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价值分析

2015-11-29 02:36古继红
关键词:慢性病收缩压高血压

古继红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卫生院,湖北 荆门 448126)

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价值分析

古继红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卫生院,湖北 荆门 448126)

目的 分析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慢性病治疗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高血压慢性病临床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84.6±2.6)mmHg,收缩压(103.6±3.5)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为(97.6±2.8)mmHg,收缩压为(124.5±3.6)mmHg,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管理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并发症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慢性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高血压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临床调查结果表明[3],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且病情复杂,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治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不应仅仅依靠常规药物治疗,应结合日常的保健护理措施。临床调查显示,患者的体质、年龄、情绪等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为提高患者的疗效,应实施有效护理模式。本文通过研究高血压慢性病临床管理模式对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及预防并发症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慢性病治疗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5.4±3.2)岁;Ⅰ级21例,Ⅱ级32例,Ⅲ级15例;试验组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4.7±3.8)岁;Ⅰ级19例,Ⅱ级33例,Ⅲ级1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高血压慢性病临床管理模式。

1.3 评定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84.6±2.6)mmHg,收缩压(103.6±3.5)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为(97.6±2.8)mmHg,收缩压(124.5±3.6)mmHg,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情况比较(±s)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8 152.5±3.8124.5±3.6 105.6±3.097.6±2.8试验组 68 152.0±4.5103.6±3.5 104.2±2.784.6±2.6

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20.59%;试验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8.8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试验组患者的高血压慢性病临床管理模式主要包括:(1)建立患者的疾病信息档案,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病情概况等,通过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2)健康锻炼:治疗期间督促并引导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因高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机体各项器官功能衰弱,加之其体育锻炼时间少,因此需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督促与引导,通过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机能。(3)饮食管理:高血压患者需戒烟、戒酒,日常应低盐、低脂饮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降压食谱,控制和改善患者的饮食状况。(4)知识培训:通过集体培训、播放视频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培训,并给予患者个性化指导方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5)密切监测: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情况,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疾病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的甚至引发死亡[4]。临床研究显示[5],冠心病与高血压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冠心病是引起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血压两种疾病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高血压,以改善疾病预后情况。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对高血压疾病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程志恒,陈月红.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12):132-133.

[2] 董虎成.Ⅲ级预防管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134-1136.

[3] 李 蕙.糖尿病综合治疗模式在高血压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C):820-821.

[4] 陈倩岚.某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792-793.

[5] 王增武,王 馨,张林峰,等.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1-4.

R544.1

B

ISSN.2095-6681.2015.01.188.02

猜你喜欢
慢性病收缩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