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题材电影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利与弊

2015-12-04 12:54常羽彤王国志
武术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李连杰李小龙中国武术

常羽彤 王国志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21)

随着中国影视业的蓬勃发展,武术依托电影的传播功能,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题材电影。它呈现的是一个超越现实、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世界,这里既有侠肝义胆、来去自由的人物,又有荡气回肠、慷慨悲歌的故事。[1]

起源于二十年代末的武术题材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电影“火烧红莲寺”,是这类电影的代表作。三十年代末,制作武术电影的公司转移到香港,并且从最初的功夫喜剧片、拳脚打斗片、古装刀剑片以及英雄片,到发展至今的现代惊险动作片,已经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中国武侠电影不仅弘扬了自强不息的侠义精神、流露出了厚重的文化关怀与历史责任、印证了“千古文人侠客梦”的追求,更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深厚文化底蕴通过电影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展现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有利平台。[2]有效地拓宽了武术的传播方式和空间,掀起了中国武术热。然而,随着武术影视作品的发展,为了追求完美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影视特效,当代武术题材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武术的本质、武术的意识形态、动作形态产生曲解和误导。可以说武术题材电影的产生与,对于武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影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1 武术题材电影的界定

武术题材电影又被称之为功夫片,在这个多如繁星的电影市场中,人们有时会混淆概念,错将动作片当作功夫片。动作片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警匪、枪战、格斗之类的电影都可以归为动作电影。例如,成龙的惩恶扬善,诙谐幽默的精彩电影,他是京剧出身,电影主要彰显惊人的特技和巧妙配合,结合传统的香港武术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特点。经典影片如《飞鹰计划》《一个好人》《新警察故事》《红番区》等,这些电影作品无疑是动作片中的经典与典范,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功夫片。

笔者认为,所谓武术题材电影,是指以中国武术为主体或核心元素,以宣扬中国武术内容与形式,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展示中国武术精神为目的和宗旨的影视作品。比如《黄飞鸿》系列电影、《方世玉》系列电影、《霍元甲》、《叶问Ⅰ》、《叶问Ⅱ》、《咏春》等等。

2 武术题材电影的发展概述

2.1 《少林寺》:武术题材电影的“影响之最”

提到武术题材电影,不得不说的一部经典电影《少林寺》。1982年,李连杰被导演张鑫炎相中,出演香港中原电影公司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主角觉远和尚,此片在中国造成万人空巷的效果,影片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后,也立刻轰动影坛。接着,又推出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以少林为题材的电影作品。在《少林寺》这部电影中,不乏有武术家出演,李连杰、于海、于承惠等等,无一例外是中国知名的武术家。因为他们的演出也使得《少林寺》这部电影如虎添翼。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电影一经上映,当时一毛钱的票价,累计票房高达一亿。《少林寺》辐射全球,卖座奇佳,在拍摄期间,已被外国发行商抢购版权。公映时更是前所未有的,更是盛况空前。在香港、台湾、韩国、日本、甚至欧美都备受推崇,好评如潮。少林寺从此也热闹非凡,来参观、游览、朝圣的人络绎不绝。电影《少林寺》使少林寺空前繁荣。[3]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盖天下”。《少林寺》是中国技击武侠电影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最大的特点是由过去的演员学武打发展为武术运动员直接上银幕。功夫题材电影在表演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像其他类型的武术电影神奇而多变,但电影本身创造了中国武侠电影史的辉煌篇章。

2.2 李小龙:武术题材电影的“先行者”

提到李小龙这个名字,我想全世界都有所熟知,李小龙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电影,在世界上得到公认。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fu)。李小龙是中国武术的代表,许多国外武术拳师,空手道,泰拳高手都被李小龙出演的功夫电影深深折服,并对其做出了较高的评价:“李小龙确实是真功夫。”

一定特定历史条件下,李小龙打开中国功夫进军世界的大门,在国际电影中闪耀,让高傲自大的西方人睁大了眼睛。我们仍不敢说,李小龙是中国功夫第一人,但他是第一位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功夫大师,也是使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真正广泛传播的第一人,李小龙获得了空前的辉煌,为中国功夫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人比喻生动:“中国功夫电影像潜伏很久貌不惊人的虫蛹破茧而出,一度飙升,展现惊人的美丽和发人深省过程。”深沉内敛,后发制人的中国功夫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影视题材,经典盛传。

李小龙系列电影让世界人们深刻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功夫的深厚内涵,电影中他动作潇洒飘逸,干净利落,一招一式,每一个节奏都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中国功夫的精髓,只可惜巨星陨落。“世界最强综合格斗组织UFC主席达纳.怀特赞美李小龙为“MMA之父”,他明确指出“李小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所宣扬的每一件事情,在MMA大赛从九十年代初期以来的发展中都一一得到验证,他是武术发展到现在和为什么今天MMA大赛能够存在的原因”。[4]拳王穆罕默德.阿里说:“李小龙是个伟大的人,他在那一领域中最为杰出。我希望我能遇到他,因为我的确喜欢他的武术,他超越了他的时代。”十届搏击冠军、美国自由搏击始祖乔.刘易斯说李小龙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他的哲学与武功水平举世无双。世界著名MMA教练PAT-MILETICH说几乎所有练武的人都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他是MMA的先驱,远远超于他所在的时代。”[5]

2.3 香港功夫电影:武术题材电影的“推动者”

近20年来,香港影坛领导武术电影的新潮流,那么它的武术功夫电影的制作路线有什么发展趋势呢?从电影拍摄的过程来看,它们的拍摄费用是昂贵的,并且追求正统的武术表演,讲究真打实斗。可以说,香港武术电影的发展前景广阔。功夫名导刘家良也这样说:“功夫片中的动作是重要的商业元素,因此我相信功夫片永远不会没落。”[6]另一功夫片导演袁和平也认为:“香港的功夫片仍有一定的市场前景,比起其它种类的影片,功夫片仍占有很大优势。”[7]因为其他类型的外国电影,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在这类电影,但他们可以发展的更好。香港唯一能制胜的就是功夫片。因为武术(功夫)动作片是一种国际语言,谁都看得懂,但在质量方面,一定要创新。著名导演王家卫认为:功夫(武术)未来的电影是电脑科技的特效结合传统武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另一个是武侠题材和现代人的精神融合。而去年底上映的《风云2》则展现出了魔幻武侠风格,特别是影片中步惊云和聂风人魔大战的特技场面和创意,非常过瘾。一些人甚至提出了“第三代”武术,中国武侠电影进入了杂技魔术的时代。因为中国武侠片第一代玩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第二代讲究的是拳拳到肉,刀刀见血;第三代则展现惊人的特技和魔法的颜色。

在香港功夫电影的发展中,成龙和李连杰作为功夫电影的代表人物,对于武术题材电影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龙是纯粹的功夫演员,梨园出身。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承载李小龙功夫电影的国内外盛名,成为最被看好的功夫电影接班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一部《醉拳》成名,随后进军内地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占领亚洲市场,九十年代后期进军国际市场,凭借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征服世界观众,功夫喜剧成为成龙电影独有的风格。受当时香港社会环境和成龙本身武术功底的影响,成龙的功夫电影展现出鲜明的喜剧色彩,由于他是个纯粹的演员,把武术的娱乐性表现的酣畅淋漓,将激烈的打斗场面变得乐趣横生。

成龙的功夫电影是为占有电影市场,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的,为个人的成功,吸引观众是他电影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观众的欣赏随着社会潮流而会改变的情况下,他功夫电影的风格特点也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以时代发展为风格变化之标准是成龙的创新之处,亦是他的成功之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结合传统拳种演绎顽皮小子的形象;八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娱乐的需求变化的改善,成龙结合社会环境开始他的警察故事,进行武术在高楼大厦的精彩,英雄形象占据屏幕。90年代至今,他的电影风格开始统领社会娱乐方向,在其电影中总有让人惊叹的冒险镜头,啼笑皆非的场面依然总能如期出现,熟悉的街道因为成龙的身影而变的不一样。当人们看腻熟悉的城市,成龙的电影开始异域风情的功夫演绎,他的功夫出现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国度演绎武术的神奇,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他的电影用欢乐和独特的标志性冒险动作占领世界市场。

八十年代初李连杰的少林寺类型电影展示的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到九十年代的《黄飞鸿》和《方世玉》系列开始演绎功夫禅学,他的武术最具传统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学。九十年代末进军好莱坞,《轰天炮4》展现唯美的技击,十五分钟征服西方观众,他神话般的功夫被西方评价如仙女散花般绝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其电影中人物形象游走于武学大师与现代功夫高手之间,如《霍元甲》、《轰天炮4》等等。武术的技击美被他的电影如诗如画般地表现出来,他的每个动作都充满韵味,体现中国人的儒雅气质,使观众如痴如醉的享受其中。《时代周刊》报道:没有谁能够像李连杰那样打得那么漂亮,他的一个扫腿动作所表现出的丰富感情让人惊讶。从影三十多年,至今三十多部作品,每部作品都展现不同的人物风格,但是其大师风范从未改变。李连杰电影风格以正宗的东方武术为底版,是古典东方武术文化的现代呈现,他的电影把人们梦寐以求的大师风范的武者形象变成现实,是正宗东方武术与电影的结合。

3 武术题材电影对中国武术发展的推动

3.1 武术题材电影成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到中国的电影,多数外国人都会对中国武术题材电影竖起大拇指,其在一定层度上已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武术题材电影中所表现的江湖儿女豪情、精彩纷呈的打斗场面以及中国武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倍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例如在影片《少林寺》中,李连杰所展现的各种器械:练刀时犹如下山猛虎、练剑时的手眼身法步、枪如出海游龙、棍有横扫千军的气势,在外国人眼中犹如一门艺术。这些器械在李连杰身上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甄子丹在《叶问》中将“咏春拳”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咏春拳具有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与攻守同期,注重刚柔并济等特点。这个拳法与李小龙早期带入世界电影的寸劲同理,使得一些外国的拳师也相继研究模仿。因《叶问》这部电影,许多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佛山,前来一睹武术之乡的风采。不仅如此,不少外国人也纷纷加入学习咏春拳的行列中。

2013年,由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在中国上映。并在行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部电影的筹备期长达八年之久,汇集了梁朝伟、章子怡、张晋,宋慧乔等两岸三地的明星出演。《一代宗师》荣获了美国国家评论协会五佳外语片,奥斯卡最佳摄影/服装设计2项提名,金像奖等等,共计12奖项。《一代宗师》主要包含了咏春拳、八卦拳、形意拳三大拳法,其成功的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武术的魅力所在。

3.2 武术题材电影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窗口

近年来,随着武术题材电影的快速发展,除了使更多武术拳种、武术拳技被吸纳入到了武术题材电影之中,通过电影这一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此外,还有更多的武术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内容也在通过电影这一途径被人们所知晓。例如,在甄子丹的功夫电影《叶问》中,一袭长衫,儒雅有度的叶问,虽武功高强,自己却韬光养晦。在他看来,习武并不是要恃强凌弱、出人头地,只不过是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方式而已。有时,一些习武青年向他请教武学真谛,他也只是象征性的露两手,点到为止即可。通过电影中的情节,我们不难发现,叶问此时的生活淡雅而又波澜不惊,这些无不昭示叶问的生活态度:谦逊退让。

影片《叶问2》中,甄子丹饰演的叶问说了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武术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你们日本人不配学我们中国人的武术。由此可见,武术既不是一种用于暴力的手段,也不是崇尚打斗的运动,更多的是修养身心,净化人格之道,是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以儒家文学及“中庸”之道为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整体观。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将“神”与“形”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合一。

李连杰出演的电影《霍元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并不是一种杀人手段,比武切磋讲究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所谓的“杀戮”、“残暴”,并非是中国武术所倡导和追求的。

4 武术题材电影对中国武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4.1 对武术技术形态的虚构

电影,是追求视觉效应的感官艺术。电影中的武功大多是经过快镜头与慢镜头的利用和处理,加上电脑特技效果制作而成的。可以使人有上天入地之本领,具有出神入化之能力。影片《卧虎藏龙》中,周润发和章子怡的打斗场面,二位高手在竹枝上比武争斗,飘逸优美、身轻似燕、落地无声,让人回味无穷。《英雄》中,高人一亮相,地动山摇、电闪雷鸣,李连杰和梁朝伟在湖面的打斗之戏,你追我赶,将两位武林高手的轻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李连杰刺杀秦王时,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使面前的烛光摇曳欲灭,可见其内力之深厚,让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8]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武术与电影中的武术是截然不同的,这仅仅是影视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影片中武术飞檐走壁、空中打斗的场面是对武术技术形态进行的艺术化的、夸大化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的。

4.2 对武术技击效果的夸大

当人们看惯了武术题材电影中充满奇幻色彩武功后,会迷恋其中的特技动作,更是有一些青年幻想着像电影里主角一样得到武功秘籍,一夜之间武功盖世,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武术的修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需要的是习武者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持不懈、水滴石穿的毅力并且不间断的刻苦训练才能有所突破。

有些人看过这样的电影之后,迷恋其中的超绝表演,而真正观看现实中的武术后,继而否定现实生活中的武术,认为它们是花拳绣腿,没有一点功力。许多外国人在观看了功夫片后,来学习武术,但所学到的与电影中华丽的特效动作完全不同,便从此开始否定中国武术。例如,李连杰曾经在美国一个节目中曾被质疑,他们认为中国的太极拳动作缓慢,没有任何的攻防含义,完全是老年人的健身操。而李连杰没有说什么,用太极的力道将节目现场的桌子踢坏。那时的质疑就如同那张桌子一样被瞬间摧毁。事实上,武术确实具有技击的功效,但是,电影为了追求视觉的冲击和震撼,对于武术的技击效果往往会做出夸大式的处理和表达。

5 结语

武术题材电影是对武术动作的真实还原和解析,将武术文化和电影文化相结合,二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为人们呈现出一场完美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影作为武术文化传播发展的载体,其表现形式与武术不尽相同。通过电影来展示传统武术文化,不仅仅包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是对既往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

[1]张震宇,刘韬光.浅析武侠电影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1(11):15-17.

[2]张震宇,刘韬光.浅析武侠电影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1(11):15-17.

[3]王淑芝.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少林功夫的传播形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04):108-110.

[4]约翰里特.李小龙的生活智慧:醒思录[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

[5]约翰里特.李小龙不朽.MMA中国[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

[6]赵峻艺.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功夫电影对武术发展的作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陈 超.香港功夫电影“广东意象”的叙述特征及负载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6):7-10.

[8]柏祖刚.影视武术内涵、发展、特点与作用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李连杰李小龙中国武术
李小龙:传统文化的守护人
盲人为自己打手电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盲人为自己打手电
李连杰笑纳刁难
很帅气!小学生模仿李小龙秀健美发达肌肉
迷你李小龙的奇幻游记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