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实景版《游园惊梦》与昆曲主笛

2015-11-16 04:58施金龙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游园实景笛子

■施金龙

昆曲实景版《游园惊梦》与昆曲主笛

■施金龙

昆自2010年9月28日“苏州昆曲会所”正式开幕之日起,昆曲实景版《游园惊梦》至今已经演出了一百多场,这种创新表演形式为沉淀了六百年昆曲艺术的演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并得到昆曲前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昆曲《游园惊梦》的实景版演出,使昆曲与园林完美结合,灯光、倒影交相辉映,随着悠扬的唱腔在耳边响起,思绪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随剧情而跌宕起伏……如果说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是用青春的演员说青春的爱情故事来吸引青春的观众,那昆曲实景版《游园惊梦》则是在极具江南私家园林韵味的后花园,上演一出至情至性的人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让观众感知昆曲与苏州园林的情景交融,同时又能体现到了现代时尚的空间设计、灯光舞台效果、优美的现场音乐都融为一体,打造如梦如幻的剧目情境。

昆昆曲的剧场演出,舞台比较简单,可以随时搭设,具有虚拟性:首先具有空间虚拟性,例如一张桌子能代表山坡或楼台等,一张椅子能代表墓碑、井台等,如昆曲《千里送京娘》中赵匡胤与京娘边走边唱,翻山越岭一会儿就走过了千里路程,这种空间的虚拟性在不知不觉中引导观众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场景。其次具有客观物体的虚拟性,如同舞台上演员手中只有一根马鞭,却可以表现策马扬鞭的情景,客观物体的虚拟性在戏曲舞台上是经常用到的。再者就是时间的虚拟性,例如在戏中经常听到模拟打更声音的鼓敲三下,锣接着三下,就代表进入三更时间了……而在实景版《游园惊梦》中,空间虚拟性不成立,实景版的空间不是虚拟的,是客观存在,这一点就与普通剧场演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观众在未观赏之前就身临其境已被眼前的实景所震撼,正应了“游园”中杜丽娘那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实景版的演出承袭了最传统的演出方式,实景现场没有音响,演员全凭嗓子和身段真情演绎,复归明代“家班式”戏剧传统,山水之间、园林之内。实景版《游园惊梦》以曲笛为主的昆曲唱腔音乐伴奏在夜晚静谧的的私家园林里格外重要。所有的乐器也是没有音响,全部本音色演奏,对演奏者的要求很高。曲笛作为乐队的主奏,为演员托好腔,并进一步充实、弥补唱腔的情感,努力与演员所唱的曲子构成一体,在普通的剧场演出中本就十分重要,在实景版《游园惊梦》的演出中,露天演奏加之是小乐队配合,演员在山水园林中载歌载舞的行走穿梭,对乐队音响效果的要求就更高,对曲笛为主的伴奏者的要求也就更高。在实景版《游园惊梦》中,对曲笛伴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音调的准确性

竹笛是民族化的产物,能影响其音准的因素有:气温、笛膜、口型、气息等。作为一个昆曲曲笛专业演奏者,音准的准确性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实景版《游园惊梦》中,因为是实景演出,春夏秋冬天气变化无常,气温也不同,与有音响设备的剧场相比实景版对曲笛演奏者的音准要求更高。要想很好地控制住音调的准确性,需要演奏员一定的经验。笛子的构造看似简单,一根竹管,再钻上几个眼儿,就可以发音。可事实并非如此,笛子的构造和制作都是极其复杂的,它的制作涉及到物理、数学和乐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在了解一些笛子的具体构造和制作的工艺流程之后,我们便可以探索如何去控制笛子的音准了。

要首先,注重对笛子调音孔的控制,它虽然不是笛子音阶的组成部分,但对控制音色、音准起一定的作用,特别是与泛音及高音区的发音有着密切联系。

其其次,要注意对笛子的笛膜的使用。笛膜可以对笛子的音色起调节作用,并能对音波的传送速度起作用,通过对笛膜的正确使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调节发音的清晰度和明亮的效果。

可见,在户外演出时,演奏员对笛子的调音孔的控制和笛膜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调节笛子的音准。

二、音色的贴切性

昆曲的笛子演奏,在笛子的音色上是很讲究的,也是很重要的。曲笛有魅力的音色是对“宽、厚、亮、圆、松”的追求,即:有宽度、有厚度、色彩明亮、圆润饱满、松弛的音色。就曲笛的音色而言,气息作为激励体是即将进入笛管的气旋,气旋的原始形态直接影响曲笛音色的饱满程度,呼出的气息较弱会产生绵软无力的音色,呼出的气息较强则会产生干燥嘈杂吵闹的音色,上下唇的唇力和口腔扩大程度也直接影响曲笛音色的好坏。唇力过大,音色则会毫无弹性;唇力过小吹出来的音色会发虚。好的贴合人物性格的音色十分重要,无疑对演奏者的专业要求会很高。在昆曲伴奏中,相对演奏独奏曲有所不同,要根据演员不同的行当,在伴奏上也是有区别的,例如:在伴奏旦角唱腔时,音色控制上应做到:细、水、润,在伴奏老生、花脸唱腔时,音色控制上应做到:厚、透、亮……在实景版《游园惊梦》中,小姐杜丽娘与丫鬟春香游后花园及后来杜丽娘与秀才柳梦梅梦中相会的剧情,五旦、六旦与小生的行当不同,音色节奏各方面也有着些许差别,旦的润、细,生的厚、亮等这要求曲笛演奏者在高水平的基础上对昆曲有着相当的熟悉与把握才能做到音色的贴切性。

三、音量的适中性

在音乐美学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曲笛声音的强弱是由笛管内部的空气柱的振幅决定的,气柱振动幅度越大则音量越大,反之则越小。作为专业的昆曲主笛演奏者,在力度上能做到“强而不燥,弱而不虚”。在实景版《游园惊梦》中,演员与乐队演奏者都没有麦克风,全部本音演出。园林中的植物、山水、风向、以及客人多少等客观存在因素都会影响声音自然传播的速度而大大影响音量,演奏者对音色音量的控制尤为重要。与能调节音色音量大小的剧场相比,实景版的音量控制全部在演奏者身上,尤其作为主奏的昆曲主笛演奏者更是责任重大。如果声音过大,则会把演员的声音压住,破坏了幽静的园林氛围,观众欣赏起来美感全无;声音太小,演员则听不到,影响发挥,演出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实景版《游园惊梦》中,昆曲主笛演奏者对音色音量的控制直接影响整场演出的美感,静谧的园林月夜搭配悠扬的笛声才能为杜丽娘、柳梦梅梦中相会锦上添花,这种“悠扬的笛声”全部由主笛演奏者来拿捏揣摩。

四、与其他乐器的完美配合

主笛的演奏只有在其它乐器的配合下,才能完整地体现其乐队伴奏的效果。笙吹出的和音旋律能使乐队音色更丰满悦耳,在实景版中还可以作为笛子音准的校正器;二胡、中胡音色较柔美,擅长演奏长弓、滑音等技法,是不可或缺的衬托;琵琶擅弹、挑,音色清脆明亮,在字宽腔缓的旋律中,可以弹出各种传统的节奏套子,使曲调更具流动感;古筝擅琶音、刮奏等技法,音色优美,配合幽静的私家园林更具意境……在实景版《游园惊梦》中,由于演员身处实景中,是真正的园林内的亭台楼阁,不似剧场般虚拟,演员需要时间进出走动,往往在适合的剧情中用其它旋律来作配曲,例如在杜丽娘入梦时编配了入梦音乐,先是古筝与二胡的优美旋律配合杜丽娘游园后乏困入睡,接着空灵的编钟响起画风一转仙境十足,随后笛子弱奏带领乐队进入曲牌音乐衬托英俊小生的出现,此时音乐、舞台与灯光的完美结合,观众跟随剧情完全穿越到了杜丽娘的梦中……

实景版《游园惊梦》这种创新演出形式,与时俱进,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戏曲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六百年昆曲艺术沉淀的结果。实景版《游园惊梦》以新型的演出形式结合传统的“家班式”演出形式,在天然的环境中、无扩音的实景前提下对音乐的效果要求比剧场更高。作为一个昆曲主笛演奏者,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场合,衬托出演员最美的唱腔,弥补唱腔的情感为昆曲事业做出最大的努力将是我一生的追求。

猜你喜欢
游园实景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游园昆梦
第四届20强+1实景家装节开幕
宝马首次在中国实景演示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小动物游园记(完结)
小动物游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