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本院校慕课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5-12-01 04:17吴聪
今日湖北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三本形式院校

■文/吴聪

关于三本院校慕课课程建设的思考

■文/吴聪

慕课(MOOC),是近年来新起的一种将学习管理系统与各类开放的网络资源综合运用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随着Coursera、edx以及Udacity这三大具有影响力的慕课系统发展,慕课课程在中国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开始利用慕课系统学习相关课程,甚至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出现了跟风开展慕课建设的热潮。但是以慕课为代表的这类新型在线教育模式,是否适合我国三本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以及如何针对三本院校生源的特点建设规划好慕课系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本院校 慕课 微课

一、慕课的概念

(一)慕课的概念

慕课(MOOC)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M”代表Massive(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从其英文名称的字母缩写来看,其概念一目了然,与传统课程的授课方式不同,慕课课程以兴趣为前提导向,只要学生愿意,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到网络中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慕课系统不是指将个别教师发布的一两门课程放到网络上,而是将所有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形成大规模的共享课程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一门慕课课程选修的学生人数可能是规模巨大的现象。慕课的授课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课程对学习者也并没有特定专业的要求,以每周一次或固定时段的讲授、研讨问题、阅读建议等形式授课,鼓励学生成立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每门课程根据章节需要安排相关环节的小测验,同时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成绩由同学之间相互评分。

适合开展慕课建设的课程一般为,通识类课程中选课学生多、授课教师受学生欢迎度高的课程。专业类课程中选课学生相对较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其中授课教师受学生欢迎度较高、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实验课较少或可以用虚拟实验替代、师生课堂内交互环节相对较少等特点的课程。

(二)慕课建设的教学组织规范

慕课建设对主讲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主讲教师不再单纯地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由于课时录制的需要,教师应该有上镜经验,语言幽默、充满激情、身体语言丰富,才能吸引在线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依据慕课教学的特点将知识碎片化并重新设计编排,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组织教学;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吐字清晰、语言表达富感染力。除此之外,主讲教师在业界应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较高学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选修该门课程。

教师应经常性地发布课程公告,发送课程进度邮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认识到学习过程始终受到关注和指导;课程团队成员或助教须及时回应学生的提问;建立常见问题库,方便学生学习自助或互助学习。对主观题作业教师应认真批改,或者通过建立有效的同伴评价机制实现作业互评;教师可对同伴评价的内容选择性地查阅,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作为典型进行公开点评,建立优秀作业库,以增加同伴评价的效率和效果;积极组织互动交流活动,发布讨论主题后要经常性地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之间交流。网络交流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这也要求教师学会用学习者的网络语言习惯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地互动。同时教师应根据慕课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视频,补充学习资料,完善测验题和作业题,这样才能使整个慕课课程系统日趋完善。

二、三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慕课形式发展带来的优点与不足分析

由上文中对慕课概念和教学组织规范的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在开展三本院校慕课建设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其优点在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慕课形式是未来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慕课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三本院校的教学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是三本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可以从多方面丰富课堂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长远看,整个慕课课程系统建立完善后,可以节省相当数量的教学成本。

但由于我国三本院校建设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环节规范不严格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其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就三本院校学生目前的普遍情况,学习自觉性不高,如果采用网络教学形式,抄袭现象可能严重,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慕课形式摒弃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普通家长能否在意识形态上接受,还有待进一步调研分析。前文提过慕课课程绝非某个教师在网络上放置一两门课程,而是系统化、大规模地进行学习资源组合共享,因此以笔者在深圳大学参加慕课制作培训的经验来看,制作慕课成本较高,周期较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例如:在课程制作的前期过程中,不同学科对课程录制环境、布景的要求完全不同,对慕课授课教师在表演技巧、普通话等方面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课程制作中期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专业的录音、录像、音视频剪辑人员参与制作;课程制作上线运行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网络环境管理人员的同时,需要有大量的在线解答员维持一门课程的正常教学。三本院校的发展规划是否能够承担这些高昂的投入,同时高投入和教学效果能否成正比,有待各学院领导进一步讨论决策。

众所周知,大学院校的主体结构是教师,教师的素质高低与教学参与的热情度,是决定一所大学品质的关键所在。国内绝大部分的三本院校教师编制不在国家体制内,换言之三本院校在职教师并不像国有高校教师一样享受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相关优厚待遇,其工作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其收入的高低,而传统课堂的授课形式是计算工作量的现行标准。教学任务工作量大、科研时间相对较少,已然是三本院校教师群体的难以言喻的弊端,如果在三本院校自身发展尚处于探索的当前形势下将慕课形式进行大面积推广,必然会影响到在职教师的工资收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三本院校教师的抵触,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教师群体理解慕课形式,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积极参与,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关于三本院校慕课课程建设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慕课形式更适合一本院校研究型教学,而非三本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课程学习形式已是未来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然发展趋势,但在现阶段,三本院校的发展规划不应该盲目跟风。

(一)三本院校可以在前期将具有代表性的精品课程以微课的形式放置在网络上,进行尝试和探索,单一微课程制作的投入较少,可操作性较强,以微课的形式为慕课的开展积累经验。

(二)同时可将部分选修课程录制成微课,开展网络上的教学互动形式做前期测试。从三本院校的综合原因来看,如果将大批量的本科必修课程做成微课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固然是可以扩大一定得学校品牌影响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风险较大,教学效果能否在可控范围内,还未曾可知。而选修课程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测试教学效果后,再投入必修课程的微课建设。

(三)明确三本院校微课课程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提高微课建设教师的积极性。三本院校的在职教师教学任务一般都较为繁重,而微课程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微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否影响正常的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自身考虑的首要环节。因此要开展慕课或微课程建设,应让教师明确学院慕课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有效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微课程建设成功的专业教师应组成慕课建设团队,分工明确,推举一至两名适合出镜的教师作为视频主讲教师进行视频录制,团队中其他成员负责设计、制作和上传课程中的非视频单元材料(PPT、作业、测验、讨论、辅助学习资料等)。如三本院校不具备相应的录制条件,应委托专业的影视制作公司辅助教师完成视频课程的拍摄和制作。

(五)慕课建设对于三本院校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课程上线运行后,应完善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学院相关责任部门应对课程的各项运行数据进行严格监控,对存在问题的课程或学生投诉较多的课程,提出即时改进意见或建议;对改进不力或选课人数严重不足的课程,应及时将其淘汰下线,让慕课形式对选修的学生起到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影响,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获,才能促进慕课建设在三本院校中的正常发展。

[1]李斐,黄明东.“慕课”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4.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欲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3.

[3]张骛远.“慕课”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

[4]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J].高校教育管理,2014.5.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三本形式院校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莲菊两歧”与甲戌、己卯、庚辰三本成立的序次——《红楼梦》创作过程研究又一例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会思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