住院患者多采用静脉给药,且注射剂的pH、杂质、微粒、渗透压、滴注速度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6],特别是注射剂中微粒的危害问题,注射剂中较大的微粒会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如果再与其他药物配伍,会进一步增加ADR。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并控制注射剂的用药指征,凡是口服能收到效果的尽量不要注射,同时应严格掌握注射剂量和疗程,尽量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种类,以减少ADR及配伍禁忌的出现。

表5 ADR系统损害及主要临床表现

由表4可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在药品种类及报告例次中均居首位,与报道[7]一致,分别占23.61%及28.99%,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左氧氟沙星引起的ADR最多,这可能与我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使用量较大,左氧氟沙星价格适中,使用方便,不用皮试有关。医护人员在给予抗菌药物时需注意滴注速度,警惕ADR,发现ADR及时处理。

由表5知,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频率最高,未见引起死亡和休克的病例上报。

目前,药品的安全使用已成为各界人士日益关注的焦点,降低ADR给公众带来的危害与风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8],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断完善ADR的监测报告制度[9],加强对ADR的监测,及时处理ADR,尽量减少ADR的发生,减轻ADR所造成的损害,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缴万里,王云松,刘海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7-359.

[2]刘国忠,刘辉,赵鹏.关于人类年龄分段的体育学研究[J].科教文汇,2013,22(8):150.

[3]Steinman MA,Hanlon JT,Sloane RJ,et al.Do geriatric conditions increase risk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mbulatory elders?Results from the VA GEM Drug Study[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1,66(4):444-451.

[4]Santos F,Sheehy O,Santos F,et al.Exposure to anti-in-fective drugs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small-for-gesta-tional-age newborns:a case-control study[J].BJOG,2011,118(11):1374-1382.

[5]丁长玲,田文梅,赵水德,等.449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9):774-777.

[6]黄道秋.1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2):1014-1016.

[7]贡庆,洪兰,薛青松,等.对5 366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分析[J].中国药事,2011,25(5):456-459.

[8]金丹,董铎,魏晶,等.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成分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24):2376-2381.

[9]龙项,周志宏,冯默,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现状调查及建议[J].中国药事,2011,25(3):224-226.

Analysis of 138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a Hospital

Li Yao,Liu Xiuqiong,Xu Juan,Gu Hu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tang County,Sichuan Province,Sichuan Chengdu 6104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occurred in our hospital and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The ADRs repor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during 2013-2014 were collected,in which the age and gender of patients as well a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involved drug speci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138 cases of ADRs were collected,most of which(102,73.91%)occurred in the patients at ages of more than 45 years.A total of 72 drug species were involved,most of which(17 species,23.61%)were antibacterials resulting in 40 cases(28.99%)of ADRs.A majority(110 cases,79.71%)of ADRs were caused by intravenous drip.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the injuries of skin and its appendages(65 cases,34.21%).Conclusion:Monito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elders,the use of antibacterials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and patients’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reduce occurrence of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Report;Analysis

10.3969/j.issn.1672-5433.2015.12.011

2015-06-24)

李瑶,女,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通讯作者E-mail:504306431@qq.com

猜你喜欢
注射剂我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某院门诊注射剂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