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5-12-02 04:19汤文华唐沿源
生产力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财政效应

汤文华,王 峥,唐沿源

(1.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景德镇陶瓷学院 工商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我国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规模大、增长迅速。绝对额从1995年的2 470.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 8019.9亿元,增长18.4倍,年均约增长17.9%;转移支付占中央总支出的比重,大多数年份都在50%以上,部分年份超过70%,平均占58.15%。①根据历年财政部关于中央和地方财政预决算报告计算而得。二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地区财力均衡的功能不断增强,集中体现为规模庞大的中央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方面。问题是,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中央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是否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现代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事权下移与财权上收并存,及由此导致的纵向财力非均衡(Oates,2006)[1],解决办法是实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Boadway,2001)[2]。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地区间横向财力非均衡,为地区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Boadway,2004)[3]。由于税基跨地区流动,地方政府税收具有“正外部性”,而生产性公共支出具有“负外部性”,转移支付能减少地方税率提高和生产性公共支出水平降低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外部性”进行矫正(Hauptmeier,2009)[4]。也有学者认为财政转移支付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其原因主要是认为转移支付会对地方产生负向激励:扭曲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造成地方“转移支付依赖”和“预算软约束”(Rodden 等,2003)[5]、降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财政创收的努力(Weingast,2006)[6],以及阻碍自发市场机制对地区差距的调节(Mckinnon,1997)[7],等等。

我国一些学者对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马栓友和于红霞(2003)[8]利用我国1995—200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转移支付未缩小地区差距,但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的结论。张恒龙和秦鹏亮(2011)[9]运用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1994—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认为转移支付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收敛。郭庆旺等(2009)[10]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5—2006年的动态面板模型,得出2002年以来的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效应;李永友和沈玉平(2010)[11]运用 1995—2008年的分省动态面板模型,也得出转移支付没有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显然,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目前学者们还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因此,此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将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来源

根据研究目的和现有相关研究,拟采用如下计量模型:

(一)被解释变量

dlogpcgdp,经济增长率,为对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一阶差分。

(二)解释变量

logpcgr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

fpolcy,财政转移支付变量;

logpcgrpi,·tfpolcy,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值与财政转移支付变量的交叉项。

(三)控制变量

Xik,t,包括投资率、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变量。

εit为随机误差项,i为截面单元,t为时期,W为空间权重。

(四)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财政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期间为1995—2013年。

各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使用的软件为stata10.0。

注:各绝对值的货币单位都经GDP平减指数转换成1995年的实际价格

二、回归结果分析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我们可以对回归结果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分析。

表2 模型回归结果(被解释变量:经济增长率)

1.转移支付的增长效应。由实证结果并经相关计算可知,绝对指标下的系数符号都为正,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从相对指标看,系数符号有正有负。经济邻近空间矩阵下为正,空间距离矩阵下为负,空间邻接矩阵下有正有负,其原因可能是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区存在追赶与竞争,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经济建设,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空间滞后项(wdlogpcgdp)也可看出,所有回归中,空间滞后项系数的符号都显著为正,这进一步表明邻近省份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回归系数估计值符号都为负,不过都较小。这表明,该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微弱的收敛性,这与当前东部省份发达,中西部欠发达的状况相符合。从交叉项(z)看,交叉项系数估计值都显著为正,这表明转移支付在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我国当前实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而且财政转移支付更多地偏向于落后地区,这种情况下地区经济微弱收敛,就中央转移支付而言可能是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所致。

3.控制变量增长效应。投资率,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其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与我国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特征相符。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回归系数为负且大多数不显著。这可能反映了不少地方政府盲目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非但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发展受损。人力资本,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我国发挥人才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不足。基础设施回归系数较显著,但为负,这可能与部分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重复建设,基础设施投入过度造成资源浪费有关。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分权财政体制下,转移支付具有弥补财力纵向与横向失衡,进而影响整体经济效率与地区发展差距的功能。本文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第一,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体上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转移支付具有空间效应和动态效应。

第二,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其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更强,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较弱,区域发展差距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第三,投资当前还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特别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作用乏力;人力资本的人口红利效应发挥不充分;基础设施投资存在过度现象。

基于此,其政策建议是:

第一,国家应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充分运用财政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央政府应合理安排财政转移支付以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要管好用好转移支付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提高投资效率,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提高装备技术含量;实施人才强省强国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强化人力资本投资,发挥人才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第三,各地区应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经济布局与产业结构,防止盲目求高求大求全以及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第四,区域间应加强财政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空间溢出效应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Wallace E.Oates,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R].IFIR Working Paper,2006.

[2]R.Boadway,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The facilitator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J].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1,12:93-121.

[3]R.Boadwa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qualization[J].CESifo Economic Studies,2004,50:211-254.

[4]Hauptmeier S.Fiscal competition and the impact of fiscal equalization[R].Munich Dissertations in Economics 9691,University of Munich,Department of Economi-cs,2009.

[5]Rodden,Jonathan A.,Gunnar S.,Eskeland,Jennie Litvack.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challenge of hard budget constraints[M].Cambridge,MA:MIT Press,2003.

[6]Weingast B.R.Second Generation Fiscal Federalism:Implication for Decentralized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R].Working Paper,Stanford University,2006.

[7]Mckinnon,Ronald L.Market-preserving fiscal federalism in the American monetry union,in Macroeconomic dimensions of public finance[C].Essays in honor of Vito Tanzi Mario Blejer and Teresa Terminassian,eds.London:Routledge,1997:73-93.

[8]马栓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3):26-33.

[9]张恒龙,秦鹏亮.政府间转移支付与省际经济收敛[J].上海经济研究,2011(8):90-98.

[10]郭庆旺,贾俊雪,高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9(12):15-26.

[11]李永友,沈玉平.财政收入垂直分配关系及其均衡增长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10(6):108-124.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财政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