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访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福建

2015-11-26 02:49于亚博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抗日抗战

本刊记者 于亚博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访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福建

本刊记者 于亚博

记 者: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奋起抵御外侮的人民战争。请问张主任,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什么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福建:抗日战争是攸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殊死决战,也是检验当时中国各党派和政治集团的试金石。决定这场战争走向、进程和结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流砥柱作用。在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重任,凝聚民族精神,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具体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始终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站在抗日战争前列,宣传、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抗战,引领前进方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武装侵占东三省。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全民族抗日的旗帜,号召中国人民动员和组织起来投入保卫祖国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为有效宣传和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了全国各地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中国共产党还主动支援和联合各种抗日力量共同抗日。1934年7月,党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宣传和推动沿途抗日运动发展。1935年党帮助李济深组建中华民族革命联盟,呼吁成立“联合阵线,武装抗日”。在局部抗日战争阶段,河北人民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相呼应,在关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点燃了武装抗日的烽火。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了河北武装抗日的第一抢。被中共中央赞誉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孙永勤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1935年中共北方局和河北省委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冀南农民抗日反蒋暴动等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播撒了革命火种,激发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坚强决心和昂扬斗志。

二是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戮力抗敌,奠定抗战胜利基础。抗日战争是在全国各种政治派别和军事力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形成了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顺应时代要求,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8月,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有力地推动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大团结和全国抗日斗争新高潮的出现。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结束内战、共同抗日创造了条件。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发布全民抗战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洪流,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着推动历史发展的领导权、主动权,维护了国共合作大局,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三是始终高举人民战争的旗帜,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开辟了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7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指出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党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成为引领全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旗帜。

随着抗日战争的展开,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18个抗日根据地,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河北成为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地跨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三大抗日根据地,包括北岳、冀中、冀热辽、太行、冀南、平北、平西、冀东、冀鲁豫等战略区。晋冀鲁豫边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华北敌后战场的指挥中心、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晋察冀边区牵制和抗击了1/3至1/2在华北的日军。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更是建立在抗日斗争的最前沿,不仅牵制了占领东北的日军,后来还成为八路军进军东北的前沿阵地。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创造出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形成了内线外线相互支撑、正面敌后战略协同的有利态势,构建起中国抗战持久坚持、最后胜利的坚固支撑。它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整个抗日战争赢得了战略主动权。在整个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多人,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万。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已处在解放区重重包围之中。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解放区立即组织反攻大军,迅速就近向华北、华南、华中和东北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解放了大片国土,迎来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四是始终高举民族精神的旗帜,领导抗日军民与侵略者浴血奋战,为夺取抗战胜利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义勇军进行曲》,张扬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奋起抗战的坚强意志,爆发出悠久文明古国蕴藏的强烈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感召凝聚全国人民,汇聚成排山倒海般的磅礴力量。无数共产党人赴汤蹈火,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珠江两岸,太行山麓,狼牙峰巅,白洋淀里,日寇营房,都留下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之魂,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捍卫民族尊严的壮丽史诗。仅河北大地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和动人事迹: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和他的母亲白文冠,少年英雄王璞,战斗英雄邓世军、王五保、李仕亮,爆破英雄李勇、李混子,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李杏阁,卓越的军事将领和党的好干部左权、黄骅、周建屏、白乙化、包森、周文彬、常德善、王远音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等;民族英雄吉鸿昌、孙永勤等。他们作为河北抗战中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烈士代表,彰显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谱写出伟大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共产党人这种模范的行动和崇高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有力启迪和提升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记 者:在抗日战争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张福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理论武装和先进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的先锋,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党的建设,锻造了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逐步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已经过16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总结汲取了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克服了“左”右倾错误,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指导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一条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党成功完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拥有成功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丰富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民族利益的忠诚捍卫者,是民族解放的时代先锋。抗日战争时期,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是各族人民的最大利益。中国共产党以旗帜鲜明的抗日主张和义无反顾的实际行动捍卫民族利益。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全国抗战爆发后,党又明确指出:现在需要造就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的先锋队伍,去领导群众,组织群众,为完成抗日这一艰巨任务而苦战到底。强调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统一战线中应成为“实行抗战任务的模范”“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报酬”;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是诲人不倦的教师”“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又应成为学习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先锋队性质,始终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沿,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执政实践,代表着中国社会的正确前进方向。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和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实现了执政为民。经济上,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作为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建立银行,发行货币,解决战争和人民生活需要。文化教育上,广泛争取知识分子参加党组织和抗日部队,创办大批学校,设立科研机构,出版各种报刊进行抗战宣传。民族问题上,主张民族区域自治,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各少数民族团结抗战。各抗日根据地不仅在对敌斗争而且在建党、建军、建政、群众工作和经济、文教等方面,都创造了伟大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四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并实施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为承担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1939年10月党豪迈地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围绕“伟大工程”建设目标,党大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加强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和党的教育;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创造了整风这种加强自身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实现了全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人数由抗战初期的4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21万多人;干部人数由3万人发展到40多万,成为坚持抗战、领导抗战的中坚力量。

记 者:听了张主任的介绍,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的认识更加清晰了。请您再谈一谈,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今天有什么历史启示?

张福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为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深刻而宝贵的历史镜鉴。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以及90多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反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解放出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还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定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这是我们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

二是必须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党,它不仅善于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而且善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实现开拓创新。抗日战争时期,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抗战的进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为最终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及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新的伟大实践,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解放出来,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宗旨。

四是必须始终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团结抗战的中心任务,推进和实施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的工程”,采取了开展整风运动等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为党领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历史昭示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活生命力。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 者:谢谢您接收本刊采访。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抗日抗战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日英烈马威龙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战音画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