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 全面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2015-11-29 12:29甘肃省体育局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5期
关键词:天水市体校体育局

甘肃省体育局

齐抓共管 全面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甘肃省体育局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面积45万平方公里,辖14个市州、86个县区,人口2600多万。在总局青少司的有力指导帮助下,全面落实国办〔2010〕23号文件、总局等五部门〔2012〕77号文件等一系列国家有利政策,积极推进体校建设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努力推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和传统校俱乐部建设,在夯实工作基础、构建良好机制、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取得可喜的进步。借此机会,简要汇报甘肃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1 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事业,推动各地把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

近年来,甘肃省体育局认真落实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建设体育强国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把握青少年体育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形势下的艰巨任务。坚持一手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一手抓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青少年体育工作列为每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重要内容和全省体育工作计划,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抓好任务落实。甘肃省大部分市、州抢抓发展机遇,落实国家和甘肃省有利政策,推动各级体校建设和体教结合。为了认真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冯建中副局长关于青少年体育的工作来信,甘肃省政府刘伟平省长和咸辉副省长作出明确批示,2014年11月11日在甘肃省政府专门召开协调会,及时下发《关于认真落实国办〔2010〕23号文件精神推动各级体校全面发展的通知》,已会同教育、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正在落实甘肃省政府协调会提出的六条意见。目前,甘肃省14个市、州体育局中设立青少年体育科的有11个,青少年体育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2 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努力建设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重视,不断改善体校办学条件。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并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方案》,加强甘肃省青少年体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促进着甘肃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甘肃省体育局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甘肃省10所体育运动校、5所市州重点体校和30所县级少儿体校,在教学训练场馆建设、经费保障、机构设置、师资培训、大中专体校优秀毕业生就业安置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新世纪以来,甘肃省重点支持省体校建设,按照创建体育高职学院的规划,先后投入5300多万元新建功能完善的教学楼、综合服务楼、学生公寓楼、培训中心和塑胶田径场,基本满足1200多名在校学生的学习训练,2015年将规划建设新的综合训练馆。兰州市政府抢抓兰州建设国家级新区的难得机遇,在兰州新区划拨471亩土地,按照体育高职学院的标准进行一次性规划,将分两期投资9.7亿元(其中一期投资6.7亿元)正在动工新建甘肃省内一流、西北领先的运动校,打破兰州市体校发展瓶颈、突破搬迁过渡办学困境,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水平。陇南市政府抓住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和陇南震后重建的历史机遇,共投入7亿多元规划建设市县两级体育场馆,新建全国第一所陇南奥运火炬体校,建设综合教学大楼、体育馆、田径场,在县区建成一批先进的体育中心和少儿体校。天水市政府已征地436亩规划投资7.5亿元,即将动工新建天水市体育中心和天水市体校。

二是推进体教结合,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大部分体校开好文化课程,开足文化课时,努力实现读训并重。张掖市政府将张掖市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划归教育部门负责,实行教学质量考核评估,走在全省体校前列。酒泉市、天水市教育部门落实对体校文化教师的管理、培训、资质考评。酒泉市政府还将酒泉市体校场馆设施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教学大楼和体育场馆,教学条件在河西走廊达到一流。

三是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解决后顾之忧。甘肃省将落实总局14号、15号令和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及教练专门写入五厅局贯彻落实国家五部门77号文件的具体要求中。兰州、酒泉、张掖、白银、天水市财政按国家规定标准落实体校竞赛费、学生运动员和教练员训练伙食费和服装费,甘肃省体校、平凉市体校、定西市体校运动员伙食费得到逐年增加,仅此一项甘肃省每年增加经费投入800多万元。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体校教练纳入为民办实事之中,坚持“一统三单”办法,先后3次组织培训和考试,已安置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和获得中学体育教师资格证的退役运动员292名,充实了基层体育师资力量。甘肃省10个市级政府借鉴省上做法,出台安置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中专体校优秀毕业生。天水市编委根据《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和天水市体校发展需求,核定增加教职工编制25名。这些有利政策保证了各级体校扩大招生数量,甘肃省10所中专体校在校生达到3000名以上,招生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甘肃省体育局以创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加大省级体彩公益金投入,2014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支持甘肃省8个国家级田径和曲棍球单项训练基地、24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22个省级田径、自行车、射击、水上项目训练点,不断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3 创新青少年体育活动工作机制,完善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传统校的管理

一是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近3年来,甘肃省每年坚持体育、教育、共青团、科协等部门联合发文组织办赛、联合发出成绩通报的工作机制,体育、教育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已形成青少年体育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积极承办和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体育活动竞赛。甘肃省在中国镍都、戈壁花城金昌市连续3年举办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和全国青少年生存夏令营,已有13个国家和国内16个省1000多名青少年参加。通过自行车越野、沙漠挑战、沙滩足球、沙滩排球、励志教育、沙漠露营,增强参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生存能力和文明素质,产生了广泛影响。在2014年阳光体育全国青少年比赛中,甘肃省兰州、酒泉、金昌、天水、甘南5个市州17所学校、俱乐部组队参赛,共获得名次奖等66项,其中第一名15个,锻炼了师生,开阔了眼界。

三是完善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传统校的管理。2014年,甘肃省制定了《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估细则》,组织专家重新评估命名110所省级体育传统校,每年给予110万元经费支持。推荐兰州一中、天水市麦积区区府路小学等4所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校。指导制定《天水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甘肃省体育局会同省教育厅已向全省转发。目前,甘肃省在11个城市264所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注册学生5280多人,每年市级比赛1500多场,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全省高中、初中、小学校园足球总决赛。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的指导下,甘肃省体育局牵头完成省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首次创建命名2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每年给予40多万元经费资助。在天水市等5个城市和3个直属单位实施总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改革试点项目,指导完善《天水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并向全省转发推广,创建21所市、县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西部率先成立天水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举办俱乐部比赛,取得试点成功。

2015年甘肃省体育局在天水市承办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班,召开全省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推广天水经验;甘肃省体育局正在加快制定《甘肃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筹建甘肃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还将改革竞赛制度,扩大办赛规模,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吸引广大青少年参赛,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天水市体校体育局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小小书画廊
A home-grown ballet academy leaps into the spotlight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浅谈河北省体育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自治区体育局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晚会
光荣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