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侧前路矫形治疗效果评价

2015-11-19 00:48刘维冷卫国
中外医疗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效果研究

刘维 冷卫国

【摘要】目的探究侧前路矫形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6例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侧前路矫形治疗,观察记录术前以及术后1年内患者的Cohh角和VAS评分。结果术后1年后凸Cohh角平均为(12.4±5.2)°;术前VAS评分平均为(5.78+0.85),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0.56+0.13),所有患者后凸Cohh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侧路矫形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后凸Cohh角,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脊椎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侧前路矫形治疗;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6(b)-0069-03

脊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胸腰段后凸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损伤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是治疗措施不当。胸腰段后凸畸形会使胸腰背部的活动受到限制,且疼痛剧烈,严重甚至会使神经功能产生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进行多次手术矫正治疗,为研究侧前路矫正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46例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46例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侧前路矫形治疗。其中男3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2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2.9)岁。该研究组患者入院治疗时均无神经功能症状,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钝性重物砸伤,其中15交通事故,22例高空坠落,9例钝性重物砸伤。所有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5~120个月,平均时间为(28.5±8.5)个月,且患者均为单节段骨折。受伤脊椎部位:8例Tll,17例T12,16例Ll,5例L2;治疗前Cohh角在24.6~5 8.7°之间,平均(37.8±2.4)°。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侧前路矫形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结束后开始进行手术。根据患者的症状对左右侧卧位进行选取,一般选取患者症状重侧,若患者双侧症状基本相同,则选取左侧卧位,本回顾组根据患者情况11例选取右侧卧位,35例选取左侧卧位。侧卧位选取结束后,作肾切口,具体操作方法为沿第12肋直至耻骨,取其联合方向,腋前线靠近髂骨嵴,向下成弧度,方便在同一切口中进行手术操作;腹膜外将患者腰大肌鞘切开,并将腰升动静脉或周围肋间血管进行结扎,进行侧方以及椎前骨膜剥离,充分显露患者受伤脊椎以及周围椎体,并在侧方切除受伤脊椎后部,将椎体后缘骨赘以及椎间盘髓核摘除,并进行椎管局部减压治疗,在脊椎的间隙处将前纵韧带和受伤脊椎的间隙侧方纤维环切断,并在受伤脊椎的侧方将骨槽打开,将上下软骨进行刮除。制作植骨床,并将患者切口处皮肤向下牵引打开,在相同切口处取下患者的长方体皮质骨骨块留作备用。椎间撑开矫形(使用撑开钳,并将椎体的终板作为操作支点,用手向前顶压患者胸腰段),使用C型臂X线机来观察矫形状态,待观察较为满意后,将长方体骨块(两端均已修整成T形)嵌入患者锥体侧方准备好的骨槽内,使用手术工具将嵌入的骨块锤实,并在已植入骨块的表面以及椎体侧方安装钢板,并用螺钉固定。使用c型臂X线机来观察安装的钢板位置,确定安装合理后,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清洗和缝合。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心电监护,对血氧饱和度进行密切监测。术后24~48h内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产生;术后对患者进行消肿治疗,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液以及复方甘露醇液3~5d,并进行营养神经治疗,防止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出现;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防止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术后48~72h可将负压引流拔除,12d拆线,患者需卧床四周,卧床4周后,使用胸腰支具辅助患者下床活动,胸腰辅助工具连续使用3个月。

1.3 观察项目

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年内Cohh角和VAS评分(O分为无疼痛;O~9分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可通过术前、术后对患者询问来进行统计评定;10分为剧痛)。并对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将此次调杏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判断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研究组46例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手术时间为114-210min,平均(151+21)min;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为451~89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643+23)mL,术后均未出现系列并发症(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1年随访,所有患者植骨均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1±0.4)个月,且均未出现钢板及螺钉断裂松动问题、植骨块塌陷脱落等问题;术前所有患者的平均后凸Cohh角为(37.8±2.4)。,术后1年后凸Cohh角平均为(12.4±5.2)。;术前VAS评分平均为(5.78+0.85),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0.56+0.13),所有患者后凸Cohh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胸腰椎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一般有两种:前路治疗和后路治疗,此两种手术治疗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进行手术方式选取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骨折的类型、致伤力方向、节段以及手术条件、操作者手术经验等实际情况对手术入路进行合理选择,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的目的。

3.1 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疾病的临床特点

脊迫,再者,后凸状态下神经根或脊椎受牵拉也可导致损伤的产生。胸腰段后凸畸形会使胸腰背部的活动受到限制,且产生剧烈疼痛,严重甚至会使神经功能产生障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胸腰段后凸畸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损伤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是治疗措施不当。该病可对患者的神经根或脊髓直接产生压碍;胸腰段后凸畸形会使患者的腰椎产生过度前凸,使得腰椎负重线产生后移,平衡失调,导致两相邻及椎间关节发生慢性损伤、椎间盘损伤、腰背肌受到过度牵拉产生疲劳,从而使得患者产生严重的腰背部疼痛感。临床研究及相关学者研究指出,后凸Cobh角超过20°会出现明显的腰背部疼痛症状,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患者的神经和脊髓压迫解除,矫正胸腰段脊椎的后凸畸形,重建脊椎稳定性,缓解忠者胸腰部疼痛感,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

3.2 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侧前路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发现造成脊椎脊髓神经压迫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椎管前方,对椎管前方进行手术减压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侧前路矫形治疗具有以下优势:直视操作,直接除去致压物,解除神经压迫;通过植骨融合以及内固定,重建患者脊椎的稳定性,利于恢复患者的脊椎负重功能。前路手术一般包括减压、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等技术。前路矫形内固定、松解减压能够有效将脊髓的前方压迫解除,减少脊椎周边的系列手术操作,创伤较小,且前路的椎间植骨以及固定较为稳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前路手术治疗较后路手术治疗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的概率较小,但前路手术由于动脉管壁较厚、弹性较好,理论上会出现血管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手术时一般选取左侧人路,以此减少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实际手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人路侧进行合理选择。

该研究通过对46例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侧前路矫形治疗,术前均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患者术后进行1年随访,观察患者术前似及术后1年内Cohh角和VAS评分。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和张雪松等人的研究报道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7%相比,效果更佳。另外,患者均未出现钢板及螺钉断裂松动问题、植骨块塌陷脱落等问题,且植骨均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1±0.4)个月。术前所有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为(5.78+0.85),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0.56+0.13);术前所有患者的平均后凸Cohh角为(37.8±2.4)。,术后1年后凸Cohh角平均为(12.4±5.2)。。患者术后VAS评分、后凸Cohh角和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点和毛宁方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说明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侧路矫形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防止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后凸Cohh角,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效果研究
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方式及效果研究
AIR jordan的品牌传播效果研究
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社会组织助力弱势儿童教育的运作模式及效果研究
心理干预在妇科术前病人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