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15-11-16 20:15永宗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疗效

永宗

[摘要]目的:对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分别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对照组的麻醉药物分别为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最大阻滞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慢,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罗帕卡因;布比卡因;疗效

腰硬联合麻醉是腰麻与硬麻联合应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见效快、麻醉时间延长、药量少等优势,故在各类临床手术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均为局麻类药物,为了探讨这两种麻醉药物的有效性,我院对80例患者在分组之后进行了腰硬联合麻醉,分别采用了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本组8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范围21~55岁,平均年龄32.3±0.2岁;体重43~85kg,平均60.2±1.2kg。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者及有药物过敏史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值得比较。

1.2方法

患者取左侧位,对其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建立静脉通道。抬高手术台头端,并在腰椎L2-3或L3-4穿刺。研究组取2ml的1%罗哌卡因溶于1ml葡萄糖,对照组取2ml的0.75%布比卡因溶于葡萄糖中,从头外侧放入到硬膜外导管,约3~4ml。麻醉期间,结合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对滴速进行调整,然后注射5~10mg麻黄碱;若心率<55次/min,则静脉注射0.3~0.5mg阿托品,并常规吸氧。

2结果

2.1两组的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对比

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1例术中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碱后自行缓解,1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3例术中低血压,4例恶心、呕吐,4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0%。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021,P=0.044<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研究组采用了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则给予了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从表1中可看出,在感觉阻滞方面,研究组的最高平面时间及持续时间要慢于对照组;在运动阻滞方面,研究组的起效时间及运动最大阻滞则比对照组晚,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则比对照组快,两组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罗哌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阻滞作用小,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活性及机体的稳定性,而感觉阻滞时间较长,则为术后镇痛提供了更长的时间;恢复时间快,则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下肢活动,减少了焦虑、烦躁等情况的发生。从结果2.2中则能发现,研究组的术中低血压、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7.50%,两组之间差距悬殊。这表明罗哌卡因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曾有文献报道,罗哌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3%。本文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一致,甚至略优于文献中的结果,当然这也不排除与本次选取的研究范围较少有关。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由上述可知,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进行手术时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具有见效快、药量少、恢复快等优势。罗哌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效果显著,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且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为是腰硬联合麻醉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