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女性主义的视角看《最蓝的眼睛》中的家庭暴力

2015-11-22 04:57■刘
剑南文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施暴者莫里森女性主义

■刘 宁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特别关注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美国黑人家庭暴力。在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展现了许多黑人家庭暴力的场面,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深刻剖析这部作品中黑人家庭暴力的本质、成因与危害。

一、前言

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主要讲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的一个黑人女孩以为拥有蓝色的眼睛就可以使自己摆脱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而最终精神错乱的故事。在整部作品中充斥着对黑人女性的歧视和欺凌,莫里森以众多的家庭暴力场面展现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共同压迫下艰难的生存状态。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美国黑人文学的研究者对莫里森的作品从种族特点、叙事方式、黑人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例如王守仁、吴新云在《性别 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中对七部莫里森的长篇小说从性别、种族与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然而,目前很少有人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入分析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家庭暴力,而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二、家庭暴力的定义及主要特征

(一)家庭暴力的定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女性主义关注的领域逐渐转移到家庭,家庭暴力随之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女性主义理论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有其自己的界定。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相关理论的探讨,女性主义学者将其定义为“恐吓和肉体虐待家庭成员的一种行为。它包括虐待儿童,夫妻间的虐待,兄弟姐妹间的虐待,子女虐待父母,家庭成员虐待精神和肉体残疾的病人,它还包括性虐待和乱伦。”虽然有时女性也是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但从总体上来讲男性挑起的家庭暴力远远超过女性。家庭中,女性往往更容易遭受虐待,包括妻子和女儿,而后者较前者更有隐蔽性。

(二)家庭暴力的主要特征

1、特定的主体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特定的主体间的暴力行为。即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有特定的亲密关系,如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等。一般而言,受害者为女性与儿童。

2、隐蔽的行为

家庭暴力行为是非常隐蔽的。传统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常将其掩盖起来,甚至被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家庭暴力的存在也经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3、多样的手段

家庭暴力具有多样的形式,既有肉体伤害,如行凶、殴打等行为,也有精神损害,如辱骂、威胁等方式,当然还有存在于夫妻之间的性暴力等。

4、行为的持续

家庭暴力不是偶发,或暂时存在,他们一般持续较长的时间,甚至伴随当事人的终生。

5、严重的后果

家庭暴力是侵犯受害者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等权利的暴力行为,是对受害者身体及心理等方面的严重迫害。当受害者难以承受家庭暴力时,就会走向以暴制暴的不归路,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最蓝的眼睛》中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最常见的类型有三种:

1.损害受害者身体健康的暴力,如体罚、殴打等;

2.损害精神健康的暴力,如恐吓、辱骂等;

3.暴力性行为,主要指在违背对方意志的情形下,强行与受害者发生性关系的暴力行为。

(一)《最蓝的眼睛》中的家庭暴力类型

《最蓝的眼睛》中的家庭暴力主要包括殴打女性、婚内强奸、对女童的暴力等。

1.殴打女性

《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主人公皮科拉的父亲乔利频繁失业,靠妻子波琳在白人家帮佣维持生计。乔利由于无法从经济上控制整个家庭,进而无法感受到对这个家庭,尤其是妻子的控制与支配,便依靠殴打妻子,使妻子屈服于自己的暴力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对这个家庭的控制欲。

2.婚内强奸

乔利在家庭之外表现为软弱无能的状态,但回家使其立刻进入截然相反的状态,他通过强行与妻子发生性行为来展示男人的力量,维护他作为男性的尊严。

3.对女童的暴力

皮科拉是一个瘦小可怜的黑人小女孩,平时经常受到他人的欺侮,包括她的父母在内。

(1)皮科拉遭受来自于母亲的家庭暴力

皮科拉的母亲因为脚跛从小到大受尽他人的嘲笑,在与乔利结婚后,不但没有感受到幸福与快乐,还经常遭到乔利的暴打以及性虐待。波琳无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便把他人对自己的欺凌产生的愤怒毫无保留地通过打骂的方式发泄到了女儿皮科拉的身上。

(2)皮科拉遭受来自于父亲的家庭暴力

在《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中的父亲乔利对女儿皮科拉实施了两次强暴。第一次强暴使皮科拉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相当大的摧残,第二次强暴使皮科拉怀孕并诞下一个死婴。

(二)家庭暴力的本质

女性主义认为,家庭暴力从表面上看,经常表现为男性因为特定的原因不能控制自己施暴的行为,但本质上,家庭暴力是男性对家庭成员(尤其女性)实施控制和统治的手段之一,这是长久以来存在的男权思想的最为明确的表现。家庭暴力终极目的是通过施加身体或精神伤害使受害者完全屈从于施暴者的控制。家庭暴力不但侵犯了女性作为个人的尊严,也使女性群体处于屈服于男性权利的地位。

(三)家庭暴力的成因

女性主义认为,由于长期以来社会被分割成公共与私人领域两部分,家庭暴力经常被忽视。公共领域一般指由政府、商业、教育和有组织的宗教所构成。而私人领域则是由家庭以及在家庭之间和家庭内部所存在的亲属关系和朋友关系所构成。在现代社会,家庭经常被称之为“冷漠世界中的天堂”。人们尤其是男性希望可以在家里做回真正的自己,并希望自己的私人领域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涉。在一些文化中,传统的父权制意识形态认为女性天生就是不可靠的、不诚实的,需要男性的控制与管束。许多家庭暴力行为在一些具有传统父权文化的社会中经常为人们所忍受甚至赞同。

(四)家庭暴力的危害

家庭暴力不但给受害者在身体上造成一定的伤害,还会在精神上对受害者产生更大的摧残——当受害者认为自己别无选择时,情感随之变得日益脆弱,进而形成非常严重的自我封闭状态,最终导致其在物质与精神层面更加依赖施暴者。女性主义学者认为家庭暴力中的殴打行为会促使女性逐渐产生无助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受害者在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下,会被动地不自觉地相信,只要她们对配偶做出更多的忍让,其配偶是可以终止其暴力行为的。但事实上,容忍经常使女性在家里的处境更为艰难,施暴者的暴力行为会进一步升级。

四、结束语

《最蓝的眼睛》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莫里森对家庭暴力的露骨描写是为了让世人感受到发自于黑人女性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更是为了呼吁整个人类社会解除历史与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压迫与束缚,从而实现男性与女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迫切要求。

猜你喜欢
施暴者莫里森女性主义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小编有话说
——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莫里森小说《爱》的女性主义身体政治研究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