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

2015-11-28 02:54姚思宇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5年22期
关键词:驱动新能源转型

转型

最近正在策划年底盘点的选题,在谈到这一年的热词时,转型似乎是逃不过的话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企央企改革……句句说的都是转型。

前不久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名为《中国,请收下这张“转型药方”》。这是全球知名投资银行高盛为中国的转型开出的“药方”,包括高盛首席执行官Lloyd Blankfein在内的四位高管普遍认为中国需要转型进入“资本-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下。同时,他们也表示,这将是一个缓慢且渐进的过程。

今年,经济增长放缓依然成为不争的事实,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寻求提振经济的元素,新能源汽车作为近些年的火热项目之一,必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希望。

过去,人们一直将目光放在整车销售层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眼下无论是车辆本身的性能还是使用环境,都无法让新能源汽车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于是人们又开始挖掘上下游产业的潜力——充电桩。这一曾经一直被诟病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大面积普及的事物,在今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发展上下游产业,尤其是充电桩板块,对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且通过发展充电桩业务来盘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可谓转型的一种体现。

于是,一大批充电桩建设、运营公司及一大批充电桩手机应用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虽然很不想用这个俗气的词语,但一时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这些公司多数属于新型互联网创业,与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稍有不同——对C(Customer)端免费,从B(Business)端赚钱,强调轻资产,重运营。

这样做是否能够促进转型?

过去,我国一直用资本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国人似乎也已经习惯了投资驱动型经济。然而如今看来,这种驱动模式导致了经济波动加剧、收入差距拉大、资源环境被破坏等一系列恶果。更加遗憾的是,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依然沿用了资本投资的形式,结果市场完全被补贴所控制。于是,出现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国家补贴,投资兴建了大量充电桩,结果由于位置不合理、缺乏人员管理等因素至今尚未启动的现象。

如果想要让新能源汽车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未来的政策制定应该更加偏向市场。消费驱动型经济并不只是利用降息降准、提高补贴来刺激市场消费,而是要为消费创造生存环境,让市场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给市场充分的选择权。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选择哪种技术路线应以市场需求、社会环境为主要依据,而不是由地方政府的意志决定。

猜你喜欢
驱动新能源转型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