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

2015-12-09 09:10史峰
科学大众(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群发发射卫星颗卫星

史峰

“长征六号”原来是“爆炸弹”?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发射卫星的“主力军”,自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先后成功研制了15个型号的运载火箭,执行过200多次卫星发射任务,为太空探索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卫星小型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卫星发射有了“快发”和“多发”的新需求。面对卫星发射的新需求,我国开始研制能够“群发卫星”的新型长征火箭。为保证被“群发”的卫星能够安全升空,首先要设计更加强劲的火箭动力系统。我国科学家决定采用独特的发动机氧箱自生增压技术,这项技术可极大地增加火箭的动力。但方案一经提出,立即招来国外研究人员的嘲笑。嘲笑者认为中国火箭设计师“犯傻”,因为氧箱自生增压技术会引发火箭爆炸。有些国家的火箭在试图采用这项技术时,无一例外都让火箭变成了“爆炸弹”。

可是中国科学家并没有动摇,历经艰苦的技术攻关,终于克服了发动机氧箱自生增压技术引发火箭爆炸的弱点,以全优的姿态使用在“长征六号”火箭上,让“长征六号”有了无与伦比的发射动力。

“长征六号”一身“新气象”

“长征六号”除了对动力系统进行了革新,其他配套设计也是处处创新。

创新一:“专车”变“大巴”

以前,运载火箭得根据卫星的模样来制造,火箭得适应卫星的发射需要,每一颗卫星需要有一枚专用火箭与之对接组装,火箭算是卫星的“专车”,发射卫星是“专车专用”。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把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3颗卫星的发射方式称为“一箭3星”,相当于3颗卫星共同搭乘“出租车”上了太空。而一次发射20颗卫星的“长征六号”俨然是一辆“航空大巴”,发射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创新二:“毒箭”变“绿箭”

很多运载火箭都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为主要燃料,这两种物质不仅昂贵,而且含有剧毒,非常危险,一旦泄漏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说,普通运载火箭是一枚“毒箭”。

而“长征六号”的燃料是无毒的煤油和液氧,充分燃烧后也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说,“长征六号”是一枚环境友好型的“绿箭”。

创新三:费劲变方便

以往,发射卫星是个很费劲的活,环节太多,程序太繁杂。要想用之前的“长征”系列火箭将一枚卫星发射到太空,从准备到发射成功,往往需要一年半载。“长征六号”采用了“三平一快”的发射模式,大大降低了卫星发射的周期,从准备到发射成功只需7天。从此,卫星上天再也不用焦急地“等车”了。

创新四:金贵变低廉

制造一枚运载火箭,需要许多部门通力合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说,制造火箭发射卫星是个烧钱的活,没有足够的国力、财力,这活是玩不起的,这也使得运载火箭倍加金贵。“长征六号”的设计和制造采用了“工业4.0”技术,设计、制造完全电子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也使得它成功转型为一款物美价廉的运载火箭,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工业生产技术站在了升级换代的新起点上。

“参军”杀敌大显身手

“长征六号”成功地一次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可称得上是卫星发射“能手”。不过,“长征六号”不仅是发射卫星的能手,还是火箭家族里的“多面手”。

别看“长征六号”发射卫星的时候,是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毕竟是在执行和平时期的太空探索任务。但是,如果战争风云突起,天下有乱事,和气的“长征六号”便会转变成一副严肃的面孔,积极要求“入伍参战”!只要把“长征六号”卫星发射仓里的卫星换装成导弹弹头,“长征六号”就会立马变成一枚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导弹。一次发射20颗弹头,而且这20颗弹头飞行轨道都是不一致的。每颗弹头都是行踪不定,神出鬼没,让对方不知道它源于何处,又将击中哪里。因此,再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遇到它也只能“眼花缭乱”“手忙脚乱”,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拦截下这么多弹头。

“长征六号”就是为突破导弹拦截技术而生,谁也挡不住它。它的超极威力将让它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可承接国际订单

当然,“长征六号”是爱好和平的火箭,是不会轻易去“参军打仗”的。多数情况下,“长征六号”是要尽全力为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贡献力量,所以它热情地喊出自己的工作口号:“五大洲的朋友们,发射卫星找我吧,保证完成任务。”

“长征六号”喊出这样的工作口号,可不是吹牛说大话,它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那是相当有竞争力的。以往,发射卫星那是国家大事,也是大国家的事。一些小国家要想发射一颗卫星困难不少,至于个人想发射一颗“个人卫星”,那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现在有了“长征六号”,以上困难就可以解决了。如果一个国家发射卫星有较大的经济困难,那么就可以联系“长征六号”,通过“租赁”的方式让“长征六号”代为发射卫星。不需要考虑“是否租得起”,因为“长征六号”一箭多星的群发技术大大降低了卫星发射的成本,租金并不是很昂贵。

这么说,个人也有能力发射卫星喽?是的,只要当地法律允许,你又恰好拥有一颗“个人卫星”,那么就可以请“长征六号”帮你将这颗卫星发射到太空,只要买一张票就行了。

崭露头角,锋芒毕露

2008年4月28日,印度成功用一枚PSLV-C9火箭运载10颗卫星上太空,展示了太空实力,并打破了用单一火箭运送多颗卫星的世界纪录。2013年11月19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弥诺陶洛斯”运载火箭从美国东海岸外的瓦勒普斯岛美国航天局基地点火升空,创纪录地同时把29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2014年6月20日,俄罗斯利用一枚“第聂伯”火箭成功将3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运送有效载荷最多的一次航天发射。

“长征六号”“一箭20星”的发射,不仅创造了国内单次发射卫星数量之最,同时也改写了2008年印度“一箭10星”的亚洲纪录,标志着我国掌握的多星发射技术仅次于美、俄两国。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形成该领域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的航天大国地位将越来越突出。

猜你喜欢
群发发射卫星颗卫星
借助微信自身功能实现消息群发
印度开年首发,一箭31星
养小孩如同发射卫星
群发微信真能看出谁拉黑了你?
群发一条信息,就能识别微信拉黑你的人?
一箭20星
图片新闻