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树,一部村庄史

2015-11-15 05:20林芝友
湛江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榕树下座谈榕树

※ 林芝友

老榕树,一部村庄史

※ 林芝友

我的家乡座落在祖国大陆最南端的东南部。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家乡那株“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根植大地荫护百姓”的老榕树。

家乡的那株苍老蓊郁的榕树,主干有四人合抱之大,好似一把遮天巨伞撑立在村前,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好像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不知何时,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可容全村男女老少在此聚集,不知何人在榕树底下铺上一条长长的石板,周围种满竹子、松树、椰子树等植物。

儿时,我经常跟村中的小伙伴们在这棵榕树上、下玩耍,如捉迷藏……;或者,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

让我记忆犹深的是,榕树的各条主干成了我们孩童的“马”,大人们在树下乘凉时,我们则骑在榕树干上,明知这匹“马”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起劲地拍打着树干,不时地喊着:“驾、驾……”

榕树不但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堂,更是村民们集会的最佳场所。记得有一天中午,全村男女老少大约400多人全部集结在榕树下,村上德高望重的爱伯“罗嗦”了一会儿后,叫了村上一位大伯的名字,村民们一齐举起右手,接着又叫了一个名字,村民们又一齐举起右手,连续举了几下。最后,爱伯大声地说了几句后,村民们陆续离去。那时,我幼稚无知,觉得好奇,就追问爸爸:“今天的会议为什么要举手呢?”爸爸轻声地说:“小孩子不懂,今天是我们村选村长,要通过举手表决。”

但自此,我隐约地懂得榕树之下大人们所做的事是神圣的、是造福全村的。

现在每当我徜徉于清风林中时,仿佛又看到家乡那高大魁梧的榕树,还有它那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出来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自从我开始上学读书后,就很少到榕树下玩耍了。岁月匆匆,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直到我高考结束后的一天中午,当我闲游到榕树下时,村民们已全部集中在此,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坐在还挂着锄头等务农工具摩托车上。村长任叔检查完村民是否到齐后,宣布今天会议的内容,主是讨论关于村后四、五十亩集体土地的发包及承包金的使用等事宜,经过10多分钟的讨论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通过招竞标形式进行发包,所得承包金主要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2006年春节,村长荣哥准备召集村里所有外出人员及村民代表座谈,讨论如何加快我们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之前,大家商量究竟到何处座谈为宜。我提议到村前的榕树下,因为我们外出人员几年来极少见到老榕树了,并且榕树下一直以来都是村里大小会议的会址。最后,大家异口同声“好、好……!”当我们来到榕树下时,原貌依旧,榕树依然那样挺拔,叶子依然那样翠绿。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座谈,初步拟定了具体建设方案。春节过后,村里按照拟定方案如期进行。不到一年,村里建起了两层高的文化大楼、一座自来水塔,铺设了宽4米、长约4000米水泥硬底化的环村大道,环村大道贯穿于榕树底下。榕树静静地欣赏着被她的子民们扮靓的村子。

村里外出人员发叔曾问:为何榕树下这么干净?村长慢慢地给我们解说:家乡人把榕树叫做“棠树”,几十年来,榕树下每天都有人打扫,因而一直保持这么干净,打扫的都是“棠公”的家人,“棠公”总是以身作则,并且常教诲后辈们“宁可清平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棠公”有两个名字,“棠公”只是别名,他是一位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据说,“棠公”幼时,大小病接连不断,难以成长,他父亲听算命先生说,你儿子要想健康成长,必须认一种植物为父。于是“棠公”在父亲的领带下,到榕树下跪下,面向榕树连鞠三个躬,并且鞠一个躬,就叫一声“爸爸”。因此,“棠公”的父亲就给他起了一个别名“棠”,后来,小辈们都叫他“棠公”。

苍翠的榕树啊,你是用何等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难道是动听的言语、诱惑的微笑吗?不,都不是!你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我们遮风避雨,在炎热中给我们阴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村民。

猜你喜欢
榕树下座谈榕树
侗乡端午粽飘香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这个网络文学网站关服, 你还记得它吗?
心之厦门 梦想之旅
榕树
我爱家乡的榕树
知而后动 思而后行
倾听学生的声音
榕树军团来了
“座谈”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