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2015-11-19 20:24周国灿苏联春苏朝勇蔡金曾洪波
中外医疗 2015年20期
关键词: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周国灿 苏联春 苏朝勇 蔡金 曾洪波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手术组与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常规开颅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前者还具有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微创清除术;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25-03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 C H),指高血压基础疾病患者发生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该病起病急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人群,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命具有极大的威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极大改变,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不断增加,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常规开颅手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是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该研究将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血肿清除术组与常规开颅术组,拟比较两种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手术组与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59例患者,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4±10.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6例,脑室19例,丘脑4例;血肿量:27~80mL,平均(47.3±17.1)mL。常规开颅手术组:53例患者,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6±11.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5例,脑室15例,丘脑3例;血肿量:25~80mL,平均(48.1±16.3)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血肿量、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常规开颅术组该组53例患者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并在气管插管支持下沿翼点作一4~5cm的弧形切口,依次将头皮、肌层牵开后钻孔,将颅骨扩大咬除。骨窗打开后将硬膜剪开,侧裂蛛网膜给予锐性分离,用低负压吸引器在显微镜直视状态下将血肿清除,术后将头皮层分层缝合,并放置引流管引流。

1.2.2 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59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加强化的方法,在CT立体定位引导下,根据损伤线、血肿层次确定血肿最大层面中心点在体表的投影,该位置即钻颅中心点。待颅骨、硬脑膜钻透后将钻头针芯钻透,继而插入三通针内,缓慢而平稳地将针芯推人血肿腔内,接上注射器并抽吸液态血。对于半固态血的处理,可从针体侧管处快速推注5mL无菌生理盐水,继而缓慢回抽:固态血的处理则应先注入适量血肿液化剂,将引流管夹闭,4h后再将引流管开放引流 。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其中治疗效果评价参照文献:治愈:患者没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可正常工作、生活。显效:患者出现部分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有轻度运动、感觉、语言及平衡障碍,但生活可以自理。有效: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有严重的运动、感觉、语言及平衡障碍,生活无法自理。无效:植物状态生存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扩血管、控血压、降颅压、预防应激性溃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综合治疗。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常规开颅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对常规开颅术的数据分析发现该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7%,显著高于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5.08%,笔者认为虽然开颅手术操作视野大,术者可最大程度地清除血肿及液化坏死的脑组织,但开颅手术时间偏长,手术麻醉范围大,创伤较大,脑水肿反应剧烈,故手术后不良反应较多。同时对两组数据的分析表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有效率为93.20,常规开颅术组为94.30,结果提示在高血压脑H1血治疗方面,微创血肿清除术完全能保证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与国内学者杨文明等的结论一致,结果提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同时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手术创口仅为(3.6±1.4cm,术中出血为(14.6±5.8)mL,手术时间为(45.6±11.6)min,住院时间为(18.6±4.7)d,与常规开颅术组比较该术式还具有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同时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结果进一步提示微创血肿清除术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微创血肿清除术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具有以下优势:①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加强化,降低了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低;②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可为接下来的急救及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同时术中暴露时间短也使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③该术式手术创口小,故对大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也减低,因此肢体障碍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升;④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进而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增加了手术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
改良眼科医用粘贴膜在开颅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颞肌骨膜瓣缝合对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