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谱分析的SBS改性沥青再生机理研究

2015-11-28 08:38何兆益冉龙飞曹青霞
建筑材料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亚砜极性机理

何兆益,冉龙飞,2,曹青霞,3

(1.重庆交通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重庆 400074;2.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重庆 400060;3.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SBS改性沥青约占道路沥青总质量的15%,按此计算,10年后中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产生的废旧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预计将每年达到1 200万t左右.可见,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实现路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沥青再生机理的研究,目前得到多数学者认可的有“相容性理论”[1]与“组分调节理论”[2]2 种.此 外,王 涛 等[3]提出了再生剂作用机理的“体积效应”和“屏蔽效应”,余国贤等[4]提出了再生剂作用的“增溶分散机理”、“稀释调和机理”和“蜡晶作用机理”.本文选择4种再生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美国SHRP试验研究了再生剂及再生SBS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从分子运动学角度,提出了“界面活性理论”,可为再生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

再生剂:ZZ,自主研发,RA-2,DN100,DN101均为某大学研制,4种再生剂的基本性能指标见表1.SBS 改性沥青,由70#A 级中海油石油沥青加5%(质量分数)的线型SBS改性剂在(175±5)℃,3 000r/min的条件下剪切40min,并在(165±5)℃下溶胀2h得到,其技术性能指标见表2.

表1 再生剂基本性能指标对比Table 1 Basic performance index contrast of recycling agents

表2 SBS改性沥青性能指标Table 2 Performance index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1.2 试验仪器

BRL-WQF-600N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波数范围:4 000~400cm-1,分辨率优于4cm-1,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DISCOVERY-HR3型动态剪切流变仪,美国TA 公司生产;M225832弯曲梁流变仪,北京中西选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案

将4种再生剂分别涂于KBr晶片上进行红外光谱试验.通过旋转薄膜+压力老化的方式对SBS改性沥青进行老化,再分别将4种再生剂按质量分数5%加入老化后的SBS改性沥青中,使之再生,并对这4种再生SBS改性沥青进行红外光谱试验和SHRP试验(即布氏旋转黏度试验RV,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 和弯曲梁流变试验BBR).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SBS改性沥青再生剂

再生剂能够增加老化沥青再生后胶体结构的稳定性,与老化沥青有较好的相容性,可溶解和分散其沥青质,改善黏度,调节流变性能.研究[5-6]表明,再生剂中占质量80%~90%的成分主要由富含芳烃的基础油分和增塑剂组成,因此,基础油分和增塑剂的存在决定了老化沥青的再生机理.

2.1.1 红外光谱分析

再生剂ZZ,RA-2,DN100,DN101 的红外光谱见图1.

图1 4种再生剂的红外光谱Fig.1 Infrared spectra of recycling agents

由图1可见:

(1)4种再生剂均在(1 600±10)cm-1,1 500~1 450cm-1和(1 380±10)cm-1处出现了3~4个芳烃 C═ C吸收峰,研究[7]表明,这4种再生剂均含有芳烃,其对沥青质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能有效调节沥青的黏度.

(2)4种再生剂均含有羟基 O═ H 振动吸收峰(3 430 cm-1)、CH3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2 958cm-1)、CH2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峰(2 924,2 858cm-1)、酯羰基 C═ O 键伸缩振动峰(1 750cm-1)、亚砜基 S═ O(1 030cm-1)及苯环上的CH 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870~670cm-1),说明再生剂中含有极性酯羰基、羟基、亚砜基及非极性的甲基、亚甲基,是1种一端由亲水基(极性部分)、一端由憎水基(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表面活性剂[8].

2.2 再生SBS改性沥青

2.2.1 红外光谱分析

老化SBS改性沥青(LH)与再生S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见图2,其中Z,R,D0,D1分别表示加入再生剂ZZ,RA-2,DN100,DN101的再生SBS改性沥青.

图2 老化SBS改性沥青与再生SBS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Fig.2 Infrared spectra of aged and recycled SBS modified asphalt

由图2 可见:老化SBS 改性沥青和4 种再生SBS改性沥青的峰位基本一致,只是峰值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再生剂加入后,在沥青质与软沥青之间形成一层“界面膜”,由于分子间的不断运动,导致该膜的极性端与沥青质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而其非极性端则与软沥青相亲.具体的作用过程见图3.

图3 界面活性作用机理Fig.3 Mechanism diagrams of interfacial activity theory

为了定量研究再生SBS 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峰的吸收强度,本文提出了4个评价指标,分别为羰基指数(CI)、亚砜基指数(SI)、芳烃基指数(FI)及丁二烯指数(DI),其计算式分别为:

式中:AC=O为羰基吸收峰面积;AS=O为亚砜基吸收峰面积;AF为芳烃基吸收峰面积;AD为丁二烯基吸收峰面积;A 为光谱总面积.

4种再生SBS改性沥青的羰基指数、亚砜基指数、芳烃指数、丁二烯指数见表3.

表3 再生SBS改性沥青指数Table 3 Four indexs of recycled SBS modified asphalt

由表3 可见:再生SBS 改性沥青的羰基指数、亚砜基指数、芳烃指数、丁二烯指数变化无规律性,这是由于4 种再生剂中所含基团的种类和含量不同,而且改性沥青老化会导致部分SBS改性剂发生裂变,使其对老化沥青的影响效果不同,因此不能从分子修复的角度来解释老化SBS改性沥青的再生机理,而应从分子运动学角度出发,运用“界面活性理论”来进行解释.

2.2.2 SHRP试验

通过布氏旋转黏度试验(RV),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和弯曲梁流变试验(BBR)测试老化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的黏度,复数剪切动态模量G*及相位角δ,-12℃低温蠕变劲度S 和蠕变劲度变化速率m.RV 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DSR试验结果如图5~8所示,BBR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图4 老化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的黏温曲线Fig.4 Viscosity-temperature curve of aged and recycled SBS modified asphalt

图5 老化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的G*-t变化曲线Fig.5 G*-t curve of aged and recycled SBS modified asphalt

由图4可见,4种再生剂均使老化SBS改性沥青的黏度降低.依据“界面活性理论”可知,老化后SBS改性沥青发生了氧化、聚合反应,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使沥青分子的作用力增强,抵抗形变的刚性增大,再生剂加入后,在沥青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促进聚合物大分子或链段运动,起到润滑和增溶作用.

图6 老化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的δ-t变化曲线Fig.6 δ-t curve of aged and recycled SBS modified asphalt

图7 老化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的G*/sinδ-t变化曲线Fig.7 G*/sinδ-t curve of aged and recycled SBS modified asphalt

图8 老化SBS改性沥青和再生SBS改性沥青的G*sinδ-t变化曲线Fig.8 G*sinδ-t curve of aged and recycled SBS modified asphalt

由图5,6可见,4种再生SBS改性沥青的G*降低,δ 增大,黏性增加,弹性减小,流变性能得到恢复.由图7可见,4种再生SBS改性沥青的G*/sinδ下降,流动性能增加.由图8可见,4种再生SBS改性沥青的G*sinδ下降,抗疲劳性能增加,即4种再生剂均使老化SBS改性沥青的流动性增加,流变性能得到恢复.依据“界面活性理论”可知,再生剂的加入,不但起到润滑和增溶作用,使流动性增加,抗车辙能力下降,而且还由于“界面膜”的形成增强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抗疲劳性能增加.

表4 SBS改性沥青老化及再生后-12℃BBR值Table 4 -12℃BBR values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after aging and recycling

由表4可见,4种再生SBS改性沥青的S 均减小,m 均增大,说明4种再生剂的加入使老化沥青的低温性能提高,抵抗应力松弛的能力增加.这是由于沥青老化后极性增强,在加热过程中,沥青分子的作用力慢慢减弱,而再生剂中的极性基团与沥青极性基团相互作用,进一步削弱了沥青分子的作用力,使非极性分子填充在极性分子之间,增加了极性分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沥青分子链容易运动,低温柔韧性增加.

3 结论

(1)再生剂是一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含有极性的酯羰基、羟基、亚砜基及非极性的甲基、亚甲基.

(2)再生SBS 改性沥青中羰基指数、亚砜基指数、芳烃指数、丁二烯指数的变化无规律性,不能从分子修复的角度解释这种沥青的再生机理.从分子运动学角度出发,提出了沥青再生机理的“界面活性理论”.

(3)运用“界面活性理论”可有效解释再生SBS改性沥青黏度降低、流变性能得到恢复、抗疲劳性能增加、低温变形能力增强机理.

[1]刘崇理.沥青路面的再生机理与再生剂研究[J].北方交通,2010,18(5):6-9.LIU Chongli.Study on re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recycling agent of asphalt pavement[J].North Traffic,2010,18(5):6-9.(in Chinese)

[2]张瑜.沥青的老化机理研究及再生剂开发[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ZHANG Yu.The aging mechanism research of asphalt and recycling agent development[D].Chongq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3.(in Chinese)

[3]王涛,张玉贞.基于沥青再生机理的再生剂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25(4):98-111.WANG Tao,ZHANG Yuzhen.Based on regeneration mechanism of asphalt regenerant research[J].Highway Traff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25(4):98-111.(in Chinese)

[4]余国贤,周晓龙.废旧沥青再生剂的试验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22(5):97-100.YU Guoxian,ZHOU Xiaolong.Experimental study of waste asphalt regenerating agent[J].Acta Petrolei Sinica(Petroleum Processing),2006,22(5):97-100.(in Chinese)

[5]姚家鑫.沥青再生剂的研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8.YAO Jiaxin.Development of asphalt regenerant[D].Chongq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6]耿九光.沥青老化机理及再生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GEN Jiuguang.Asphalt aging mechanism and the research of regeneration technology[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9.(in Chinese)

[7]邱隆亮.SBS改性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in Chinese)QIU Longliang.SBS modified asphalt aging and regeneration mechanism research[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in Chinese)

[8]沈一丁.高分子表面活性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27-128.SHEN Yiding.The polymer surface active agent[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2:127-128.(in Chinese)

猜你喜欢
亚砜极性机理
芳基、烯基亚砜与苯酚、苯胺的[3,3]-重排反应进展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跟踪导练(四)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亚砜亚胺的合成研究进展
雾霾机理之问
表用无极性RS485应用技术探讨
一种新型的双极性脉冲电流源
烯基亚砜类化合物合成研究综述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