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新未来

2015-12-06 01:23张旭东
今日中国 2015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亚洲

文|张旭东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新未来

文|张旭东

“亚洲方式”概念的提出,是从亚洲共同史观出发,针对亚洲国家处理彼此间关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这对于在当前以及未来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都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春晖三月,繁花似锦。继全国“两会”与“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之后,中国领导人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另一个高层论坛,一个创立至今15载,在凝聚亚洲共识、促进亚洲发展、提升亚洲影响力,特别是在推动中国同世界友好合作方面起到巨大作用的地区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为期4天的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格外引人瞩目—“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恰恰契合了当前亚洲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潮流。年会共有来自全世界五大洲49个国家共计1772位政界、商界以及学术界的人士参与,共举办77场正式讨论,涉及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为论坛创立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在论坛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演讲引发了全世界的热议,国务委员杨洁篪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与建设和外交部长王毅围绕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分论坛演讲,同样备受关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更是在论坛全程都被视为热议话题,随着一大批亚洲区域外国家赶在创始成员国资格截止日期前提交申请,亚投行已经成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吸引着国际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其中。

深入人心的亚洲叙事

近年来,阅读中国外交的风格转变,特别是留心观察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论述外交理念与倡议,常常能感受到中国政府越发浓烈的“亚洲共同体意识”。这种意识并不是简单地置身亚洲,中国所应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而是将中国的历史观与亚洲历史观深度融合,将中国发展轨迹与亚洲的发展进程相互交织,从中国的发展经验看亚洲整体的崛起轨迹。换句话说,是将中国视为亚洲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

习近平主席对70年来世界历史与亚洲发展历程的阐述,杨洁篪国务委员对陆、海丝路千百年来演变轨迹的思考与探寻,王毅外长对东盟走过48年风雨历程的回顾与未来畅想,都凝聚了全亚洲对自身发展命运的关切,都体现了从亚洲成就到亚洲梦想的展望,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亚洲叙事。2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亚洲世纪”的概念,如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所言,是到了把“亚洲世纪”变为现实的时候了。

此次博鳌亚洲论坛上,人们能从习近平主席和王毅外长的演讲中听到两个兼具新意与深意的词汇—“亚洲方式”和“东盟方式”。在论及“亚洲方式”时,习近平主席阐述道:“冷战结束后,亚洲国家在推进区域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对于“东盟方式”,王毅外长总结道:“48年来,东盟在自身发展和对外交往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相处之道—‘东盟方式’,强调各国应平等相待、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其核心理念就是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这两个概念的共同之处在于“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表明,亚洲各国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方面,善于吸收亚洲文明与传统的精髓,特别强调平等与尊重、协商而非对抗、互利共赢等理念。东盟作为亚洲重要的地区间国家组织,“东盟方式”与“亚洲方式”在内涵上高度契合,是“亚洲方式”在东南亚国家的具体反映。“亚洲方式”概念的提出,是从亚洲共同史观出发,针对亚洲国家处理彼此间关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这对于在当前以及未来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都富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众望所归的亚洲共同体

要想让21世纪成为名符其实的“亚洲世纪”,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就不能满足于历史上曾经缔造的经济奇迹,而要进一步在全世界的发展中突出亚洲的核心位置;不能依赖于某几个国家在全世界发展中的引领效应,而要进一步以集团式的发展和普惠式的繁荣促进亚洲协同进步;不能只强调经济方面的“一枝独秀”,而要兼顾政治安全、环保生态、人文交流等全方位、立体层次的“百花齐放”。

习近平主席说:“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亚洲正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际形势变迁。从时代发展趋势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正在不断推进。从经济变革角度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各种经济风险交织,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分化,亚洲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系统性压力和挑战增加。从地缘政治走势看,各种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历史遗留争端和现实利益冲突阻碍亚洲未来合作的深化,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矛盾错综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亚洲何去何从,各国必须达成发展的共识。而且,时不我待,亚洲在急剧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时间徘徊犹豫,更缺少试错的回旋空间。“风雨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就是这一时代需求的产物。

在共同体的建设方面,不容忽视的是东盟共同体这一亚洲次区域共同体的建设经验。在48年的历史进程中,东盟始终都是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旗帜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中立与不结盟的政策,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也有力促进了区域合作,当前正进一步推进一体化建设。2015年底,东盟即将建成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三个共同体,这不仅将是亚洲历史上首次建成次区域共同体,更是整个亚洲一体化进程的里程碑。借鉴东盟方式来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领导人也提供了“中国智慧”。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着重提出了“四项坚持”,即:

第一,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主席特别强调,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更大垄断。与此同时,习近平主席也提出警示,各国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别国发展成就,坚决反对为一己之私搞乱地区秩序。

第二,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应当说,“共”字成为当代中国领导人国际观与外交政策最常使用的一个汉字。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观察到,“中国人喜欢说双赢、共赢,事实表明,其意义绝不局限于修辞运用。”事实上,包括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东亚经济共同体等一系列共同体建设都在稳步推进之中,以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代表的经贸一体化谈判和以亚投行为代表的投融资合作如火如荼。未来值得关注的还有亚洲能源合作机制、东亚和亚洲互联互动规划等,这些都将是亚洲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旗舰品牌。

对于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引发热议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着眼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出的方案,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安全。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的亚信峰会上提出的亚洲安全观,是未来亚洲想要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所必须秉持的共同观念。当前,亚洲不同地区面临的核心安全挑战不同,若在共同体建设上缺少政治与安全保障,一切合作都将前功尽弃,举步维艰。因此,牢固树立亚洲安全观,在安全方面建立高度政治互信,为共同体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不仅可以巩固共同体建设的根据,更能坚定各方合作的信念与决心。

第四,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亚洲地域广大,不同文明种类异常丰富,通过深化各国之间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可以使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深入人心,利于消弭不同国家之间的恐惧、误解心理,构筑亚洲共同体牢固的心灵纽带。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便是非常好的契机,在多样化的平台上,教育、青年、地方、民间、媒体、智库等多领域的交流将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对于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建设亚洲共同体的具体建议,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的各国代表,尤其是论坛理事会的成员纷纷支持共同体的建设。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呼吁,希望亚洲国家携手前行,坚定不移地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著名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很好地阐释了何为亚洲命运共同体,从亚洲历史和现状出发,解释了亚洲命运共同建设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习近平主席细致陈述了如何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并解释了中国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引人入胜的亚洲机遇

国际社会常常议论中国崛起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而如今实实在在的中国机遇就摆在眼前。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中国的机遇也将呈现出全新的变化,其内涵正在不断扩充,如习近平主席概括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绿色机遇和对外合作机遇。此外,习近平主席还给国际社会中受外资撤离中国论调影响的投资者们一颗坚定的宽心丸,他提出了中国政府的“三个不变”: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对于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引发热议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着眼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提出的方案,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一些早期收获项目已经成形,中方还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现已启动运作。

因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泛、时间跨度长并且建设任务繁重,需要国内各部委、各地方的全面统筹,并与沿线国家通力协作,中国政府由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三部委经国务院授权,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政府文件,同时为了加强组织和领导,中国政府还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指导和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在会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时,习近平主席透露了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希望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突破2.5万亿美元。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更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倍感兴奋的重大利好消息。沿线国家的企业纷纷表态,将大力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例如,泰国正大集团的代表表示,正大集团愿意投资泰国铁路建设,希望同中国加强在高铁技术、融资、建设方面合作,使这一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组成部分。这也呼应了杨洁篪国务委员在阐述“一带一路”建设时提到的三个关键词之一的“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发展战略的对接、项目和企业的对接,还要做到与既有国际机制的对接。

此外,杨洁篪国务委员还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互信,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政府重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侧重经济与人文合作,原则上不涉及争议问题。”“一带一路”并非某一国家的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全体国家的公共品,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垄断与强制,而应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处理各种难题。再有,强调早期收获。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上,杨洁篪国务委员专门提到了一年多来海上丝路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例如,中老、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老铁路、泰国铁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二期整治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启动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与印尼、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希腊等国就港口建设与运营深化合作,与东盟、海合会、斯里兰卡等积极商谈自贸区或自贸区升级版,与印尼等国签署了产业园区合作协议,中马“两国双园”具有示范意义。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国希望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合作,力争中国—东盟全方位海洋合作成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路的样板。杨洁篪国务委员表示:“沿线各国只有尽早分享到建设海上丝路的好处,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投入。中国希望与沿线国家一道,尽快确定示范性项目,条件成熟一项就推进一项,争取早日开花结果。中国愿与有关国家相向而行,尽快签署共建海上丝路的政府间合作文件,启动编制合作规划,确定重点合作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倡导筹建亚投行迈出实质性步伐。从年会第一场分论坛开始,亚投行就被来自政、商、学界的各方嘉宾不断提及,俄罗斯、巴西、荷兰、格鲁吉亚、丹麦、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宣布决定申请加入亚投行,迄今已经有46个国家申请成为亚投行意愿创始会员国。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和国防研究中心教授休·怀特认为,“对于当前亚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需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机构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反观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在基建领域也拥有独特经验。因此,中国在这方面合作中扮演领军者角色是一个自然结果。”马丁·雅克则直言不讳地认为,“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专家,那就是中国。中国知道怎么做。”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两句诗可以非常好地用来描绘当前亚洲各国同舟共济,共赴前程的美好前景。亚洲命运共同体已经不再是一个想象中的概念,而是梦想逐渐照进现实。中国的战略引领更会为加速这一梦想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张旭东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亚洲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