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

2015-11-16 08:10林志勇魏人前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间隙异体

林志勇 魏人前 郭 涛 邓 睿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佛山 528000

不同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

林志勇 魏人前 郭 涛 邓 睿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广东佛山 528000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的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椎间融合材料不同分成3组,各32例。A组使用自体骨,B组使用同种异体骨,C组使用BMP人工合成骨,比较3组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 结果A组和C组6、12个月后的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和自体骨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植骨材料;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

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最早由Killan命名[1],属于严重的腰椎疾病,表现为腰部疼痛、失稳、难以久坐、久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腰椎滑脱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完善,但临床上仍有10%~15%的不愈合率,相关研究显示,生物学因素在脊柱融合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本研究选取96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骨材料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96例腰椎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椎间融合材料不同分成3组,各32例。A组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30~72岁,平均(50.8±10.2)岁;病程0.5~10年,平均(3.6±1.4)年。B组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32~73岁,平均(50.6±10.4)岁;病程0.6~11年,平均(3.7±1.3)年。C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2~74岁,平均(50.5±10.5)岁;病程0.4~11年,平均(3.8±1.3)年。3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和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3组均选择椎弓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A组采用自体髂骨或肋骨,B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条或骨块,C组采用BMP复合同种异体骨条或骨块。植骨充实后,校正融合器位置并紧压固定,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48~72 h拔除引流管;卧床休息3周以上;2周折线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功能锻炼,植骨融合后3周佩带腰托下床,植骨融合后1周、6个月、1年复查X线或CT。

1.3 效果评价

采用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隙高度为椎间隙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平均值。判断治疗后不同时段的植骨融合情况,融合判断标准如下。完全融合:椎体活动度<4°,融合区有连续的骨小梁;部分融合:椎体活动度>4°,融合区无法辨别是否出现骨小梁;不融合:椎体活动度>4°,融合区未出现连续骨小梁[3]。融合率=(完全融合+部分融合)例数/总数×100%。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4](JOA)评估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分为显效(改善率>60%)、有效(改善率25%~60%)、无效(改善率<25%)。其中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观察3组的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融合术后椎间隙高度的比较

A组和C组6、12个月后的椎间隙高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6、12个月后的椎间隙高度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组融合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cm,±s)

表1 3组融合术后椎间隙高度比较(cm,±s)

与A组和C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

组别 n 1周 6个月 12个月A组B组C组32 32 32 1.28±0.32 1.21±0.31 1.27±0.30 1.23±0.30 1.01±0.26*1.25±0.32 1.20±0.26 0.97±0.21*1.23±0.25

2.2 3组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的比较

A组和C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个月后的植骨融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组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的比较[n(%)]

2.3 3组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的比较

A组和C组12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3组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目前常用的植骨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体骨、人工骨。自体骨有骨诱导、骨传导、骨形成的优点,而且无免疫排斥反应,因而是脊柱融合术骨移植的“金标准”[5-6],但自体骨移植由于受到骨源受限、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增多、术后供区疼痛及可能存在并发症等影响,难以满足充分植骨的要求。同种异体骨移植具有供骨量大、创伤小、无自体取骨并发症、形态多样(松质骨、皮质骨、去钙骨基质等)的特点,但同种异体骨容易发生免疫排异反应,且临床多采用经过冷冻、冻干、化学处理的同种异体骨,骨细胞成分大多已坏死,成骨作用和骨诱导活性严重减弱,植入后只能起到替代纤维组织的作用,易发生疲劳骨折,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7],目前临床应用逐步减少,有些国家已开始禁止使用。BMP诱导成骨的作用可分为趋化期、分化期、骨质形成期、重塑期4个时期[8]。BMP靶细胞是血管周围有潜在分化能力的一种间充质细胞,可以分化为具有不同功能的成骨细胞,然后通过膜内化骨与软骨化骨形成新骨,对植骨融合过程启动、发展、调控、重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脊柱融合成功率,缩短融合时间。BMP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参与各种生理病理机制,而且脊柱融合术中均采用超生理剂量[9-10],因此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关注。在后外侧融合中,由于BMP植骨材料能大量促进新骨生长,可能引起邻近正常节段融合[11-12],而且BMP对于暴露的硬脊膜以及神经根也有潜在影响。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显示,BMP在脊柱融合术手术中非常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BMP的固定效果和自体骨相当,显著优于同种异体骨。

综上所述,BMP人工合成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和自体骨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剑峰,宁锦龙,岑定善.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0):2819-2822.

[2]张烽,陈兵乾,居建文,等.三种单纯腰椎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的实验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11,22(3):302-305.

[3]贺聚良,詹新立,肖增明.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对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6),3153-3156.

[4]张平德.不同自体植骨材料在不同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5):1957-1958,1960.

[5]郭从涛,周强,代飞,等.异体腓骨环椎间融合器在腰椎融合术中的效果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 (17):1875-1879.

[6]张剑刚,丁文元,申摇勇.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1,9(4):232-235.

[7]殷鹏,刘秀珍,吴延平,等.不同植骨材料在退变性腰椎病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与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7):778-782.

[8]王建,周跃,张正丰,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 (12):1076-1080.

[9]陈少华,蓝梅妍,郑延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12):1949-1951.

[10]袁振超,陈远明,陈锋.腰椎滑脱症椎间植骨融合中3种植骨材料的远期效果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6):3033-3040.

[11]苏锴,郭营,汤嘉军,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不同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3):204-208.

[12]赵宇,李战宁,马丁,等.不同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8):73,75.

Effect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bone graft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LIN Zhi-yong WEIRen-qian GUO Tao DENG Ru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bone graft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Methods 96 cases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in our hospital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materials of the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32 cases in each group.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host bone,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allograft bone 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BMP artificial synthetic bone.The height of intervertebral space,bone graft fusion rate and nerve function of three groups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height of intervertebral space in group A and group C after 6,12months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fusion rates of bone graf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rve function in group A and group C after 12months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fusion rates of bone graf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erve function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C(P>0.05).Conclusion Artificial bone and host bon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has the equivalent therapeutic effect,it is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Bone graftingmaterials;Lumbar spondylolisthesis;Therapeutic effect

R684.7

A

1674-4721(2015)02(c)-0055-03

2015-01-06本文编辑:祁海文)

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和计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5006)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间隙异体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历组、宾组同卜一事新例——兼谈字的异体归属及释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