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检查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2015-12-08 22:42王艳梅
影像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平片股骨头磁共振

张 立,王艳梅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检查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张 立,王艳梅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亳州 236800)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检查技术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对其使用X线平片、CT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同期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64例患者经X线检测结果为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扫描检测结果为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为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且有21例患者属于早期病变。经过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的检查结果最好,X线平片最差。三种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够有效的多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检查,并且能够发现其早期病变状况。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X线平片;CT;磁共振成像技术;股骨头缺血坏死

国内外专家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Necrosis ofFemoralHead,ANFH)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至今都无任何进展,主要表现为[1]: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②人类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动物模型尚未建成;③专家对其诊断及治疗方式存在诸多争议;④其病因尚未明确,导致其治疗缺少相应的依据。在临床中[2],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有很多,例如放射线、胶原病、胰腺炎、外伤、减压病、骨髓炎以及激素治疗等。据有关报道称[3],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酗酒,超过91%的患者与这两个因素有关。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运用X线、CT以及磁共振检查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其检查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此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有男患者38例,女患者26例;年龄为29至65岁,平均年龄为(47.32±17.82)岁;病程为3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为(5.12±4.62)年;其中40例患者为单侧发病、24例患者为双侧发病。主要导致因素有: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患者21例、酗酒患者13例、股骨胫骨折患者10例、髋关节脱位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7例、关节炎患者6例,其他因素2例。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髋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

1.2 方法

运用X线,CT,MRI检查技术对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检测,CT名称为:SIEMENS 128层螺旋CT型号:SOMATOM Definition AS,层厚及层距均为5mm,准直为3mm,对双髋关节进行连续扫描;MRI名称:SIEMENS 3.0T MAGNETOM VERIO A Tim System,层厚度为4mm,层距为1mm,对双骼进行常规的横轴位T1WI、T2WI、冠状位T2WI以及脂肪抑制[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种检查技术的检测结果,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同期临床症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三种检查技术进行检测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后结束,均准确无误的录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数据,对比方法为t检验,当P<0.05,表示三种检查技术之间,对比效果的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X线检测

经过X线检测后,有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无阳性患者为11例;17例患者的股骨头变形变扁,并且其关节面伴有增生硬化,且关节间隙较为狭窄;14例患者表现为新月征,股骨头附近的呈新月状透亮影,并且大小不一。在此4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股骨头密度降低,主要表现为囊状透亮区,且属多发;4例患者同时存在囊状透亮区及散在斑点状密度上升;3例患者合并髋臼窝缺血性坏死。

2.2 CT检测

经CT扫描检测后,有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例无阳性发现;股骨头骨小梁正常形态消失患者17例;股骨头变扁及塌陷患者15例;股骨头边缘见斑片状骨质被破坏患者8例;关节面毛糙较为模糊患者4例。

2.3 MRI检测

经磁共振成像检测后,有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且有21例患者属于早期病变患者。其中有20例 (31.2%)患者能够见到靶征或者双线征;64例(100%)患者关节处有积液;28例(43.8%)患者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较为模糊,并且其股骨头变形较为明显。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致病因素有很多,例如:长期使用激素、酗酒、外伤、全身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5],骨骼的血液出现中断或受阻是其主要的发病机理,除此之外,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如形成微血栓、骨内压上升、骨髓细胞出现死亡现象以及骨质遭受破坏等[6]。

X线在早期部分患者的骨头持重区时,会表现出小斑片状及点状密度增高影,增粗骨小梁,后期新生骨会沉积在死骨表面处,并且硬化线清晰可见,而纤维肉芽组织及无定形的细胞碎片会替代死骨的部分吸收。囊状透亮区、新月征、关节间隙狭窄、股骨头扁且宽以及髋臼窝受累是X线平片的主要表现。X线平片与髋关节结核之间具有相互鉴定判别的关系,而髋关节结核的破坏主要以集中在非持重面,并且关节间隙具有明显狭窄现象。X线平片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病变的敏感性较低,并且无任何特征性表现及阳性表现,因此在早期对该疾病进行诊断时极易发生漏诊现象。有相关学者认为,X线平片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操作便捷、费用低、安全性高以及快捷等,其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仍属于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查方式。

X线平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患者有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而不能利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时,可利用CT及MRI技术进行第二次检查,尽早的对该病进行发现及治疗。CT扫描能够清楚的将患者的诸多变化状况显示出来,例如骨小梁的细微变化状况、骨内小的囊变状况、软骨的骨折状况以及关节面的塌陷状况等。经CT诊断后,正常的股骨头骨小梁的正常表现图像呈“星芒”状,而当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的图像会遭到破坏,充分证明了CT的敏感性较X线平片更佳,在疾病的早期时能够尽早的发现,有利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若患者早期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导致水肿、渗出以及关节囊积液时,CT扫面很难发现这些症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管是在早期还是中晚期时,其都会出现关节囊积液现象,早期的积液是由于静脉回流出现障碍而导致的,虽CT扫描不能有效的将其现显出来,但MRI技术可以。患者早期的病灶基本局限在股骨头前上处,并且与股骨头的负重部位基本相同,股骨头的形态均显著的变化,但晚期时,股骨头会有塌陷及变扁现象。MRI技术对于骨髓病变的敏感性较CT及X线平片均高,并且对于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高,在早期时能够有效的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由此可证明,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中,MRI技术是最佳的诊断方式。

在本次研究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早期病变敏感性较高,并且检测结果较其他两种检测方式更佳,能够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胡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7(10):427.

[2]谢忠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1(28):6253-6254.

[3]王开宴.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9(4):850-851.

[4]何继勇,张艳雄.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4,26(23):18-19.

[5]圣文.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30(2):352-353.

[6]肖云洪.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25):146-147.

R445;R68

A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6.21

2015-05-27

猜你喜欢
平片股骨头磁共振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中药熏熥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