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2015-11-27 22:25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写文章篇文章抒情

这篇文章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真实的故事。只是,故事没有那么复杂,她外婆总共买了七八盒零食,最后没抽到小枪,便和那人商议了,把所有抽到的东西都给她。当然,那人答应了,这事也就这么算了。

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极好的素材。起码,这外婆能为诚信开七八包零食。这是一种韧性,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倔强。我觉得,诚信,就是要坚守这样的倔强。

于是,我把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改为外公,写得也更为死板,他一直要开到小枪为止。

如果小时候捞过鱼,大家都应该体会过,自己捞半天捞不到,看到别人捞到,心里也会很开心。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把自己真实地放进那样的场景里,去揣摩,在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年龄,当时的心态,故事应该怎样发展,才会有它特殊的光彩。

你们写文章的时候也一样,一定要学会把自己放在那样的角色里,场景里,你才有可能真实地重现这个故事本应该有的色彩。

我写文章有个特点,特别不喜欢拖沓。开头,我就必须拉出故事的一角,然后像展开一幅画一样,慢慢地把全貌打开。

最忌讳的就是拖沓。很多初学者写作,喜欢在开头部分来一大段抒情。一千字的文字,通常要抒情几百字,才慢慢开始正文。我不太清楚这个是传统作文的方法还是什么,反正,这样的文章在我看来就是拖沓。

你自己作为一个读者来想啊。所有的情绪,都是以事件作为基础的,在毫无事件铺垫的基础上抒情,你读起来会不会觉得空洞?会不会觉得莫名其妙?

所以,写这类文章,我通常给我学生的建议都是同一个:开门见山。

很多学员说开门见山太难了,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必须得来一段抒情酝酿情绪。错了,酝酿情绪的工作,是在大脑里完成的,不是在写作中完成。如果说作曲家也把酝酿的部分写为前奏,那我相信,很多人会因为听音乐而疯掉。

你要呈现给读者的,是成品,而不是生产过程。一篇文章如何产生,读者不想知道,你也没必要告诉读者。你要给读者的,是你文章所要传达的精髓。

开门见山的方式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一句话就可以铺开。譬如,你要写一个母亲在车站等待儿子的故事,那么,第一句就可以直接写:“她在出站口已经等了整整两个小时。她说来接儿子回家。”这不就行了?剩下的故事,就慢慢铺开啦,为什么接儿子?儿子出远门做什么了?这些悬念,在后面慢慢解开就可以啦。

不叙述、干抒情这种写作方式,一定要慢慢改正。

猜你喜欢
写文章篇文章抒情
写文章
我写我的
会抒情的灰绿
离题万里
约会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