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关系中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2015-11-29 16:14陈哲夫王红卫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高水平教练员矛盾

陈哲夫,李 响,王红卫

(1.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关系中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应用研究

陈哲夫1,李 响1,王红卫2

(1.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学训矛盾”是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以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为依据,在界定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基础上,厘清双因素激励理论与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突出的情况,把双因素激励理论应用于解决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之中。研究认为:双因素激励理论对于解决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具有积极作用,合理运用保健因素,能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有效促进运动员学训关系的协调;合理运用激励因素,能够强化内部激励,提高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从一定程度上协调高水平运动员学训关系,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

高等院校;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双因素激励理论

在2005年发布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教体艺[2005]3号)中,就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1]。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学训矛盾”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它不仅影响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造成运动员运动水平、文化水平的不均衡发展甚至全面低下,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同时更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学”与“训”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也成为普通高等院校各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有效解决好、协调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 “学”与 “训”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

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关键词“激励理论”并包含“运动训练”检索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查阅2005年10月-2015年10月的学术期刊及国内外相关文献10余篇,通过关键词“学训矛盾”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65篇;并借助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查阅国内外书籍10余册,进而将查阅到的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学训矛盾与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理论分析法找到二者的深刻联系,以此为切入点,将双因素激励理论运用到解决学训矛盾之中。

1 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阐述

“双因素激励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由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赫茨伯格对不同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工业员工进行访问,内容涉及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等2个方面。根据对受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发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均为诸如工作的性质与内容、个人的成就与发展等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内容,这些积极情感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认可度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这种因素被赫茨伯格称为激励因素”[2]。而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都是与工作环境与工作关系有关的内容,诸如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管理制度等被称为保健因素[2]。而对于工作本身而言,这些因素是外在的,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想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与工作条件等保健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本身、个人成长等内在的激励因素,这样才能持久地保持对员工的激励水平。

2 双因素激励理论与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之间的关系

学训矛盾,归根到底,指的就是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和运动专项训练之间存在着相矛盾之处。长期以来,学训矛盾一直是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高水平运动员具有既是大学生又是运动员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其既要完成文化学习,又要进行训练和比赛,但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进行合理分配就会导致学训矛盾的产生;2)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从小就有运动经历,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往往就会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进入高校之后学习方面的不足充分暴露,同时,能够进入高校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并非是最好的,为了保持较高的运动水平,更要进行充分训练。同样,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要兼顾学习和训练,势必导致学训矛盾的产生;3)就我国目前高水平运动员管理主体来看,进入高等院校之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由体育教研部门主管,而学业方面则与普通大学生无异,由教务部门主管,这样一来,当2个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力时,学训矛盾也随之凸显[3]。长此以往,学习与训练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的全方面发展。如果学训矛盾得不到较好的处理,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业和训练也会脱节,势必也会使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难上加难。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与传统的观点有不同之处:传统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反面就是不满意,而赫兹伯格则辩证地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没有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由此将工作因素分成了2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且在某些时候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在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中,保健因素并不是治疗性的,只是预防性的,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训矛盾,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学习和训练的氛围及环境,达到一种预防学训矛盾产生和激化的外在作用。而激励因素是内在的作用,可以利用激励因素激发运动员的学习热情和训练效率。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学训矛盾的调节也必须从2方面因素着手,综合运用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进而为解决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学训矛盾、激励运动员提供有效的指导。

3 双因素激励理论在改善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关系中的应用

由于篮球运动项目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篮球运动员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要将双因素激励理论引入到改善篮球运动员学训关系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扬长避短,在完善保健因素的基础上,逐步重视激励因素对高等院校篮球运动员的积极影响。在整个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队伍发展的需求层次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练员及队员需求得到满足时,方能保持整个篮球运动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局上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训练氛围,构建有效的、全面的激励机制,促进篮球运动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1 保健因素在改善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关系中的运用 基于目前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存在的学训关系的具体情况,将双因素激励理论运用到学训关系的解决当中去,首先应通过改善篮球运动员的人际关系、提供良好的场地器材和配套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以及改善现行的管理制度等完善保健因素。对于协调好学训关系这个问题本身而言,上述各方面因素均属于外在的,但只有处理好这些外在因素,才能更好地为协调学训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3.1.1 积极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高校大学生,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有着一般大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而其高水平运动员的特殊身份,也意味着其具有特殊性。因此,他们有着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既包括正常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时还有着队友关系及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特别是在诸如篮球这类集体项目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形成一个和谐的球队氛围、提升集体的凝聚力,更有助于球队中每个成员训练水平和默契程度的提高。良好的队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增进队员对教练员的信任,能保质保量完成教练员所安排的训练任务,也能加深教练员对于球员的了解,使教练员针对每个队员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这样一来,运动员在教练员有针对性的指导下,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更有兴趣、更有计划且更好地理解教练员的用意,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文化学习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精力和体力;良好的队友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高对彼此技术特点和习惯的认识,进而提高训练效果,共同提升球队水平。这样一来,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训练后的文化学习中。同时作为大学生,良好的同学关系,无疑能使得队员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帮助、支持和理解,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学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化学习成绩。

3.1.2 良好的场地器材和配套设施 充足且良好的训练场馆和器材,从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队员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如果没有像样的器材、场地以及配套设施,如篮球经多年使用已经破损,训练场地地板常年使用不打蜡已经打滑,没有充足的训练器械,就不能满足正常的训练需要,不能进行丰富的器械训练内容;再如,训练后不能及时洗澡等,导致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地调动,还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如果有充足且良好的运动器材、场馆和配套设施,不仅能保证训练时间的充足以及训练计划的持续地、规律地开展,大大提高训练效率,而且运动员能在愉悦地完成训练任务后,进行及时清洗,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有足够精力并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文化学习中。

3.1.3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训矛盾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自身训练及运动成绩比较理想,但对学业心不在焉,不感兴趣。目前,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日常编班管理(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2种:统一专业集中编班和不同专业分散插班。这2种编班方式各有利弊,其中,集中分班制有利于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统一管理和安排,但这样就更加阻断了他们与普通学生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更加没有学习的氛围。因此,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分散插班制。入学和招生阶段就由高水平运动员自由选择专业,这样有利于运动员自身兴趣发展和个性发展,使他们能够充分融入到普通大学生中去,参与社团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学校全面的学术氛围影响,深刻感受大学的学习氛围,提高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较强的体育竞技技能同时又能达到大学学术水平的人才的同时,又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4]。

3.1.4 创造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 篮球运动作为世界流行的主要运动项目,加之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强大影响力,我国高等院校有着深厚的篮球文化基础,这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赛场上都是最耀眼的明星,受到普通学生的追捧。高等院校应充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结合自身条件,举办与篮球运动相关的文化活动,如篮球知识讲座、3对3篮球赛、院系篮球联赛等,由此给予篮球运动员更多展示风采的机会,使其找到更强的存在感;同时为运动员与普通学生建立联系的平台,从而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包括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使普通学生走近篮球运动员的同时,也使篮球运动员更多地接触普通学生,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感受他们的学习氛围。

3.1.5 改善现行的管理制度,调节学训矛盾 当今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立足,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的学生球员依然以训练为主,此种模式很难使其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学与训之间的矛盾尤为重要。根据双因素激励理论,保健因素是外在的,它在外部影响球员的心理。要协调好高水平运动员学与训之间的矛盾,应该做到:1)从制度层面着手,适当调整或者撤销高水平运动员考试补分和比赛期间文化课免试政策;2)额外开设专门的课程,尽量弥补由于比赛和训练等落下的专业课程文化知识。要知道,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学习不做要求或者要求过低,都不能激发他们文化学习的动机,甚至会让他们轻视文化课学习。相反,当高水平运动员没有了相应的补分政策可以依赖时,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训练后的娱乐时间,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也不断为自己毕业后迈入社会积累筹码。

3.2 激励因素在改善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关系中的应用 根据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关系的实际情况,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引入到解决学训矛盾中,在完善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应逐步重视激励因素对处理学训关系的积极影响和作用。通过提高学生自我认知、适时地给予运动员激励和肯定、提升队员的成就感、提升教练员的管理水平等激励因素的综合运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解决学训矛盾。

3.2.1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自我认知在整个激励体系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作为与运动员接触最多的体育教研部、院系主管及辅导员等应努力促进运动员提高自我认知,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与训练同样的重要,不能顾此失彼。1)从发展运动员的兴趣和个性出发,加强对学习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5]。2)加强思想教育,激励运动员克服文化学习难关,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动机,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根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教育运动员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时间,分配好学习和训练时间。4)激励运动员将平时训练的拼劲引入到学习中,使运动员逐渐养成刻苦学习的精神。长此以往,在运动员思想深处就会形成“我要训练,也要学习,我能搞好训练,也能搞好学习”的思想,进而明确学训目的,提升自我认知和综合素质。

3.2.2 对高水平运动员适时给予激励和肯定 根据双因素激励理论,要想调动并维持运动员学训2个方面的积极性,需要注意到保健因素的重要性,从而防止球员产生不满情绪。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激励因素来调动和激发球员的热情。而想要保持员工对工作的持久热情和激情,就需要不断对其进行鼓励,对其取得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并给予肯定。很多运动员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尝试在训练之后努力进行文化学习,但是由于自身基础薄弱,经常遇到困难,同时所做努力没有取得明显成果,就连努力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这样下去,势必导致渐渐放弃努力。由此,要善于运用语言激励,使运动员在努力中收获进步、体验成功,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6]。

3.2.3 队员的成就感的提高 每个人都曾有一种体验,当在某方面有成就感的时候,就会越发喜欢这方面,并努力争取更高的突破。因此,无论是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还是普通学生,都希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并取得成就。但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又要兼顾繁重的训练任务,很难像普通学生一样做到学业特别出色。基于此种原因,应该针对既努力训练又努力做好学习的运动员给予适当的荣誉奖励,比如“学习进步奖”、“学训双优标兵”等称号,这种激励成本低、效果强。1)当运动员取得这样的荣誉、证书等,无疑会增强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以争取更高的目标;2)在整个篮球队中也会形成一种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促进整体学习,进而改善学训矛盾。

3.2.4 提高教练员的管理水平 不论在训练、学习还是生活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都很大。因此,教练员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训练和管理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缺乏高水平教练员的指导,科学化训练的程度不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训矛盾”的有效解决。为此,教练员应将原来的“粗放型”训练转变为“精细化”训练,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3]。1)优化组合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通过采用最优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2)教练员应掌握科学的恢复手段,使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后能迅速恢复,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文化学习。同时,教练员要主动地走进运动员中,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解决运动员训练和学习中的困境与难题,成为运动员的良师益友,从精神层面更好地激励运动员积极地投入学习和训练中。

4 结 语

改善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应用到缓解和解决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中去,在深刻分析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双因素激励理论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可以有效促进学训矛盾的解决。其中,保健因素只是影响队员们的外在因素,如积极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的场地器材和配套设施、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改善现行的管理制度等,虽然是外部环境,但却是保证高水平运动员正常学习和训练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与此同时,“激励因素”的积极运用,如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认知、注重适时给予肯定和激励、提高运动员成就感、提高教练员的管理水平等,能够从内在层面提高运动员对篮球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并保持持久的动力。总之,双因素激励理论在对于高等院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协调和解决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1]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Z2):41-43.

[2] 钟岱珂,郭良如.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在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54-55.

[3] 张振民,郭鼎文.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的思考[J].体育师友,2009,32(4):30-32.

[4] 李广宁.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学训矛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的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254-256.

[5] 周欢,陈志宏,郭良如.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在湖南省篮球后备人才管理体制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3):70-71.

[6] 丁海勇,韩冬,邵斌,等.我国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374-376.

Research on the Two-factor Incentive Theory Applied in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University High Level Basketball Players

CHEN Zhe-fu1,LI Xiang1,WANG Hong-wei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Liaoning China;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earning and training’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China's universities high level athletes training .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herzberg two-factor incentive theory, defines the concept of health factors and incentive factors,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factors incentive theory and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university high level basketball players. According to the highligh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university high level basketball players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earning and training , and the two-factors incentive theory is appl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Reasonable use of hygiene factors, can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more harmonious. Reasonable use incentives, can strengthen internal incentives,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athletes. Two-factor theory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university high level basketball players has a positive role.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from a certain exten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university high level basketball players,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asketball games in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ketball playe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earning and training;the two-factor incentive theory

G807.4

A

1004-7662(2015 )11-0068-05

2015-10-25

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项目“大连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研究”(项目编号:dlskyb2014018)。

陈哲夫,副教授,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高水平教练员矛盾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