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院特区”服务民族地区
——专访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鲁雁

2015-11-29 05:21云明
今日民族 2015年5期
关键词:预科少数民族办学

文 / 云明

建设“学院特区”服务民族地区
——专访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鲁雁

文 / 云明

今日民族:请谈一谈云南民族大学的办学特点及目标。

陈鲁雁:民族大学姓什么?姓民族。云南民族大学是培养各民族高级人才的学校。2013年8月,我刚来民大时发现,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只有43%,而全国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是52%,最高70%,在全国16个民族院校中,学校排名倒数第一。因此,“民族性、边疆性、国际性”是我们的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

民族性。我们有两个目标:一是从2014年开始,3年内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到70%。这个目标明年就能实现,去年招生我们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政策优惠力度,少数民族学生达到72%,2015、2016都将达到70%以上,预科基地招收的2556名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我们和25个民族自治县签订了少数民族双语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试本民族语言等方式,连续5年定点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二是少数民族学生成分2015年将达到55个。

边疆性。我校与边疆市县签订了系列协议,为边疆地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10月10日,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在我校挂牌成立,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13日,云南省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在学校揭牌。2015 年4月23日,学校被正式列入教育部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开始承担全国预科学生的教育培养任务。

国际性。一是增加留学生数量;二是加强和国际知名大学的校际合作;三是2015年6月13日,首个中印瑜伽学院在学校揭牌,将为中印文化交流搭建更宽、更广的文化与教育交流平台,也将充分发挥云南“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作用;四是与德宏州政府合作,建立东盟教育培训中心,这是一个国际职业教育基地,每年培养缅甸劳工5000人。同时,我们将与文山州麻栗坡县、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分别培养越南、老挝劳工,这些都是我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体现。

今日民族:建设预科基地对提升云南民族大学的教育和服务能力有哪些现实意义?

陈鲁雁:一是促进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建设预科基地,可以让教育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更多的民族学子获得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也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了人才。

二是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建设预科基地,架起了各民族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让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这个共同的环境里平等地学习、生活,在这个平台上平等地交流与互动,既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也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稳定。

三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预科基地,通过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各民族学子可以在预科基地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既传播了本民族的文化,也学习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融。

四是促进了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建设预科基地,通过基地这个平台,民族大学与其他高校之间的互动显著增加了。特别是今年秋季,随着“985”,“211”等部属高校学生入学,民族大学同这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得到加强,对促进云南高校的发展必将是有益的。

今日民族:据悉,在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中,学校把预科基地列为“学院特区”。学校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加大预科基地建设的力度?

陈鲁雁:一是政策倾斜支持。学校将预科基地列为“学院特区”,允许预科基地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分配方式、人员招聘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试验,在经过2-3年的试运行后,再进行总结、规范和提升,最终形成规范有序、活力激发、成果突出的办学实体。

二是权力重心下移。在严格贯彻学校“四马拉车” “三重一大” “四不一末” “六权治本”、“六个阳光”等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学校将围绕“人、财、物”对预科基地进行简政放权,缩减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流程,扩大办学自主权,提高基地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经费优先保障。在预科基地各类项目建设及相关经费核拨上,学校不仅给予经费优先保障;在核拨的标准上,也给予优待,尽可能从宽、从快,优先保障预科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四是办学条件提升。自预科基地批准建设以来,学校先后投入了2000余万元对基地所在的莲华校区进行了更新改造,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显著提升。目前,信息化建设等后续的改造和提升工程正在进行当中,计划7月份完成建设。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对预科基地给予了超常规的支持和保障。去年,学校给了预科基地42个进人指标,今年又安排20个指标。这个支持力度,在学校的办学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师资的培养、培训上,学校也给予大力的支持。不仅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课堂管理、教学技能、心理疏导、班级建设、拓展运动等全方位的教职工岗位培训,而且每学期还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观摩和竞赛,或者到省外其他预科基地进行学习调研。

(责任编辑 赵芳)

猜你喜欢
预科少数民族办学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招生政策没吃透会有多少损失?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跟踪导练(二)(6)
留学预科项目,为高考后进击海外名校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